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诺桑觉寺》采用了大胆、激进的叙事态势,构建了公开的、女性身份立场。这种叙事策略显示出一个初涉文坛的女作家对男性文学传统进行颠覆的勇气,显示了奥斯丁对话语权威毫不掩饰、大胆而激进的追求。这部小说在商业上的厄运促使奥斯丁改变了叙事策略,在随后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四部小说中,她避开了外向的作者权威,明显地表现出对作者型叙事行为的克制。这四部小说的成功给了奥斯丁极大的信心,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奥斯丁又一次改变叙事策略,她试图回归《诺桑觉寺》那种自由叙事手法,表现出对外在作者权威的再一次大胆地追求。奥斯丁叙事策略的改变显示出一个有着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在男性声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对女性话语权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
《傲慢与偏见》通过表层叙事和隐蔽叙事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婚姻生活的状况和实质,揭示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从属地位,表达了作者对男性主导下的婚姻制度的批判。奥斯丁采取的这种叙事策略反映了她在创作手法上的继承性,也突显了男性话语强大的压迫性。隐蔽叙事是奥斯丁创作中的一个取悦读者的手段,也是女性创作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3.
郑红艳 《文教资料》2006,(34):43-44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克制了明确的女性主义意识形态,避开了外向的作者权威,采用了隐蔽的叙述者和含蓄的叙述声音,以及间接性的、含混性的叙事手法,明显地表现出对作者型叙事行为的克制。奥斯丁的这些叙事策略是为了迎合社会对女性作者的要求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是一种生存策略。奥斯丁以间接的方式取得了作者权威,奠定了她作为经典作家的地位,同时也促成了女性叙事权威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朱锐 《现代语文》2010,(6):110-112
简·奥斯丁是英国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女作家打破女性在传统男性叙事中"天使"和"魔鬼"的固定形象,以女性的真实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以独到的女性视角消解了传统的男性中心话语权,但在对传统的男性话语挑战的同时又潜意识地迎合,为女权主义写作传统在父权文化中步履艰难的历史行程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奥斯丁是女性觉醒时期一位很关键的挑战男性文学创作传统的女性作家,在世界女性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她是女性文学的启蒙者与开拓者,第一次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奥斯丁从对前辈男性作家的反拨入手,拨开了笼罩在女性头上的那层不是“天使”便是“魔鬼”的浓雾,以女性的视角感知女性,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书写和构建自己的女性观念,即家庭内男女平等、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恋爱时理智与情感平衡。  相似文献   

6.
在父权制社会中,童话作为男性话语的载体,往往传达着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期待和价值准则,对女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突破男性话语的禁锢,奥斯丁将其小说装裹在童话的外衣下,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间接的女性叙事手法对各种童话母题,如灰姑娘模式、二元对立模式、丑小鸭的成长故事、大团圆结局等进行巧妙的修正和颠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童话模式,并借以表达她对女性主体身份的思考和重建女性主体性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几乎代表着文学艺术创作的最高峰,而女作家简·奥斯丁被称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可见这位女作家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地位。简·奥斯丁将小说从一以贯之的传奇叙事中解放出来,立足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用艺术的方式叙说着有关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的全部现实。她创作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叙事手法的独特,简·奥斯丁小说中的叙事艺术不仅成就了她个人的创作,也对英国文学艺术的整体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小说不仅与童话叙事在故事原型、主题、创作思想等方面有着同源同构的关系,书写了边缘化的女性生活,而且奥斯丁以其女性独有的视角对童话叙事的人物、情节、结构等要素进行了修正与解构,体现出其对传统童话叙事的超越和对同时代女性地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对英国小说有很大贡献。她继承了理查逊善于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现实主义手法及菲尔丁对不合理现象的讽刺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乡村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画面。她发展了戏剧小说,解决了詹姆斯、狄更斯等作家无法解决的问题,创造了圆形人物,打破了西方文学史上正面人物完美无缺的传统。她的客观描述手法也是英国小说史上的首创。她对于女性小说的贡献更是前所未有的。她被誉为是莎士比亚式的世界永远知名的英国小说之母。  相似文献   

10.
简评奥斯丁的小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国伟大的女小说家奥斯丁在创作中着力描绘了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她认为金钱和地位是美满婚姻的保证,因此女性在考虑婚姻时应当凭理智而不能只凭情感,她的观点在当时有其合理性。奥斯丁的作品以亲切、细腻的写实风格和幽默、讽刺的艺术个性,在当时感伤小说及“哥特”小说泛滥的坛,构筑起一道现实乐观、妙趣横生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1.
奥斯丁小说的崛起,本质上是一次叙事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历史叙事建构。奥斯丁小说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题材开口小,偏爱凡人小事,既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又能于平凡处见真知;题材的特殊处理,使故事的发展绕过所有人的意料,又恰在情理之中;题材的选择与处理,取决于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这三点构成了小说叙事革命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汀的作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国内外学者争相从不同角度研究她的作品,然而国内鲜有文学评论家从政治角度对其加以研究,试从小说内容、小说采用的叙事手法及小说的人物与场景安排寻找政治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留下的痕迹,意在证明她的作品并不是远离当时的政治环境,而是在各种具体的细微处留下了政治痕迹。  相似文献   

13.
自由间接话语是小说中十分重要的话语形式。简·奥斯丁利用自由间接话语的双声性消解男性叙事权威,确立女性的权威,创立了间接法;利用自由间接话语再现人物思想的功能,开创了内心观察法;利用自由间接话语再现意识流的功能,在小说创作中,对意识流的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丁玲革命 恋爱小说中,革命的叙述话语对恋爱的叙述话语构成压制,但表面的压制之下,奔涌着性别潜流,表现在女性性征情欲的鲜明张扬和女性对自己命运的主体把握及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萌发等方面,基于此,即便是革命 恋爱的小说也浓墨重彩着丁玲的性别思考。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汀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以写作风格独特而著称,被誉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她的作品《爱玛》以其暗藏智慧的妥协艺术,不露声色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作品巧妙地运用含而不露的作者型女性叙事策略和独特的女性视角,不动声色地摆脱了男性话语的控制,成功建构了女性的写作立场。作品中自由间接引语和篇章结构的反讽手法等充满艺术个性的写作手法的运用,使《爱玛》一书充满女性妥协的魅力,既有平衡的美感,又具有独特的内在张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奥斯丁虽终身未嫁,但婚姻却是她小说的主题。在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她发表了自己对婚姻的独到见解:理想的婚姻就是爱情、物质、道德、理智的混合体。单纯地为钱财或美丽而结婚是错误的,但不考虑经济状况也是错误的。这也可以说是她的爱情、婚姻模式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铁凝早期的爱情小说基本上是一种道德人生的言说,强调爱情与道德的关联,肯定崇高的道义和责任。成熟期的铁凝在爱情叙事上突破了早期的理想和纯净,侧重写入性的复杂和两性之爱的残缺,在解构爱情神话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男性的理想道德人格的想象,这种叙事的犹疑正是铁凝“对人类生活永远的善意、爱和体贴”的叙事伦理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她的6部以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有清晰的体现。她的婚姻观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但并不是完全正统的。奥斯丁的婚姻观一直在“理智”与“情感”中徘徊,但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爱情”取代了“金钱”。她最终把爱情、把男女双方真正倾心的爱慕视为婚姻的基础,冲破了当时正统的观念,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