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对于简·奥斯丁的作品 ,批评界讨论最多的是《傲慢与偏见》 ,《理智与情感》这两部作品 ,而对《诺桑觉寺》涉及极少 ,其实《诺桑觉寺》这部作品在简·奥斯丁的六部作品当中应该享有很重要的一个位置 ,因为它不仅再次演绎了经典的爱情与婚姻故事 ,更是巧妙的讽刺了当时在英国文坛风靡一时的感伤小说 ,尤其是哥特小说 ,以自己的实践 ,再次强调了理性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2.
简·奥斯丁的小说经过两百多年的阅读检验已经被证明是经典.文章通过解读《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和《诺桑觉寺》,发现奥斯丁小说的永恒魅力在于其立足平凡,追求优雅.作品的惯有主题是爱情与婚姻,通过爱情这一最浪漫的事凸现青春的优雅;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是智识女性,她们因善于独立思考而超越了日常的平凡;作品的语言植根日常而又彰显智慧,使作品展现出优雅亲切的叙事风范.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同简·奥斯丁的其他作品一样,"爱情"一直被视为《诺桑觉寺》的主题。文体统计可以发现,作品中谈情说爱的场景可谓凤毛麟角。本文将借用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对《诺桑觉寺》中人物群像进行分析,进而推出小说的主题不在于爱情,而在于表现女性自我认知的过程以及抨击当时金钱至上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4.
郑红艳 《文教资料》2006,(34):43-44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克制了明确的女性主义意识形态,避开了外向的作者权威,采用了隐蔽的叙述者和含蓄的叙述声音,以及间接性的、含混性的叙事手法,明显地表现出对作者型叙事行为的克制。奥斯丁的这些叙事策略是为了迎合社会对女性作者的要求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是一种生存策略。奥斯丁以间接的方式取得了作者权威,奠定了她作为经典作家的地位,同时也促成了女性叙事权威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和《爱玛》脸炙人口,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近两个世纪以来,其影响和勉力,一直经久不衰。而她的另一部作品《诺桑觉寺》却鲜为人知。其实,这部小说应该是英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独放异彩的伟大不朽之作。在小说中,作家通过写小说来评议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超过了包括她的代表作在内的其它作品。《诺桑党寺》的真正意义在于作家用十分精湛的语言阐明了自己的小说观,抨击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贬损小说、低毁小说的言论。十八世纪中上叶,现代小说已经在英国文坛…  相似文献   

6.
周霜  赵洋 《考试周刊》2011,(46):32-33
《诺桑觉寺》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哥特式的语言文字,以谴责和讽刺当时风靡的哥特式风格的小说体裁。  相似文献   

7.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丁的第一部作品,这部小说以出生在牧师家庭中凯瑟琳·莫兰和富家公子亨利·蒂尼的恋情为主线,为读者揭开了当时社会的大幕。作品中,奥斯丁对当时流行的哥特小说进行了大量的戏彷,而且无论是小说的叙事者还是间或出现的作者都在不断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评价角色的表现,预测故事发展的走势。读者可在其中发现一些暗藏着的文本意义,恰如一封来自作者的邀请函,邀请读者一起开发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杰出的女小说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她继承文坛前辈的优秀传统,以卓越的才能和优雅的语言天赋,创作了六部传世名作,即《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本文对六个文本作全面观照,着重分析其笔下的牧师形象,概括其男性观念及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姚文丽 《华章》2007,(6):144-144
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斐园林>;<爱玛>和<劝导>.在这些几乎都是以爱情与婚姻为主题创作的小说里也充分体现了奥斯丁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汀小说《诺桑觉寺》在日常生活叙事中以叙述者的大量评论赋予小说很高的叙事价值。从修辞方面看,评论使小说产生了反讽的效果,使日常生活叙事不沉闷;从主题来看,评论显化了小说的叙事主旨,凸显了作者的道德观;从叙述过程来看,评论使小说产生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体现当时英国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清闲。  相似文献   

11.
奥斯丁小说的崛起,本质上是一次叙事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历史叙事建构。奥斯丁小说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题材开口小,偏爱凡人小事,既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又能于平凡处见真知;题材的特殊处理,使故事的发展绕过所有人的意料,又恰在情理之中;题材的选择与处理,取决于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这三点构成了小说叙事革命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丁的女性叙事策略体现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两个方面。在叙事内容上,她摒弃男性的宏大叙事模式,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推上前台,让女性人物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而且一反男性叙事文学对女性的歪曲和贬抑,还女性人物以真实的形象,她提倡一种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的婚恋观念。在叙事手法上,她广泛使用第三人称隐含的女性的叙事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反讽等“间接手法”,借小说人物之口隐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谴责男权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奥斯丁采用理智而克制,冷静而平和的女性叙事策略不动声色地摆脱了男性话语的控制,凸显了女性意识,并建构了女性的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13.
雪压坚贞一片心犹恋风流纸墨香--谈关露和她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露女士的个人生活和创作道路都是十分坎坷的。她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中凸现出来,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表达着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她是当时文坛上著名的进步女诗人,活跃的左翼女作家。由于生存状况的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关露悄然迈出了诗坛,移步于小说和散文的园地。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复杂的生活环境,强化了关露文学作品迂回婉约、感伤沉郁的柔美风格。研究关露的小说可以发现其讲述角度的特点以及糅合几种体裁形式而成一篇作品的特点等。关露的《新旧时代》是一部优秀的自叙传小说,研究这部作品,对于了解关露本人的思想发展和作品的艺术特点有一石二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由间接话语是小说中十分重要的话语形式。简·奥斯丁利用自由间接话语的双声性消解男性叙事权威,确立女性的权威,创立了间接法;利用自由间接话语再现人物思想的功能,开创了内心观察法;利用自由间接话语再现意识流的功能,在小说创作中,对意识流的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都市叙述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不少中国新时期作家十分青昧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以对城市生活的描写作为重点,从不同的叙事角度、审视向度对形形色色的都市人生进行富有现代性意味的美学勘探和精神洞察,而成为中国新时期小说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母碧芳的长篇小说创作正是对这种新都市叙述方式的一种延扩和深入,展示了都市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和审美意蕴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张洁是个具有童心情结的作家.她的童心不仅表现在每部作品都是她内心真诚的流露,更表现在她始终用一种孩子的眼光、孩子的脾性去看待社会及人生,作品呈现出一种未经世俗雕琢的蕴味.文章正是基于此,分别从张洁早期的小说创作、文学风格转变的具体体现以及她心中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来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汀的作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国内外学者争相从不同角度研究她的作品,然而国内鲜有文学评论家从政治角度对其加以研究,试从小说内容、小说采用的叙事手法及小说的人物与场景安排寻找政治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留下的痕迹,意在证明她的作品并不是远离当时的政治环境,而是在各种具体的细微处留下了政治痕迹。  相似文献   

18.
简·奥斯汀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以写作风格独特而著称,被誉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她的作品《爱玛》以其暗藏智慧的妥协艺术,不露声色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作品巧妙地运用含而不露的作者型女性叙事策略和独特的女性视角,不动声色地摆脱了男性话语的控制,成功建构了女性的写作立场。作品中自由间接引语和篇章结构的反讽手法等充满艺术个性的写作手法的运用,使《爱玛》一书充满女性妥协的魅力,既有平衡的美感,又具有独特的内在张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1775-1817)以其创作的《爱玛》享誉英国文坛,同时也让她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无可取代的独特地位,该文旨在突破传统的思考角度,主要分析女主人公的女权主义的意识,通过对爱玛反叛性格和对至高无上的爱情的追求来分析她的女权主义意识,分析了爱玛女权主义意识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0.
突破与困惑--谈池莉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