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常红 《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52-254
高职教育未来发展中要深化“产教融合”,而实现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融合则是“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一环。专业文化建设对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将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相结合,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环境文化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建设,才能为专业发展提供深厚的人文底蕴,真正将高职专业建设成为高品质、有特色的专业,更符合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有专业建设和文化建设两大核心,根据"冰山结构""坐标结构"和"椭圆结构"理论,高职院校应坚持专业建设与文化建设"双核共振"为高职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并可在高职内涵建设的不同层面使这一理念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专业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在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日渐成为共识。据此,我们该构筑什么样的理念、建设什么样的专业、形成什么样的机制、培育什么样的氛围,进而铸就"品牌专业"形成一校的核心竞争力呢?本文从愿景构建(办什么样的高职专业才是最佳的选择)、愿景趋同(走好高职专业建设类型发展道路的关键)、资源整合(构建高职专业建设的大生态环境)、治理结构(保障高职专业建设有效推进的基石)、大学文化(提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秘密武器)等五个方面入手,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上破解中国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五大问题,探索中国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陶捷 《河南教育》2011,(6):62-63
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新农村建设中文艺人才短缺的状况,地方艺术院校要根据社会需求,科学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相应的新型复合专业。  相似文献   

5.
"技能本位"推动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同时也使高职教育陷入了困境。学生人文精神的滑落,"压缩饼干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后劲不足,迫使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寻找一种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专业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对接的重要载体,有望为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带来转机。文章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分析高职专业教育"技能本位"的困境,指出"文化育人"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提出了高职专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四个依托"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专业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对接的六大文化体系,并为高职教育的理念转型升级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对圈域内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武汉城市圈的高职教育要跨越院校合力不够、政府投入不足、制度建设滞后等发展障碍,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打造高职品牌、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机制等措施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文化工作者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这对普通高校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同时指出,"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关联的教育类型,面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新要求,高职教育必须明确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任务,在政府的主导下,优化专业设置,推进专业建设进程,创新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四点”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要从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基本目标出发,以专业建设为立足点,以课程建设为着力点,以体制建设为突破点,推动资源配置、质量评价和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要以文化建设为落脚点,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的建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职教育的大规模、高负荷运行,高职院校内部要依法实行"六会"治理机制,外部环境建设要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内外结合,才能保障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应强化其实践导向,努力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引领大学生更早更好地投身到社会实践和文化建设,并应当从这样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定位,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探讨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确立新时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坚持全员育人与全员自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练式的教与学生自主性的练相结合、规范式教育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是深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领域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政府投入不足、现代职业教育体制尚未健全、制造类专业难以吸引优秀生源报考、缺乏科学的专业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成效不显著、职业培训体系尚未健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发展难以保证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制造业领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应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制造业人力资源建设;职业院校应当加强能力建设,更加主动地适应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应转变观念,树立长远发展意识,主动参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坚 《高教论坛》2012,(5):78-8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正在或已经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探讨。其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化建设成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高校“非遗”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建议从学科基础理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建设、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等方面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航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4):110-111
高等职业学院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职院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文章对我国高等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宁德畲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是调查、研究和借鉴畲族历史文化的主要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无法满足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确立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原则,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建立并依法管理相关保护基金。  相似文献   

16.
建好示范院校,办好高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支撑专业建设的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课程三个重要条件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四个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匹配是经济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础。基于"三链"耦合匹配的内在逻辑,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特指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利益主体以人才链匹配产业链为目标,在博弈互动中通过专业群组建、组织管理体系重构、课程体系建构、教师团队组建、教学资源体系构建等行动,最终有效达成专业群布局结构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群与课程结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生评价与职业资格评价的耦合匹配。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基本逻辑,分别是产业需求逻辑、知识关联逻辑以及有效治理逻辑,从三个基本逻辑出发可以将专业群建构为四种主要类型。以"三链"耦合为基本的理论出发点,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系统筹划:在宏观层面,构建基于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群优化调整机制;在中观层面,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特征构建适宜专业群;在微观层面,依据专业群的属性特征展开体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坚持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践中,要以“四为”为指导思想,构建起“一二三四”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构建起“三个系列、二个层面、一个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文化素质教育进课堂、进社团、进社会,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从教师专业化视角审视和反思小学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指出: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历史上,小学教师教育从未改变过重视“师范性”这一特色;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没能发挥自身优势且面临一些困惑,是因为小学教师教育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完全被原有高等师范教育所同化;小学教师教育升、并入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应该是顺应的过程,小学教育专业自身的加入应该成为促动教师教育体系结构化重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艺术院校发展与地域文化建设息息相关。高校文化与地域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地方艺术院校与文化惠民的互动途径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产学研互动模式、文化互动模式、整合互动模式三方面阐述艺术院校服务文化惠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