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 《新闻界》2005,(2):39-40
随着全国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吉林省城镇经济和人口迅速发展。吉林省现辖8个地级市,共有20个县级市、18个县、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19个市辖区,448个镇,2003年年末全省总人口2。70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99.7万人,乡村人口1304.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由上年的50.88%,上升为51.77%。全省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2003年为4492.35元,增长幅度为19.5%。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也为广告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广告传播工具,使其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广告媒体后又一重要的广告传播媒体。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上网人数不断增加,网民上网时间不断延长,互联网对广告业的影响力、吸引力越来越强。自1994年10月14日美国网上杂志Hotwired推出第一个网页广告以来,网络广告便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1996年至1999年的4年间,美国网络广告的营业额分别是3亿、9亿、19亿及30亿美元。广告正在成为一些著名网站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四、城镇与农村受众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2年8月14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表示,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首次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增长,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也在加大。城乡差异首先是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学家黄亚生认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改革和私营企业发展迅猛,最贫穷省份的私营乡镇企业最富活力。但90年代后农村行政管理集权化,农村家庭居民收入增长减缓,城乡差距逐渐拉大①;其次,城乡差异还表现在文化方面。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nnies)提出礼俗  相似文献   

4.
城镇户口是城市人的“通行证”和“准生活证”,为了得到它,许多人手段用尽。我国从五十年代起,一直沿用“户口决定一切”的统管办法,并严格卡住城镇人口的膨胀增加。这是不久前的一个真实事例: 美国一家世界性大公司拟在中国建分公司,并想在驻地城市投资近千万美元,但其附加条件是,为公司的中国雇员办理该市的城镇户口。但他们的要求被拒绝了。否定的理由是简单的。按我国一贯政策,靠金钱并不能买来城镇户口。城镇人口的增加,有人口自然增长(婴儿出生)和机械增长两个渠道。每年的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宋代的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同时商品经济也不断地发展,宋代也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宋代的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同时商品经济也不断地发展,宋代也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乡村人口加速向城镇集聚必将有力地促进对文献的需求,极大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普及社区图书馆。该文论述了城镇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柯亚  林兴才  刘熠 《大观周刊》2012,(29):40-40,15
1、前言 茶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时代饮料”。从长远的观点看.是可以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产品,其特点是天然、保健且能解渴。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追求健康保健的消费心理需求。世界茶饮料的增长速度很快。美国的软饮料是以碳酸饮料为主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饮料一直处于增长之势.茶饮料消费在西欧尽管每个国家发展不一致.但总体也是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时代》周刊是美国主流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综合性新闻周刊。它一直保持着对美国及世界时政的敏感体察和密切关注,主要刊登硬新闻和调查性报道,每周讲述当权者之间没完没了的斗争,一派男性化新闻风格,与美国新闻界那种注重煽情、娱乐、隐私、消费的女性化新闻风格形成鲜明对照。特别是在它的封面故事中,男性面孔占据绝对多数的事实,更是这种男性化新闻风格的标榜。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时代》中关于女性题材的报道不断增加,其封面的首席位置上也出现了更多女性形象,我们将它称为女性封面。  相似文献   

10.
人口迁移是人口现象的一个基本方面。过去我国对此研究得很不充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马侠教授在80年代主持进行的全国74城镇人口迁移抽样调查及在此基础上主持编写的《中国城镇人口迁移》一书填补了这个空白,开创了对中国人口选移展开全面系统研究的先河,为我国人口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此项研究工作本身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出版繁荣     
20世纪90年代以来,规模空前的选题规划,显示特色的骨干工程,此起彼落的大型书市,不断增长的统计数据,足以使为创造出版繁荣而辛勤劳作的出版工作者感到欣慰和振奋。然而,出版繁荣是一种延续不断的文化现象。因此,深刻认识出版繁荣的丰富内涵,探求在创造出版繁荣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用以指导当前的出版实践,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软件业发展现状 软件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门类,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该产业也是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软件产业自从计算机工业化以来,于70年代中期兴起,短短20多年时间在世界上已经发展成为近千亿美元的大产业部门。 中国的软件产业自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以来,已发展成为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30亿元的重要产业部门,是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主要生力军之一。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以信息管理、应用为核心的国家级最大系统工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出版与印刷》2003,(Z1):45-47
出版业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内容和传播信息,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门.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出版业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和产值,基本上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人均利润居全国各行业的前5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其丰富繁杂的现实文本昭示着它强大的影响力和支配力。而信息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全球化的进程相伴而生并随着传播手段(主要是大众传播手段)的成熟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丹 《编辑学刊》2021,(3):91-95
20世纪20年代被西方世界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这是一个经济、文化持续繁荣的时期,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此,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文章通过回溯100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图书出版,主要是音乐图书出版的状况,希望为音乐图书出版的未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机关报(主要指中央和省级党委机关报)的广告经营增长落后于大众报纸(主要指城市晚报和都市报)是本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市场化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以下简称“机关报广告滞后”)。在首都北京和其他许多省市,级别高、历史悠久、人才众多并被赋予重大新闻采编和发布专有权的中央和省级党委机关报,在广告收入的增长上步步落后于被称为“小报”的城市晚报或都市报。如占据全国日报发行量第一位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本世纪80年代曾经稳执全国报业广告之牛耳,其后每况愈下,1995年后该报甚至无法跻身于全国报业的广告10强之列。此种现象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7.
在计划经济和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我国读者阅读与购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政治思想理论与了解现行方针政策(可称为政治思想教育性需求),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可称为求知性需求),解决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称为实用性需求),谓之传统需求。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上述需求继续存在并得以发展,但功利性需求、个性化需求、时尚性需求、非阅读性需求日益突出、日益普遍,这些需求可以说是当代读者的新需求。换言之,当代读者的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多元化局面。功利性需求是指阅读、购买图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功利性与实用性有较大区别。实用性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能解决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一、城市化给报业带来了什么,所谓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相似文献   

19.
从文献计量分析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晖 《情报学报》2004,23(2):251-256
高新技术产业理论研究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总体规模、研究成果的增长态势、主要期刊、关注程度、主要研究机构、热点问题等进行统计分析 ,指出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卫生防疫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和平 《兰台世界》2006,(13):70-71
进入近代以来,各种传染病一直困扰着多灾多难的中国社会。20世纪30年代初,建立未久的革命根据地遭遇严重的疫病侵袭,被毛泽东称为“苏区中的一大仇敌”。侵袭苏区的疾病,主要是当时农村常见的大多无特效药医治的烈性传染病和急性传染病。烈性者有鼠疫、天花,急性者有疟疾、痢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