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语用认知的视角分析目前大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认知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论述学习语用学和提高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陈述与语用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一些语用原则、语用策略。强调人的认知能力和推理能力对人的语用能力开发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人的认知差异对人的语用能力的影响,提出师生应共同重视语用认知意识,加强心智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语用失误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说话者对自己的话语缺乏明示和相关,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推断失误等。要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就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交际者彼此应深刻认识自己并努力了解对方,说话者对听话者的认知语境进行评价,判断,选择适当语境假设和寻求认知语境下的最佳关联,从而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心里,帮助学生培养合适的语用移情,采用积极和认知的态度来增强学生的语境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选用了部分通过CET-4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头与笔头同题作文为语料,旨在通过考察在口头与笔头作文中回指语篇话题时对指称词语的使用情况。从可及性程度这一新的角度切入,对比研究了两组作文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语用意识,从而对外语教学特别是写作、口语教学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英语写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认知、社会语用、文化、语言等多种因素,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将多元视角融入写作教学,从根本上提升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使中国学生写出思想性强、符合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规范的地道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5.
虚拟语气是基于人的经验认知并经常用来表达与客观事实相反或者无法实现的语式语气,特定的认知语用功能决定了其教学的重要性和难度。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构式语用观来建构虚拟语气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并为其他语法点的教学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境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传统上对语用能力的理解多为静态的语境观,过度关注语用行为的形式与策略,忽视了交际的动态性特征以及语用能力的认知内涵。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能够依据明示语境经过认知加工提取出相关的缺省语境,不断顺应或重新建构认知语境,从而产出合适话语的一系列反应。它包括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非事实性、反事实预设是由学者George Yule提出的"潜在预设"中的两种预设类型。非事实性、反事实预设中既包含了句子词汇,句法,语法层面的语义预设,还有基于上下文语境的语用预设,它们是CET-4听力理解中阻碍学习者正确判断的难点。教师在授课中将两种预设类型贯穿到CET-4听力理解的练习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推理预测能力,从而提高听解和做题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语境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传统上对语用能力的理解多为静态的语境观,过度关注语用行为的形式与策略,忽视了交际的动态性特征以及语用能力的认知内涵。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能够依据明示语境经过认知加工提取出相关的缺省语境,不断顺应或重新建构认知语境,从而产出合适话语的一系列反应。它包括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语用意识在语用能力培养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语用意识越高,语用能力就越强。语用意识提升不仅可以激活已有的母语语用知识,提高成人学习者对语用信息的注意力和敏感性,而且可能克服迁移带来的负面效果。在过渡语语用能力发展的认知理论框架下,探索外语环境下提升语用意识的方法,以激活学习者的普遍语用知识,促进过渡语语用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用失误一直以来都是语用学和二语习得等学科的热门课题。本文首先讨论了语用失误的定义;然后概述了国内语用失误研究的状况,并指出其不足的地方;最后从认知语境、语用策略及理想认知模式等认知角度入手,结合关联理论,对语用失误的成因作出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虽然言语交际的成功与否与交际双方直接相关 ,然而事实上我们往往把交际的成败问题归咎于听话人的理解力 ,忽略了说话人应承担的责任。说话人对言语交际中语用预设量的动态变化的把握也直接影响言语交际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语用预设是关于交际言语活动的预设,是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已知信息。它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背景知识,是言语双方顺利沟通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交际中巧妙设“预”,不失为一种高超的言语策略和技巧。语用预设作为人类认知的经验基础和次要条件,是认知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去研究语用预设是完全可行的,它为研究预设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巧妙设“预”现象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谎言是一种语用现象,多发生在言语交际中,因此必须有交际者及其认知语境因素的参与。交际者的主体性、认知语境的因人而异性和动态性使得谎言具有主体性、灵活性和动态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展现了隐喻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的语用功能,然后分析了造成隐喻具有语用空间的认知基础,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对隐喻在教学中的利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用到反语来表达自己的责备,抱怨,幽默等。学术界对于反语也有很多研究,但在反语的认知过程上还具有争论,本文认为应该以连续体的形态来对反语的认知过程进行表述,而反语所造成的反差效应也会强于现实语境和同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构体,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语用意义的产生是认知主体对认知语境假设不断建构、推理的过程,是一种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该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境角度探讨其对指令性言语行为的语用意义解释,从听者和说者两个角度分析认知语境在解释语用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移觉的语用修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慧  覃先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47-149
语用修辞学是两门临近学科语用学和修辞学的交叉学科。移觉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仍处于方兴未艾的研究之中。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语境这一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共同基础为切入点,着重从两方面对移觉进行语用修辞分析:移觉的认知机制以及移觉在认知语境中的表达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关联理论,具体探讨认知语境与英语双关的认知语用阐释关系。释话人认知语境中的词汇信息、百科知识信息和逻辑信息在英语双关的理解过程发挥引导和制约作用。充分重视认知语境这三个要素的阐释作用,有助于释话人选择恰当的语境假设、获取话语最佳关联、正确推断发话人的意图、确定英语双关的多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