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对民国时期的移民实边人口迁移政策进行了梳理:丈量土地,实施积极的垦荒政策;合理规划移民布局,减轻移民的负担;针对难民,实施积极的安置政策和垦殖政策。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推行的移民实边人口迁移政策,对于近代社会东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对于我国今天制定合理的人口流动政策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汉保卫战     
于斌 《湖北档案》2008,(7):33-36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国民党党政军各重要机构和蒋介石、汪精卫等重要人物都在武汉。中共中央代表团和长江局,八路军办事处也在武汉。在野的各党各派领袖、文化界知名人士、驻南京的各国使馆人员都齐集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战时首都”,是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应对战时财政危机,达成"节约救国"和"节约建国"的诉求,国民政府在全国推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节约运动。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了经国民参政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节约运动计划大纲》,提出以节约运动增强抗战力量,并为现代国家构建积蓄资本。战时节约运动以节约建国储蓄运动为中心,依托"四行二局"和各级储蓄机构以及党政军系统,国民政府在运动中建立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都市到乡村、从国内到海外的节约储蓄网,向民间社会和海外广泛吸纳资金。作为一场全民动员运动,节约运动得到社会民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并取得不小的经济成效。但由于国民政府难以控制国统区的物价膨胀,加之推行方式的不当,使节约运动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4.
陈广猛 《兰台世界》2016,(15):128-131
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而伴随着中英关系的起伏,英国驻重庆使领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937年11月,国民政府作出西迁重庆的决议,随即英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离开南京转赴武汉,最终又迁往重庆。虽然在1938-1943年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轰炸过程中,英国驻重庆使领馆损失惨重,并经历搬迁。但无论是以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薛穆等为代表的中英官方交往,还是以李约瑟、英国议会访华团等为代表的中英民间交往,围绕着英国驻重庆使领馆这个舞台,都为维系战时中英关系作出了贡献。而英国大使馆抗战时期迁移重庆的这段经历,也成为重庆与英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史学》1998,(5):24-35
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唐纳德·M·纳尔逊(Donald M.Nelson,1888-1959,Chairman of War Production Board,1942-1945)曾于1944年9月和11月两度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身份率团来华访问,目的在于帮助重庆国民政府成立战时生产局以促进战时生产,并商讨战后建设事宜.  相似文献   

6.
随着迁都重庆和战争形势的变化,作为对战时联系指挥、沟通外界获取援助、发展工商贸易具有重要作用的后方公路自然得到了"应急性"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对于国民政府进行持久抗战以至最后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楠 《兰台世界》2015,(5):71-72
随着迁都重庆和战争形势的变化,作为对战时联系指挥、沟通外界获取援助、发展工商贸易具有重要作用的后方公路自然得到了"应急性"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对于国民政府进行持久抗战以至最后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晓莉 《湖北档案》2014,(12):40-41
翁文灏是浙江鄞县人,早年留学比利时,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到清华大学地质系任教,并一度代理清华大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战时生产局局长.在这期间,他为工厂由东部搬迁到内地和西部做了大量工作.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改组行政院,他被任命为行政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9.
《大公报》(桂林版)的言论选题注重新闻性,以宣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重要宗旨,善于从小处入手,重点关注了美国、前苏联、英国、日本等主要参战国家的战情局势以及国民政府的战时外交、宪政运动等选题.特别是对国民政府的舆论监督比《大公报》(重庆版)更为自由和开放,成为《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的主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战时特殊时期,国民政府实行了反抗日军轰炸的消极航空政策,有效疏散与管理人口,对必要留居市区的重庆市民施行居住证制度,它是管理市民使用防空洞的一种临时性举措,市民凭证进入防空洞,凭证出入市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卫了日军的轰炸,也是国民政府精细化管理陪都的一种尝试。然而战时人口流动频繁,频繁换证,几近扰民,也使得其运行结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史学》1999,(1):22-23
1938年,胡适接替王正廷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要使命即为利用其个人影响,为中国对日抗战争取美国的支持与援助.胡适协助国民政府特使、著名银行家陈光甫于1939年获得了美国第一次战时对华援助--二千五百万美元桐油借款,随即又努力为中国争取第二笔贷款而奔走.  相似文献   

12.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祸惨烈,为维持学校办学,陷于困境中的岭南大学选择迁往异地办学。战时岭南大学的迁校行动大抵分为借用香港大学场地开办以及回迁粤北办学两个阶段。迁校过程中,岭南大学在李应林主导下一面接受国民政府统一部署,一面兼顾外部战乱与内部办学变化,不断调整迁校计划,努力协调学校与国家、社会、组织团体等方面的关系,寻求中国政府、社会精英和海外组织的支持,构筑稳固的社会交际人脉网络,解决内迁难题。在李应林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战时的岭南大学突破了各种窒碍,较好地维系了办学秩序,为国家抗战大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三省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国民政府为了战时需要,提出了二十多项开发西北的计划和决议。抗战爆发以后,随着华北、华中和华南的沦陷,西北地区成为抗日的大后方,肩负着保证抗日军需民用物资的重任。由于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开发西北的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国民政府的首要人物发表言论,倡导开发西北。他们提出了移民屯垦、发展农牧业、工业、开发矿藏、兴修水利、发展交通等主张。与此同时,国内外许多仁人志士也纷纷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主张,国内成立了很多开发西北的民间社团,如1932年7月,由国内200余名…  相似文献   

15.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西迁,以重庆为陪都,成都为支前的重要基地.四川成了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挤、文化中心。外省同胞纷纷来川避难,南京、上海,平津、武汉等地许多较有影响的报刊,也先后迁至成渝出版发行,四川的新闻事业,空前繁荣.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7.
陈雷 《历史档案》2004,(4):117-121
抗日战争开始后,虽然中国政府迟迟未对旦本宣战,但国内政局实际上已进入战时状态。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为适应战争的需要逐渐由平时体制转入战时体制。国民党战时体制的形成和确立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抗战的需要,对抗战趋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同时它也使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体制更加强化,  相似文献   

18.
正抗战时期,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南迁和西迁,旅途弥艰。1940年,就在日军飞机对重庆进行大轰炸的时期,中国西迁至重庆的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曾经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出国展览,远赴莫斯科进行文化交流。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文物飞1938年12月2日后日军大本营对华中方面军下令开始向重庆实施战略轰炸,目的是希望震撼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打击中国政府抗  相似文献   

19.
在加拿大,过去中国移民大多数是没有多少文化、被拐骗或被迫到国外谋生的劳工,当今的中国移民主要是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移民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战时因海盐产区大半沦陷,食盐供应立即成为国民政府十分迫切的问题,尤其是不产盐或产盐少的省区盐源紧缺,盐价随之增高,不法商民囤积居奇在所难免,民食堪忧。1937年,国民政府拟订了"民制、官收、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