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模型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制造业的状况,构建并分析质量竞争力模型,提出隐性竞争力和显性竞争力的层次概念,并结合常州某制造业企业建立该模型的评价体系,通过实践分别得到该质量竞争力模型的隐性竞争力指数和显性竞争力指数,说明研究隐性竞争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基础上构建制造业企业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复合线性矩阵的方法,结合Z市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追求卓越绩效企业的自我评价和质量奖的评价,而且可以推广应用到企业之间、及产业中的质量竞争力评价.  相似文献   

3.
指出回到教育产品的本身并围绕质量培育竞争力的意义,并从学校经营的角度简单分析提升质量竞争力对学校收入、成本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价值影响,明确围绕教育产品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新建院校的重要性.最后指出采用'院校研究'的方法,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来构建一个完善的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有效整合资源的基础之上,将这些有形、无形的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实现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关键。本文就企业产品质量的差异性的确定,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实施及管理的持续改进等方面,从质量管理战略的角度分析了产品质量及其管理的差异,以及企业如何在差异中获得和实现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徐立兴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175-176,178
当今社会,企业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质量又是企业的生命,只有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创利能力,而降低制造成本是促进企业盈利的手段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成本与质量的关系是企业降低成本追求的目标,而质量成本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任何企业都应该通过寻求最佳质量成本点,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6.
提高产品质量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一系列质量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质量的信誉。从影响质量的因素角度着手,分析了现行质量管理制度对我国质量现状的影响,指出在改善质量的过程中,制度是首先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内涵,从规模竞争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5个方面构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7项指标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在全国所处的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涉外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竞争力等方面,对荆州市区域竞争力进行调查研究,结合湖北平均水平对比分析,对荆州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分析,研究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通过对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研究,明确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重点,对提高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承担着为各行各业提供工作母机的重任,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地区差异,本文首先应用熵值法测算了我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然后,分别应用基尼系数、Theil-L指数和Theil-T指数对地区差异进行分析;最后,运用Moran’s I指数与LISA集聚图判断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区域空间相关性和区域空间集聚性,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差异显著,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态势;东中西部区域间差异随着时间趋于减小,区域内差异随时间趋于增大,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大区域层面差异减小的同时,正在形成局部集聚效应;从空间相关性来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存在正空间相关性,并主要受FDI、贸易自由度、经济基础与区位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