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现有文献对正在不断完善之中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展开论述,但都缺乏一个综合的理解。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观点间的分歧和内在联系,归纳出破坏性创新的动态过程概念、主要特征以及低端破坏和新市场破坏的三种不同的市场侵蚀模式,并对破坏性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和事前识别框架进行了探讨,从而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破坏性创新逐渐被认为是小企业实现产业突围的重要成长机制,也是新兴市场国家企业重要的自主创新模式与跨越式发展路径。针对过往研究中对破坏性创新本质特征的认知与测度不统一、与突破性创新的同一概念化问题,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的概念发展进行了历史回溯、梳理与分析;继而明确概念界定,归纳内涵特征;在辨析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异同基础上,对我国本土251家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活动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破坏性创新绩效的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可尝试作为后续定量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破坏性创新视角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碳经济成为时代主流的背景下,国内外汽车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应用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分析框架,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短期以中低端混合动力车作为技术起点,持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长期要争取动力电池等独立的技术发展轨道,实现新市场破坏性创新。最后,就解决创新发展障碍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铁破坏性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灵  余翔 《科研管理》2015,36(10):77-84
中国高铁创新模式的探索可以更好地进行行业预测和展望。本文采用案例和历史比较分析方法,在梳理历史上成功的破坏性创新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出破坏性创新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流变轨迹。通过回顾中国高铁的创新背景和过程、分析高铁的技术特征,发现我国高铁技术符合破坏性创新的特点。对中国高铁破坏性创新的路径进行了阐释,研究发现,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研发支持是中国高铁发生破坏性创新不容忽视的原因。破坏性创新不是必然地由小企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完成,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大企业也可能完成破坏性创新。  相似文献   

5.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学术界和商业实践中最有影响力的管理理论之一,逐渐成为有关创新和战略管理的研究热点。构建基于价值系统的破坏性创新分析框架,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四个维度阐述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总结现有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当前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和创新理论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运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破坏性创新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破坏性创新研究可分为概念模型建构、形成机理探析、影响因素识别、实现路径探讨四个学术群。概念模型建构学术群主要阐述破坏性创新的基本概念、特征及理论模型;形成机理探析学术群侧重探析破坏性创新的发生条件及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识别学术群主要研究组织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内外驱动或抑制要素;实现路径探讨学术群则从目标市场、侵蚀路径及推进策略三个方面探讨破坏性创新的开展途径;四个学术群基于不同视角探讨破坏性创新理论,但在学术贡献率、代表人物、研究地位及主要观点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消费者角度,将Lancaster产品特征模型引入到破坏性创新企业市场进入的研究中,对破坏性创新企业的市场进入进行分析,基于消费者的偏好特点,分析最优消费行为,并据此研究破坏性创新企业能否成功进入的问题,然后从产品设计、定价策略、广告策略三方面对破坏性创新产品可能颠覆市场的企业策略行为进行分析,对直接从企业角度探讨破坏性创新的现有理论进行补充,加深对破坏性创新作用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破坏性创新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推动创新的动力,即技术与需求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技术替代模式,从技术层面解释了破坏性创新的形成机理,进一步完善了破坏性创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市场侵入模式的持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持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在现实的企业创新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研究基于"成本-主流性能"的组合来分析不同类型的创新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的创新侵入市场的模式。持续性创新在本质上具有高端侵入的特征,而破坏性创新则注重从市场的低端侵入,从侵入模式来分析持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也为"在位企业"和新进企业的创新策略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0.
浙商转型升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重要出路之一就是创新.基于适配理论,通过对比分析,论述浙商实施破坏性创新的原因,进而提出浙商实施破坏性创新的具体策略,并阐述浙商实施破坏性创新所需的内部支持.这既丰富了浙商转型理论,又为浙商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