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心中内化的知识的组织,也就是学生头脑里内化了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学生从事有意义的学习时,必须具有适合于新知识学习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就是一个同化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在美国兴起,其后得到迅速发展。认知心理学是以人类认知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学说。认知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它认为,学习是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即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同化的结果是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与整合。因此.学习过程也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变化与发展过程。学习不在于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而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通过多媒体网络创设生动、直观、形象、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生物学教学研究一直侧重于如何教,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心理过程的研究。如何使教学过程发挥其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机的整体功能,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其关于认知结构的阐释:儿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主要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收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得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这个理论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变得科学明晰,且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同化顺应过程。  相似文献   

6.
建构与前概念(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强  刘炳升 《物理教师》2001,22(8):1-2,5
在物理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前概念,就是要改造和重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的过程就是认知发展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指学生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调整和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7.
一、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内涵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他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种办法是将学习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另一种办法是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就是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是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学习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也就是积极把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内容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心理准备状态。二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  相似文献   

8.
一、重释词轻解句,启发学生自由说学习古诗,要经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就是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适应对新的信息的吸收。低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古诗,其同化和顺应都有困难。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经历师生共同释词  相似文献   

9.
作为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支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constructivism),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人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a)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odation)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构个人意义,并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林明 《科学教育》2004,10(6):46-46
认知结构是对学习造成重要影响的学生自身因素之一。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已有概念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且指出,  相似文献   

11.
同化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接纳、吸收和合并成为 自身的一部分。在生理学上则指吸收食物并使之转化为原生质的过程。而最早用同化来解释知识的学习的人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认为学习过程是新观点进入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为吸收新观念作好准备的统觉过程,这也就是指新旧观念的同化过程。后来,皮亚杰运用这一概念解释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 奥苏伯尔不但用同化概念来解释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而且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学习的同化说。学习的同化说继承了学习的认知论的传统,把学生原有知识看成影响学习新知识的…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并经过其他学者补充发展的当代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强调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创设与知识有关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组织有利于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协作交流,实际上提倡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顺应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13.
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一个旧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也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先在其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随着“同化”和“顺应”,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延伸、改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则认知结构自身发生重组与改造(即顺应)。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主体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活动及其经验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的过程,或者是以同化的形式把客体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或者是以顺应的形式改造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完成这样的过程,完全是自主行为,而且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智力参与才能实现。所以,学生自主参与是建构有效课堂的基本前提。数学课堂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呢?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发展成为新的教学思想。它认为学习是人们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人际协作活动,通过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外部环境主动选择的信息相互作用以苏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据此观点可得:第一,学生才是认缸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植过程起到的仅是协作和促进作用,帮助其追加新知识于开放的知识链,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二,“情境”是学生意义建构中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性地获取,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也就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也可称为同化——顺应过程。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亦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因此,要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教学,促进其认知结构的转换与建构,从而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出发,探讨了概念形成的内在心理学过程,就物理概念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效促进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提出了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谈同化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同化概念和“认知结构同化论”1 .1 同化概念“同化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指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最早用同化概念解释知识的学习 ,他认为“学习过程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 ,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 ,从而为吸收新观念做好准备的统觉过程 ,亦即新旧观念的同化过程。”而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则用同化概念建立了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认知结构同化论” ,该理论中的认知结构就是赫尔巴特所指的“原有观念团” ,其心理学含义是 :“认知结构 ,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 ,它是某一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