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思 《中国传媒科技》2013,(16):147-148
本文研究的是传统媒体微博和草根粉丝微博在发布政务活动信息方式上的差异,选取两者的代表"人民日报"微博以及"学习粉丝团"微博,对它们发布的领导人南巡视察信息进行内容分析,分析出两类微博政务活动信息的差异。通过比较两种微博的性质,目的和受众需要以及内容分析的结果,分析出把关人决定政务活动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传播者的性质和议程设置决定政务活动信息发布的内容选择角度,传播者的性质和受传者的需求共同决定政务活动信息发布的亲民程度。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冯帆 《东南传播》2015,(12):97-100
2011年作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一种新型传播模式在微博平台出现——政府主导下的政务微博传播。在这四年的发展中,各地政务微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并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其中,"上海发布"就是众多政务微博中的翘楚。本文尝试从信息发布的方式及内容、网民意见表达和互动等几个方面研究"上海发布"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冯帆 《东南传播》2015,(3):93-96
随着微博的蓬勃发展,党政机构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公布政务信息、获取网络民意。但众多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良莠不齐。本文以天津政务微博"天津发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2014年"两会"期间微博样本的研究,探析其传播特征、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力求找到"天津发布"政务微博在运营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曹艳 《今传媒》2012,(9):17-19
自2011年以来,以政府机构为背景的政务微博发展迅速。政务微博如何遵照微博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发展,成为政府机构发布信息和引导舆论的有力工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浪开通的政务微博个案和文本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注重内容的互动性、宽容对待网上批评、学会民间化的表达方式、把握微博发布和更新的频次规律。只有尊重微博的发布规律和特性,才能够让政务微博的桥梁作用持久有效的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6.
何竞平 《报刊之友》2014,(11):40-4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微博由于信息传播及时高效、反馈互动及时强大和多种信息形式共存等传播特性,促使政府品牌形象的传播范围、传播平台、传播模式和塑造方式产生了相应的改变,为政府品牌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引入目前品牌营销领域的CIS战略结合微博传播特性,对"上海发布"新浪政务微博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基于政务微博传播特性进行政府品牌形象塑造,最终得出了如何建设政务微博品牌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三方面的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7,(9):27-31
本文通过大数据挖掘,采集了2011年至2016年间"上海发布"微博、微信账号的文本内容,全文本分析了政务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特征。研究发现,政务新媒体兼具政府公共服务属性和社交媒体属性:传播议题主打民生信息;微信与微博相互补充,发布频率与用户行为息息相关;微信版面价值梯度效应形成,内容呈现幂律分布且与民生密切相关,内容生产开始类型化,标题生产摆脱传统规则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为例,分析研究在突发事件频发背景下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现状和问题。政务微博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帮助政府实现了权威信息的实时发布,有效地遏制了突发事件中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但在信息传播互动性和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1):45-53
传播效果是衡量媒介效能的指标之一。在突发危机事件中,政府官方微博的危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态势,而构筑政务微博的话语权则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新浪政务微博"北京发布"在"7·21"暴雨中的危机传播为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危机表达和传播效果,从政务微博管理主体、政务微博运营现状以及危机传播技巧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危机传播及话语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郭学文 《东南传播》2014,(2):105-106
本文以新浪微博"上海发布"、"陕西发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容发布频次、目的和影响力,进而分析我国省域政务微博的传播现状及问题,得出关于公务人员媒介素养水平的判断和媒介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政务微博的传播之道——以“上海发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微博正在成为中国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新兴平台。本文以"上海发布"新浪微博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法总结其运营的经验与不足,并探讨了改进和提升政务微博传播效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11年4月2日晚9点,邓飞在新浪微博号召网友为"免费午餐"捐款,24小时之内募集4.6万元。这是"免费午餐"第一次在微博上公开募款。"免费午餐"活动一直通过微博公布活动情况和项目进展。"免费午餐"把微博作为传播主阵地,在内容发布、信息扩散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机制。内容生产机制:微内容快速发布和获取微博上的内容限制在140个字以内,信息的即时发布和获取功能,让"免费  相似文献   

14.
政务微博的概念内涵及传播特点 政务微博的概念内涵。政务微博就是由各种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官员个人所开设的政务微博,其微博平台的主要内容都以发布和传播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涉及公共事务的信息。在我国,政务微博所涉及的部门可涵盖公安、交通、医疗卫生、文教、体育、气象、环保、质检、工商税务、市政、司法、  相似文献   

15.
曹艳 《报刊之友》2012,(9):17-19
自2011年以来,以政府机构为背景的政务微博发展迅速。政务微博如何遵照微博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发展,成为政府机构发布信息和引导舆论的有力工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浪开通的政务微博个案和文本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注重内容的互动性,宽容对待网上批评、学会民间化的表达方式、把握微博发布和更新的频次规律。只有尊重微博的发布规律和特性,才能够让政务微博的桥梁作用持久有效的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6.
政务微博与“南京发布” 新媒体时代,微博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政府机构进行公共管理的方式之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受众进行网络问政的重要工具,通过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及时转发互动,政务微博成为沟通政府与受众的桥梁之一.从部门类别来看,较之部门分布不均、多以公安系统微博为主的发展期,目前开通政务微博的部门已涉及宣传、交通、司法、公安等各单位,部门类型日趋均衡化.伴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政务微博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推动着政务微博的机构化与机制化进程.①  相似文献   

17.
李林 《传媒》2016,(13):49-51
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新浪微博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推出的《2015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政务微博平台的数量已经突破15万个,微博已经成为政务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一大核心平台.2015年政务微博发布数量高达2.5亿,阅读量近1120亿.当前,政务微博在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强化政府与公众互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马静 《东南传播》2016,(2):93-95
自2009年以来,政务微博以传播消息的快速性、丰富性和贴近性等特性迅速发酵,并在信息传播、问政于民、形象建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对话理论的视角来看,官微的内容发布仅是单方面的符号展示,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沟通。本文以@西安发布为例,@西安发布在2015年9月的微博影响力报告中成为陕西影响力最大的政务微博,在微博的运营上属于比较成功的案例,通过对其信息传播、问题导向、公众参与、解决措施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分析发现@西安发布存在的问题以及它的成功对其他政务微博的借鉴意义,使政务微博能够不断发展,成为真正解民忧的有效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9.
一、政务微博的概念内涵 政务微博就是由各种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官员个人所开设的政务微博,其微博平台的主要内容都以发布和传播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涉及公共事务的信息为主.  相似文献   

20.
"微博问政"已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为民服务的新载体。然而微博传播系统中海量的干扰因素也正对政务传播的公信力和政府的形象发起新一轮的挑战。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基于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传者等层面,对政务微博信息传播噪音的成因和表现进行探讨,在剖析其表现机制的基础上,促进对政务微博传播噪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