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子昂、李白等古代诗人的诗歌,与当今诗人的英雄史观、叙事立场、文化心理、语言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诗歌中的英雄往往是一个历史的“大我“,现当代诗歌中的英雄则是一个现实的“小我“,表现了一种“反英雄“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四、圣贤帝王与世界历史个人:英雄史观 朱熹与黑格尔都持英雄史观,认为芸芸众生无足轻重,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失去者,在历史上能起作用的是“英雄”,朱熹称之圣贤、帝王,而黑格尔冠以世界历史个人。  相似文献   

3.
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彻底驳倒其理论根基,批判其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方法论和英雄观,揭露其理论基础的荒谬性.面对这种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对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错误思潮,要做到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虚无捏造;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从学理的角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  相似文献   

4.
<史记>中人定胜天的英雄史观,纪传体的叙事方法,略貌取神、定而有变的人物塑造,以及壮美的悲剧艺术风格等,对<三国演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英雄史观”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揭示了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劳动的观点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承认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应以牺牲普通劳动群众的历史决定作用为代价,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基石;每个人都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每个人在任阿情况下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真正的历史创造者只能是那些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人们。“新英雄史观”鼓吹少数英雄创造历史,为“精英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旧英雄史观一脉相承,都是唯心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通过语言分析考察"英雄"一词的日常语用情况可知,"英雄"一词通常无法勾勒出绝对性的具体范畴,其具体指代意涵与其具体的语境相关。在《银河英雄传说》中,"英雄"主要有两种语境,一种是"英雄史观"中的,一种是与尼采作品语境中的"悲剧"中的。英雄史观是一套逻辑上无法自洽的意识形态话语,而悲剧英雄不光具备审美价值,其对生活世界的意义及影响关系到整个现代世界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7.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鲍威尔等人英雄史观的思想根源和认识论根源,阐发了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观点,科学地解决了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地位以及群众创造历史的途径和动力等问题。群众史观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物质基础,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尽管英雄史观遭到人们的批判,被用来衬托唯物主义史观的正确性,但不得不承认,那些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在时代变迁的风口浪尖,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场面还是让人心潮澎  相似文献   

9.
在黑格尔的历史观中,关于英雄和群众历史作用的论述充满着矛盾:从总体和本质上看,黑格尔的历史观并没有也不可能超出英雄史观的界限,正是这一本质特征使它与唯物史观根本对立;另一方面,黑格尔的历史观中又包含着不少前所未有的合理因素,正是这些合理因素不仅表明了区别于以往传统英雄史观的显著特点,而且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这种矛盾既是黑格尔哲学根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又是黑格尔时代社会实践发展的理论折光。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演义>号称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三国志演义>之"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物、故事之"奇";2)文章之"奇".<三国志演义>之"奇"的形成,与史传、平话的遗传、传统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宗教思想的影响,以及罗贯中本人政治理想的制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再评《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中贯穿着“英雄史观”,是作品的客观存在,有目共睹。问题是:应褒?应贬?功欤?过欤?对此问题的研究和争论,与对这部名著的主题论、人物论、艺术论、版本论等方面的热烈程度相对比,可说显得死气沉沉了。但是,据我了解,长期以来,“英雄史观”主要是被视为《三国演义》的一大诟病的。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缺陷在于“歪曲  相似文献   

12.
伏尔泰是理性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批判政治军事史 ,倡导文化史 ;批判神学史观 ,提倡理性主义史学 ;不过通读伏尔泰的史学著作 ,我们不难发现其欧洲中心论依然突出 ;英雄史观尤为明显。他的史学思想对于后世西方的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实质首先是唯心史观转向唯物史观 ,其核心是从英雄史观转向群众史观。毛泽东原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构成了其世界观转变的可能性 ,而其转变的路向是先信仰后认知 ,务求身体力行是对这一路向的认证 ,实践上各种主义的失败是促使其世界观转变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4.
1中国的正统史观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项羽是亡秦英雄。他本是胜利的英雄。但他在和刘邦的斗争中失败了,他是个失败的英雄。(从中国的历史观入手,从“胜利”与“失败”的不同角度作结:无论如何,“西楚霸王”是一个英雄。这就为全文的叙写定下了感情基调。)太史公是位伟大的史家,他对项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哲学史上社会历史观的评价问题,一向引人瞩目。从目前研究状况来看,人们对于哲学史上那些明显的社会历史观方面的唯心主义观点,诸如孟轲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英雄史观,邹衍、董仲舒的“五德终始”、“三统三正”的循环史观,邵雍的“元会世运”的倒退史观,以及程朱学派“革欲复理”的天理史观等等,一般没有明显的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对哲学史上那些具有进步倾向和积极因素的社会历史观点应作如何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英雄史观、国际社会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组织和宣传暗杀、同盟会多次起义失败后转变斗争方式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革命党人暗杀活动的原因;并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暗杀活动对当时及后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之下,西欧社会日益世俗化,多样化,民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年鉴学派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年鉴学派否珲传统史学的英雄史观和神学史观,肯定民众的作用,跳出传统史学“政治史”的藩篱,扩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批判了实证史学,肯定史学家的主体意识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演义》号称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三国志演义》之“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物、故事之“奇”;2)文章之“奇”。《三国志演义》之“奇”的形成,与史传、平话的遗传、传统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宗教思想的影响,以及罗贯中本人政治理想的制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人物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推动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要把百年党史涌现的英雄事迹、精神品质和时代价值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从思政课主渠道、日常教育体系和立体传播矩阵着手,促进英雄精神高质量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眼光打量人类文明史,其最大缺陷在于历史理性的迷失。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文化观念导致该片对血与火的战争缺乏反思,英雄史观主导下的崛起故事放弃了对民主与自由的追问。它虽凭借民族情绪、英雄叙事、华美的语言和非凡的历史高度而造成轰动效应,却无法成为一个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