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担任的角色也悄悄发生变化。这种转变在大众传媒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在一些传媒纷纷开设女性频道,男性主持苦苦呼唤“阳刚”之际,在纪录片这片芳草地上,女性正在悄悄崛起。 一、女性角色的转变   翻开历史的长卷,可发现女性的荣光大多为男性的阴影所笼罩。无论工业时代还是农业时代,男性凭借自己的体力,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并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而女性由于在生理上承担着生育和哺养后代的义务,加之体力不如男性,从而依赖男性的供给,屈从于男性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以广受好评的《美国恐怖故事》第一季《凶宅》出发,观察美国历史上家庭恐怖(family horror)影视作品中的隐喻意象及其文化意义,用女性主义的视角从叙事情节、角色人物和经典场景对文本进行解读,论述了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关系,女性在承担母亲生育和养育角色时的焦虑情绪,以及女性身体在观众和男性的"凝视"之下是如何被描述为"卑贱"和引诱性的。家庭、女性与恐怖题材的接合,在后现代恐怖片中得到了更为浓烈的文化描摹。  相似文献   

3.
名刊要览     
更富裕的性别英语中的"breadwinner"一词产生于19世纪,到今天,它的含义已扩大到"如何保障我们的基本需求,维持我们的生活"。长时间以来,养家糊口的人是男性,但随着美国女性在保障家庭生活需求上将超男性,男女家庭角色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5)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析受众对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男性气质的解码机制,以期进一步观察受众的不同读解是如何建构起男性气质的意义生产的。研究表明,三种解码立场均在受众对电视文本的男性气质读解中得以体现:隐匿而柔和的"父权"思维仍深刻作用于受众对实际占据霸权地位的家庭男性的想象中,构成主导-霸权式解码;在家庭对男性的规训与社会对男性的期待上,受众则表现出"包容与控制双向运作"下的协商式解码;而对于不符合时代语境的支配型男性气质,受众主要采取了对抗式解码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静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7):125-128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政府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主体角色、政策制定和决定者角色、投资主体角色、社会力量发动、协调者角色、法律法规制定、制度保障者角色、体制改革创新和推进者角色进行分析探讨,并指出政府的角色担当是其在构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以总分馆制为主要形式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孙景波 《视听纵横》2003,(5):101-101
主持人的个性风格,类似于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关系。演员的风格是通过角色体现出来的,演员的个性表达不能脱离剧中的角色,不能脱离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人物和时代。同样,主持人要在节目所限定的“舞台”上,在节目所规定的“角色”中表现自己的个性不能脱离听众的“角  相似文献   

7.
男性之病     
有意思的是,男性健康的概念起源于保护女性健康。重视男性健康体现出社会的进步,保护男性健康之手应该是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黄君如 《新闻传播》2009,(11):63-64
男性对媒介工业的控制,必然导致大众文化中男性视点的流行。这些视点体现在各种媒介中,更经常以“时尚”的面目出现。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时尚”女性形象的分析.解析大众媒介对于女权、女性主义的观点和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划分.对媒介内容中存在的隐性性别歧视现象提出批判.  相似文献   

9.
吴倩 《报林求索》2012,(6):94-95
<正>女性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已经成为社会变革中的新力量,也是当仁不让的消费主力。这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群体。曾经,她们以丈夫为终身依靠,还没到法定婚龄就急着找婆家。很多家庭甚至"托关系找人",要求尽早办理结婚登  相似文献   

10.
女性在新闻职场作为一股正在崛起的力量不可小觑,但在行业当中女性的社会性别劣势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女性新闻从业者角色冲突,一是职业女性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外显性冲突,二是女性新闻从业者自我认识的内隐性冲突。媒体业界、理论研究界和女性新闻从业者都要积极思考在传媒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推动女性新闻从业者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国家对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提出了新期望、新要求。论文基于社会角色理论进行分析,发现新《档案法》的实施对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提出了新的角色期待,而角色期待的变化造成了在新角色期待指导下社会力量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失调,具体表现为角色不清与角色冲突。通过分析以上两种角色失调的形成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以形成角色观念、学习角色技能为主的角色自我调适与以明确社会参与的角色期待、完善社会参与的制度构建为主的角色社会调适两类角色调适方案,以实现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的角色协调。  相似文献   

12.
女性在新闻职场作为一股正在崛起的力量不可小觑,但在行业当中女性的社会性别劣势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女性新闻从业者角色冲突,一是职业女性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外显性冲突,二是女性新闻从业者自我认识的内隐性冲突.媒体业界、理论研究界和女性新闻从业者都要积极思考在传媒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推动女性新闻从业者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韩小伟 《新闻世界》2011,(9):260-262
《喜羊羊与灰太狼》自2005年播出以来,在儿童中深受欢迎,收视率连创新高,甚至在成人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剧中生动地塑造了喜羊羊和小伙伴们智斗灰太狼的过程。但是在剧中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的互动中,仍然没有摆脱国产动画片中男性角色英勇机智,女性角色抑或乖巧可爱抑或粗鲁愚钝的形象设计。本文从女性批判主义文学批评观来审视美羊羊、暖羊羊和红太狼这三个人物形象,则可以发现她们仍是按照传统的男性文化为中心来塑造的。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14,(12):45-45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从四分五裂,到求助家庭治疗师,最后在理解和倾听中重建爱的信仰,重获新生的过程。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微博平台上记者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自我认知加上其他微博用户的期待,促使记者在微博平台上主动去建构并呈现出社会化媒体环境中记者的社会角色,形成了包括微报道、微扩散、微审核、微力量、微革命在内的"角色集",使记者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朱逸伦 《新闻世界》2012,(9):181-182
自1906年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滑稽脸上的幽默相》问世以来,动画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受众关注的对象,动画电影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而深入人心。然而在众多的动画角色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类角色,他们年龄偏大,很少是影片主角,但在片中又独具作用,本文拟从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等方面对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观周刊》2012,(38):32-32
化妆是舞台综合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属于舞台美术的一种造型艺术,是演员在演出前塑造角色形象的最后一道程序。舞台化妆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舞台化妆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化妆突出演员的角色并能体现出演出风格,使角色的形象在舞台上更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媒体改革运动纪录:民主与市场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关于传播的研究,大多落脚于传播活动是如何与其赖以生存的权力和控制力之间保持依存关系的,有人将其概括为“媒体一社会”二元论。在社会这张“网”中,媒体承担着三重角色:政策促成者、商品化对象、公众舆论渠道。就其根本来说,后两种角色的体现,是以前一种角色的实现为基础的。在阶级社会中,媒体的生存之道往往是与政府达成共谋,充当政府政策的促成者,从而成为维持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公司媒体为主导的媒体系统,正是按照上述逻辑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传播的日渐普及,网络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这种作用体现在各种社会问题的暴露上,网络传播在舆论监督领域四面开花,网络作为新兴的媒体势力,以清醒而果敢的姿态进入传统媒体无力监督或力量薄弱的领域。我们在欣喜于网络草根力量的强大的同时,也无法忽视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中气息的越发微弱。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持续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并对新媒体进行有效的规制,使其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各自发挥好自己的舆论监督优势。  相似文献   

20.
论文对在中国主流电视台热播的韩国家庭剧进行了解读,认为韩剧对东亚地区的现代性状况和现代性体验做出了回应与建构。主流韩剧所表达的现代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中产阶级伦理与父权制家庭的命运。通过对日常生活伦理层面的关照、对家庭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对符合女性期待和幻想的男性气质的建构,社会变迁与这两者之间的张力被韩剧的叙事所平复和消解。韩剧虽然提供了对现代生活反思的可能,但因其对家庭的单一关注和刻意维护,使这些反思消弭于理想化的家庭伦理和迷人的男性气质的图景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