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实质和起跳垂直速度获得途径进行分析,提出了背越式跳高是"双动力"起跳,起跳"速度-幅度"五种不同组合形式构成了起跳垂直速度的获得途径.背越式跳高"速度-幅度"训练思路是以速度为中心,在不同训练时期,在保证助跑起跳速度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不断加大起跳幅度,使起跳速度、幅度与个人技术特点有机结合,表现出最佳的起跳效果和个人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22号至27号,国家体委在田径之乡佛山市召开了“葛萍、蔡舒跳高训练现场会。”这是继去年在上海召开的“朱建华跳高训练现场会”的又一次全国性的跳高训练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介绍蔡舒、葛萍训练经验,回顾我国跳高发展史,总结了背越式跳高训练经验,并对背越式起跳技术的速度型和力量型作了较详细的讨论,景后达到思想上、理论上的统一。从朱建华(大个子)和蔡舒(小个子)训练的成功,到这次会议上的理论统一,对形成我国自己的背越式跳高训练体系,提高跳高训练水平,保持我国跳高运动技术的世界先进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背越式跳高快速技术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背越式跳高的飞速发展,人们正把“快”字作为冲刺世界纪录的突破口,跳高运动已进入速度时代,“快速技术”已成为背越式跳高必然的发展趋势。章通过查阅资料及训练经验,总结得出在教学训练中应明确建立“快速训练”的主导思想,注重专项速度训练.抓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及二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青少年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摆动技术分别从摆动方式、摆动速度、摆动幅度以及腿、臂摆动配合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为我国青少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摆动技术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当代男子跳高技术主要特征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男子跳高技术演变历史,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跳高技术,认为现代跳高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快速助跑快速起跳,据此提出当前跳高训练中应突出速度、完善技术、为跳高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特征及专项力量训练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特征和专项力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起跳专项力量训练的练习原则和方法。指出:背越式跳高是“双动力”起跳;起跳专项力量特征表现在起跳的结构特征、肌肉工作特征和技术特征;起跳专项力量训练过程是将起跳技术环节化,环节技术力量化,环节力量专项化,专项力量整合化,整合力量速度化,速度力量技术化。  相似文献   

7.
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技术,也是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参加200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乌鲁木齐站)总决赛前5名运动员的研究,探讨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缓冲阶段起跳腿的缓冲幅度较小;在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蹬伸幅度不足,水平速度转化率较低;身体重心高度及起跳腿工作距离都比较小.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训练实验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训练的中心是围绕以速度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结合;四个平衡;五个途径;六个转化”进行起跳训练。  相似文献   

9.
起跳训练是背越式跳高训练的基础,而起跳腿的爆发力训练则是起跳训练的重点。必须充分利用助跑、起跳等来实现运动员速度、力量与技术的有效配合,打造出最快的起跳速度、最佳的垂直腾起高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背越式跳高起跳腿爆发力训练的质量。阐述背越式跳高起跳的特点,分析起跳腿爆发力训练的科学依据,提出起跳腿爆发力训练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中,我利用“活动架”跳桌做为跳高技术教学的主要辅助器材在俯卧式,背越式跳高教学及训练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下面是练习的内容以及各项练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背越式跳高技术中专项体能的训练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背越式跳高技术中专项体能练习符合项目特点,可以作为提高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练习手段,对背越式跳高技术有良性的影响价值;背越式跳高技术练习中专项体能手段可以使练习者深刻认识项目特点,更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运用高速摄影与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的技术特征过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在摆动腿着地瞬间,身体重心距摆动腿着地点的水平距离较大,在摆动腿缓冲阶段,摆动腿膝关节缓冲幅度过大,水平速度损失较为严重,最后一步步长/身高指数较小。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跳远技术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出现代跳远技术的主要特征。指出高水平的助跑速度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必备前提;适宜的腾起角度与加大起跳的幅度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鲜明的技术风格是现代跳远技术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我国女子跳高严重滑坡现象论述了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的重要性,进而明确了早期训练的任务,同时对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内脏功能、敏感期、支撑器官、体重和基本技术几个方面的早期训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高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而且还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然而,在跳高训练实践中,由于教练员缺乏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分析与评价,忽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致使运动员在大赛中发挥不出自己的运动水平,出现“克拉克现象”。因此,加强心理训练与心理调控对提高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很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幸娟是我国优秀的女子跳高运动员之一,她的水平、技术风格代表着我国女子跳高的最高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三维解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郑幸娟不同高度的技术进行三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郑幸娟在最后两步的步长相对合理,而最后两步的速度有些慢,造成了助跑的节奏放慢。起跳时间相对来说有些长,在1.92m的高度时的起跳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较快,而1.95m时相对来说有些慢。郑幸娟在1.92m和1.95m时的起跳时重心高度与重心最高高度接近世界水平的运动员,但是在这两个高度的膝关节、髋关节相对来说比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罗马尼亚跳高运动员马蒂的过杆技术分析,阐述“抱膝滚翻”的过杆技术在背越式跳高中运用的可行性,为背越式跳高在技术上突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外两名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查询文献资料、MAT动作解析软件进行录像分析的方法获取两名中外最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参数,着重比较现代三级跳远跑跳式技术与中国快速起跳技术风格在起跳上的异同。研究认为:以 “一低,二远,三高”为训练指导思想,心理定向于“跑过板式”的起跳技术,缩短了支撑总时间,蹬伸时间更短,但缓冲时间相对较长,其结果虽然有利于减少水平速度损失,但蹬伸效率低,不能有效发挥腿部力量。为此,缓冲技术应在训练中得到重视,技术细节、训练指导思想、力量训练等方面也要相应地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短跑、跨栏、跳高三个速度类项目的技术比较发现,我国男子短跑落后的重要技术原因是过分强凋后蹬技术;摆动腿折叠不紧,摆速慢;步长、步频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跳高助跑起跳技术的文献资料,从影响跳高的因素入手,着重分析助跑速度、身体内倾程度、最后一步的步长、以及起跳时间与速度(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联系。我国跳高运动员的弧线助跑起跳技术逊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原因是助跑速度慢;从我国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与助跑速度和力量等素质的匹配关系看,我国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与其运动素质是相匹配的,有其必然性,但匹配层次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