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宪法思想,以"五权分立"为主要内容,涵盖民族、民权、民生诸方面;以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界标,分为形成和确立、丰富和完善、飞跃和展开三个发展阶段。孙中山宪法思想的积极成果主要包括:确认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的基本原则;提出解决好民生的重要举措;重视政党的作用,对"以党治国"作出合理解释。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来源于他的英雄史观、唯心史观或者二元论。孙中山宪法思想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民国时期宪法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并且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事业具有内在联系,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政党监督思想,贯穿孙中山政治活动的始终。军事力量监督是孙中山从事政治活动的特殊方式,是其追求民主共和目标的重要思想;以主义为政治理念的引导性监督和以舆论宣传为主要手段的舆论性监督是孙中山从事政党政治活动的一般方式,也是孙中山政党监督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宪法思想,以“五权宪法”为主要内容,涵盖了民族、民权、民生等方面.它的积极成果主要有: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权利必须有制约和监督的基本原则;提出如何使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等重要举措.当然孙中山的宪法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来由于他的英雄史观、唯心史观.但孙中山的宪法思想在当时也推动了民国时期的宪法建设,直到今日,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宪法思想,以"五权宪法"为主要内容,涵盖了民族、民权、民生等方面。它的积极成果主要有: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权利必须有制约和监督的基本原则;提出如何使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等重要举措。当然孙中山的宪法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来由于他的英雄史观、唯心史观。但孙中山的宪法思想在当时也推动了民国时期的宪法建设,直到今日,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治在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孙中山人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政党思想和政治体制设计中,孙中山人治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环境,个人人格,理论认识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孙中山追求人治的目的,从政党而言,在于实现党内统一,加强对党员的控制,从政治体制设计而言,是为了实现其万能政府的思想,而然,由于孙中山选错了手段,最终葬送了目的。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从当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文章从普及国民教育、加强成人教育、发展师范教育、鼓励留学教育、高校联合办学教育等方面论述了孙中山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孙中山教育思想的鲜明政治性、显著时代特征及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生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思想背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了“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提出了“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提出了“实业救国之道”;强调教育是立国之本。对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进行探讨,挖掘其中的合理、有益的成分,对目前我国的民生建设实践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和平思想包含在他的政治思想中。解读孙中山的和平思想有利于全面认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和革命经历。孙中山和平思想的产生,其一源于他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教育;其二源于中国传统道德仁爱思想的浸润。孙中山开始从事政治活动时,首先把和平改良作为斗争的手段,尽管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迫使他不得不转而主要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革命,但是当条件适宜和有益于民族大义的情况下,他还会采用和平的方式。例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平和辞职,通过选举程序让总统位于袁世凯。孙中山的和平思想不仅体现在和平手段上,也体现在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上。在孙中山看来,只有实践三民主义才能实现和平国家,和平国家的政体设计为五权宪法。因此,三民主义成为和平思想的根基,五权宪法成为实现和平国家的制度建构。谨以此文纪念孙中山逝世90周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卓越领导者和杰出的思想家孙中山先生,他 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最为先进的经济思想。孙中山的中国经济发展思想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以国民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思想;发展农业,振兴实业思想 ;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思想等。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领域的一个闪光点,学术界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源流与演变、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评价、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与其他人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比较等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试图对这些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以期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它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孙中山在经济上追求共同富裕,即创造“多数人的富”;二、在政治上,孙中山追求“全民政治”,主张“以俄为师”、“人民独裁”;三、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是资产阶级代表,但在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孙中山的思想不断进步,跨越了资产阶级的局限,以“合乎人群之需要”作为人生追求;四、孙中山将共产主义作为其民生主义的理想,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一样,几经摸索,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粮食分配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于1924年提出了"以养民为目标,不以赚钱为目标"、"要粮食的分配很平均"的粮食分配思想,对于这一思想的评述,学界尚未论及。文章主要探讨孙中山的粮食分配思想产生的原因、内容、历史地位以及对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评的主要内容是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它包括以下三方面:一、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产生的几个前提,即振兴实业和实现民生主义的目的,国际市场资金充裕,国内外经济思潮影响,国内外利用外资实践的启示;二、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的基本内容,即外资的用途,利用外资应坚持平等互利和市场化原则,利用外资与维护国家主权相结合,利用外资的形式,利用外资应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培养人才相结合,利用外资须抓住相遇;三、对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的几点评价,即利用外资是孙中山开放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利用外资思想的可行性问题,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法律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孙中山对法律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 ,他的法律思想具有民主性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思想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由于肩负的历史使命相同,也由于孙中山思想包含了丰富的民主性的精华,因此,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须借鉴孙中山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对孙中山思想在各个方面进行“扬弃”的结晶,这种“扬弃”具有批评、改造和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问题正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与政策设计的重要内容 ,为使区域经济开发得到更多的理论支持 ,本文考察了孙中山先生的区域经济思想的出发点、主要内容、理论特色和最终目标 ,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孙中山先生的区域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生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认真探讨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吸取其中的合理、进步的内容,对目前我国的民生建设实践有很好的启示作用:首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其次在社会层面上要通过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给人民提供基本的保障和安全;再次缩小...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与日本不无关系,文章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日本因素对孙中山民族主义信念的影响;日本因素如何影响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孙中山民族主义中济弱扶倾的精神和“恕道”精神与日本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中占主体位置的是政治思想。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体即三民主义。本文从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中,揭示了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石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和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全面利用外资,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其开放主义思想的核心。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为近代中国提供了必要和可能的建国方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