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第一课时。教材分析:随机现象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试验,其试验结果不确定,以至于在试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个结果会出现;但大量重复试验,其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概率学习的一个首要目标是使学生不断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而这需要学生亲自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不断体会。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尝试定性描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83页内容。教材分析:概率是研究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的科学。随机现象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试验,其试验结果不确定,以至于在试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个结果会出现;但大量重复试验,其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概率学习的一个首要  相似文献   

3.
一、科技说明文的现状 目前高中语文科技说明文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一是教材的贫乏,二是教师的轻视,三是学生的冷漠。 我曾经就上述三个现象进行过调查,在高中教材88篇讲读文章中,说明文一共才6篇,只占6.81%。即使是2000年人教社编写的试验修订版的教材,科技说明文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虽说这套教材与过去的语文教材相比,在体系和结构上作了重大的改革。新教材增加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2003年下学期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三册》。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这本教材是一本好教材,但还存在一些不妥之处。一、存在前后说法不一致的问题教材第15页压题图片下的说明文字:树林中的丁达尔现象。教材第19页: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前面说丁达尔现象,后面说丁达尔效应,这样会使授课教师无所适从。因为原高三化学教材一直沿用丁达尔现象的说法,而新编教材两种说法混用。我们在集体备课时讨论认为,如果两种说法均可,则旧教材的说…  相似文献   

5.
我校自84—88年连续四年参加青州市教 研究室编的“初中化学试验教材”的教材改革实 验,近二年又有初三两个班参加山东省教研究室编的《山东省初中化学试验教材》教法、学法的整体改革实验。下面就对试验教材的实验情况和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试验教材的特色: “山东省初中化学试验教材”是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学大纲编写的。它的指导思想是,强调了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正确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试验教材进一步提高了化学“教法、学法、教材”的整体综合改革实验的科学性,使其更加符合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6.
光的折射     
洪俊 《现代教学》2004,(9):18-19
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教材按内容性质可分为现象篇、物质篇、规律篇和能量篇。“光的折射”隶属现象篇。折射是光学中的重要基本现象。折射定律是几何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本节教材就整个中学光学而言,其地位是基础的、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自感现象是现行高中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感现象,笔者设计了2个实验:其中1个用来演示通电自感,如图1所示,另1个用来演示断电自感,如图2所示.关于教材中所演示的现象和解释不再赘述,笔者认为教材中对现象的解释不够严谨、全面,实验设计和器材的选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正>广义的语文教材不仅限于教科书,还可以扩大为课内辅助读物,比如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学习手册、挂图、年表、录音教材和计算机软件等。狭义的语文教材专指教科书。本文探讨的语文教材即狭义理解的语文教科书。吕叔湘先生在《编写试验教材的一些考虑》一文中说到:编写这套试验教材,考虑了几个问题:1.目的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使用高中物理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教材时发现 ,教材上有些地方讲的不太清楚 ,有些实验现象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有出入 ,还有些地方会使学生产生种种疑虑 ,影响他们思维的连贯性 .对此特提出自己的看法 ,整理如下 ,以期与同仁共同探讨 .思考 1 教材第 2 11面图 19- 1给出了一个简单的L C振荡电路 ,它告诉我们 :按电路进行实验时 ,可以看到“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摆动”.但我们用实验室里的仪器实验时 ,却观察不到该现象 ,只看到了指针向左 (或右 )摆动半个周期的情况 .究其原因是因为有能量损失 ,但学生不知道 .如不解释 ,学…  相似文献   

10.
最近观摩了几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这些教师无一例外地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在教学中对教材根本不用,甚至学生也不带教材上课。这种现象在研讨课、优质课竞赛中更为突出,完全按照教材的设计思路来上课的教师基本没有,这些教师认为: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是进行土壤成分分析的重要步骤,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时候学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教材所述有较大的偏差,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意外出现的实验现象 根据教材所述,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步骤是:把晒干的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实验现象:冒烟,有气味,颜色变浅。实验原理: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及  相似文献   

12.
记者:不久前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了由我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洪宗礼主编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听说这套教材,从编写到试验,一直得到您的关心与支持,您对教材的编写和试验情况比较熟悉,能否给我们谈谈您对这套教材的评价和看法? 袁:作为一名老语文教师,我长期以来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江苏作为一个经济、文化与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应该拥有一套自己的、比较科学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语文教材。洪宗礼同志主  相似文献   

13.
第五章分子热运动热能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要求这部分教材编排在物态变化之后,热能和热机之前,是要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热现象,从而导出热运动与能量的关系,以便从能量角度来认识热现象的规律。这是教材的一条主要线索。教材的另一条线索是讨论了热和功的概念,为初步建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以及下一章学习热机打下基础。教材同时采用了统计方法和热力学方法来研究热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热现象的本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本章教材在初中热学知识中有重要的地位。全章教材七节,可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1—2节)介绍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从物质分子结构的观点来解释固体、液  相似文献   

14.
王雷宏 《海外英语》2014,(15):94-96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思维现象,及文化现象,它体现在语言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该文从认知视角,分析大学英语专业精读教材中大量存在的隐喻现象。通过选择一些教材中典型的隐喻例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隐喻的特点:概念隐喻和语言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常规隐喻和新颖隐喻。  相似文献   

15.
目前,社会上盗版自学考试教材十分猖獗,为此全国自考办作出承诺,将按盗版教材印数码洋2%~4%的比例给举报人现金奖励。面对严重的盗版现象,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害了自考教材市场?  相似文献   

16.
内容具有时代性,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将二期课改的高中物理新教材和一期的高中物理教材一起使用,在新教材的使用中遇到问题了,就到老教材中来找解决办法,作为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主编,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相似文献   

17.
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常有一些学生拿着课外书上的题目来问,而这些题目往往是教材上的题型,或是数学课堂上已经学习过的,这反映了一个现象:重视课外资料,忽视教材.本文就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观点及其改正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本课题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确立物质的微粒观。接着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并能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设计理念: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分子的存在,形成分子概念,并通过教师的教学话语来显性渗透科学中观察与推理的关系本质。  相似文献   

19.
王 《物理教师》2002,23(5):19-20,2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上 )》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 ,该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 ,本文力图通过对该教材的整体分析 ,谈谈对它的初步认识 .1 基本内容概述1 .1 本册的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由第一章“声现象” ,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等问题 .第二部分 :由第二章“光现象”、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组成 ,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 :即第四章“物态变化” ,介绍温度计的使用及常见的六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试验工作,总结、交流教材使用的经验和体会,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实验教材的内容、特点、编写思想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与山东省教研室于2006年3 月25日至2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联合召开了高中课标人教B版数学教材试验工作研讨会。山东省高中课标人教 B版数学教材试验地区和江苏省使用B版数学教材的教师以及安徽、辽宁省的代表共272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臧爱珍处长介绍了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情况和高中数学教材选用情况,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