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近44年平均气温、降水、蒸发量、风速及大风日数等气候要素的定量化统计分析,以及环青海湖地区草地、青海湖变迁、沙漠化等具指示性意义的生态要素指标进行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近44年中,年、季的平均气温均表现出显著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262℃/10年;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偏少3、8%和5.2%,80年代以1.37mm/10年趋势增加。90年代与21世纪初接近平均值;春、夏和冬季及年蒸发量呈减小趋势,年蒸发量以66.53mm/10年倾向率减小;月平均风速以0.01(m/s)/10年倾向率减小,大风日数以4.5d/10年倾向率减少;②该区域牧草生物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由于气温显著升高,且季节性降水变率大,不仅影响牧草的生育期,且造成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波动;③青海湖水域面积的自然摆动与年平均气温以及秋、冬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地表蒸发量却呈正相关,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升温不显著时,水域面积与春季降水呈正相关,90年代显著升温以后,气温对青海湖水域面积的影响占主导作用;④环青海湖地区暖干化气候趋势是沙漠化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生洲 《青海科技》2004,11(3):7-11
本文概述了青海湖地区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了青海湖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天然草原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2003年引进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进行试验,2005年在旱耕地上示范推广,2006年在天然草原补播改良中推广应用.该技术利用免、少耕播种机械在天然草原上采取宽窄行和窄沟宽带的作业模式进行生产,有效地防御了风蚀、水蚀,改变改进了天然草原补播改良的方法,实现了天然草原不破坏植被的机械化补播改良和节本增效、增产的目的,是目前当地天然草原补播改良的最佳技术.  相似文献   

4.
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整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环青海湖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包括青海湖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和草场退化基础上,对本区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对旅游地旅游规划和营销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精选携程网、去哪儿网、蚂蜂窝网、途牛网、驴妈妈网等旅游网站的游记290篇为一手资料,借助ROST CM 6文本分析软件,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两方面对环青海湖地区的旅游感知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游客对环青海湖地区的旅游景观感知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较少,与环湖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不相符;2游客对住宿、交通等旅游基本层面提及频次高,而对餐饮、娱乐、购物等层面提及频次低,旅游体验层次不深入;3游客对环青海湖地区旅游感知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情感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04年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格点资料,分析了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后冬至春季(1~4月)多雪年和少雪年发生的环流特征和雪灾形成的直接原因。结果表明,若北半球极涡中心偏向西(东)半球.青藏高原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500hPa高度距平场形成“西低东高(两高东低)”的距平分布型,850hPa温度距平场在青藏高原与中亚地区之间形成“北高南低(北低南高)”的分布型时,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后冬至春季容易出现多(少)雪年。研究结果还表明,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出现区域性雪灾年的几率为15.9%(7/44),而出现局部性雪灾的几率仅为9.1%(4/44)。  相似文献   

7.
水稻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地区历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都有高温伏旱,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适时早播有利于避开高温伏旱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发展秋粮秋菜生产。但早播要延长秧龄期,我们必须考虑秧田的播种密度,从而通过水稻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探索武胜最适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8.
2004~2010年青海省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青海省地形及气候特征,将全省划分为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区和青南地区共5个区,分析了2004~2010年青海省出现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结果表明:①青南高原是一个雹日高频带,青海湖以北的祁连山、拉脊山地区的雹日也较多,海西大部年降雹日数在2次以下;(2)2004~2010年间冰雹出现的时间为4~9月,一年中冰雹出现最多的是6~9月,青海省冰雹天气属于夏季多雹类型;(3)祁连山区、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地区冰雹天气的500hPa环流形势蒙古低槽型最多,其次是西北气流小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东部农业区西北气流小槽型最多,其次是蒙古低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④在青南地区,冰雹天气环流形势高原小槽型最多,其次是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低涡切变型最少。  相似文献   

9.
李惠梅 《青海科技》2021,28(2):42-47
牧户对环境退化的认知和响应是生态保护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对青海湖地区牧民进行结构式访谈,探讨了牧户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及参与意愿.结果表明:(1)青海湖牧户的生态保护意愿非常高,为100%;(2)牧户愿意通过采取义务劳动、现金支付或二者兼有的方式进行生态环境建设;(3)青海湖地区牧户...  相似文献   

10.
《青海科技》2014,(3):6-7
以科技集成创新为切入点,经费总投入1030万元的重大科技专项——青海省种草养畜及有机畜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已正式启动。这一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将为三江源及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提供新的科技支撑,进一步促进了青海省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植物个体特征对放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湖地区围栏封育二十年的高寒草原群落个体植株作为对照,比较研究了紫花针茅、冰草、早熟禾、猪毛蒿四种优良牧草个体和异叶青兰、披针叶黄华、狼毒三种杂毒草个体在放牧压力下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发现优良牧草个体对长期放牧的形态响应与杂毒草类不一致,优良牧草在长期放牧的条件下表现出“个体小型化现象”,但是杂毒草却是不明显,在地上生物量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个体形态变异差异造成了植株个体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的相对改变,各植物种群占有的生态位(资源空间)发生“形变”,优良牧草类多数种群生态位“收缩”,杂毒草类多数种群生态位“扩张”,草原群落中的各种群重新组织,优势种出现更替,是高寒草原群落退化演替在个体水平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林芝中部地区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80—2005年林芝中部地区冬小麦播种期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林芝中部地区,传统播种期内气温逐渐升高;气候适宜冬小麦播种期逐渐推迟;传统播种期内降水量有所减少。并利用1980~2005年林芝中部地区冬小麦作物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按照传统观念播种小麦存在的弊端,从而得出结论:冬小麦的播种必须打破传统的种植观念,适当晚播,才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青海科技》2003,10(6):60-60
本刊讯10月20日至23日,“青海湖环境科学钻探准备工作”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由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主持。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28位著名学者,国内34位院士、专家出席会议。青海省副省长马培华和省科技厅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青海湖环境科学钻探”项目将在青海湖进行地球科学、大气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重建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历史,了解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全面调查青海湖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沙漠化状况以及青海湖水量、水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复播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复播青贮玉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科牧 《内江科技》2002,(4):35-35
下面介绍适合在我地发展种植的牧草播种及管理技术: (一)播种时期的选择:牧草分为秋播、春播草种。如多花黑麦草、三叶草、紫花苜蓿、鸭茅、光叶紫花苕、紫云英、苦荬菜、苇状羊茅等适合秋天播种;如苏丹草、墨西哥玉米、扁穗牛鞭草和籽粒苋等适合春播;三叶草、鸭茅、苇状和苦荬菜也可春插,但控制杂草比较困难。羊茅  相似文献   

16.
将5月—8月作为苏尼特左旗牧草生长期,利用该地区2018年—2020年的5月—8月降水测站完整资料,对降水空间分布对牧草生长及牧草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冬季载畜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降水以6月下旬和7月上旬对牧草长势及产量的影响最大,牧草产量与冬季载畜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纸载种”育苗方法是一种烤烟育苗创新技术,是用机器将烟种嵌入育苗纸板中,然后将纸板附在托盘上进行育蕾的一种方法。通过纸载种版播育苗和人工播种育苗对照,结果表明,烟草纸载种版播育苗减少了用工量,提高了效率,同时烟苗素质没有减弱;但纸载种版播育苗出苟率低于人工播种。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裸鲤研究现状与资源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青海湖裸鲤研究现状和青海湖渔业资源状况,并结合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了青海湖裸鲤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西藏河谷农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增产增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模式的增产效应,在西藏河谷农区生态环境条件下,对一年生燕麦和箭筈豌豆进行混播试验。结果得出拉萨河谷农区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综合分析混播牧草宜选择90%(燕麦133.5kg/亩)和85%(箭筈豌豆5.1kg/亩)组合。  相似文献   

20.
2018年春季初镶黄旗地区积雪已融化,全旗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较好,对天然草场牧草返青较为有利,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末出现不同程的旱情。夏季初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且有阶段性高温天气,全旗大部地区出现旱情,大部分地区天然牧草长势偏差。夏季7月~8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部分地区旱情得以缓解天然牧草长势较好。秋季初镶黄旗地球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天然牧草长势较好。全年,镶黄旗地区夏末降水明显增多,前期旱情得以缓解,利于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产量总体偏高,但大部分地区优质牧草比例有减少趋势,天然牧草营养成分积累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