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格特质中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情绪性和开放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不同人格维度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层次的高校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格培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大力提高重点院校学生的开放性,培育其外倾性、宜人性,进一步加强其责任感;要大力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其潜能;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气质差异,做好个别疏导和群体疏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层次不同的现状,提出动态分层,全程考核差异评价的历史教学模式。以便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成绩差异较大,采取分层次教学,可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解决数学课程中"教学要求的整齐性"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差异性"之间的矛盾,解决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学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入学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了立足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方法.本文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探讨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提出相关教学的实施方法,旨在更好地推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高专院校独生与非独生新生的社会认知(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情绪及行为均呈正态分布,各因素中中等水平以上者占大多数,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是正常的;独生与非独生新生在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等因素中存在一定差异,在世界观和情绪两因素上差异不显著。其对策一是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指导学生克服紧张、沮丧、焦虑乃至神经质性的不良情绪表现,培养稳定冷静的、用理性(社会认知)指导感性(情绪化)的情绪调控机制;二是结合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把自己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三是在改进高职高专新生社会认知的同时,培育健全的人格并注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高专院校独生与非独生新生的社会认知(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情绪及行为均呈正态分布,各因素中中等水平以上者占大多数,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是正常的;独生与非独生新生在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等因素中存在一定差异,在世界观和情绪两因素上差异不显著.其对策一是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指导学生克服紧张、沮丧、焦虑乃至神经质性的不良情绪表现,培养稳定冷静的、用理性(社会认知)指导感性(情绪化)的情绪调控机制;二是结合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把自己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三是在改进高职高专新生社会认知的同时,培育健全的人格并注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柳州师专大学语文教材、教师阅读教学策略以及学生态度的调查研究,发现该校缺乏教材选择的灵活性,教师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陈旧,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学生对大学语文阅读缺乏热情,对教师当前阅读教学模式不满意。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的设置、教材及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凸显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差异性"特征,充分体现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职业性"的需求,以满足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8.
音乐能够修身养性,能够陶冶情操。音乐教育是培养审美观的一种手段。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在非音乐专业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了音乐课,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样可以了解音乐、学习音乐。音乐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绝大多数高职高专类院校都重视在专业技能上的培养,而全方位的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则相对较弱,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开设音乐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以及非音乐专业音乐课开设重要性的分析,探讨音乐对健全学生人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主要探讨不同年级、性别等方面中学生“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用新五因素测验、症状自评量表对17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调查人群中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占32.8%;高二学生的强迫症状和抑郁两因子分显著高于初二;高二学生在神经质上高于初二学生,初二学生的外倾性、开放性高于高二学生;神经质与心理症状各因子具有显著正相关,外倾性、一致性、责任感与各因子几乎都呈负相关。结论: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具有可塑性;健全的人格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有显著差异;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中,少数民族的社会阶层差异最小;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最小;家庭收入高低对于少数民族是否进入民办院校就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大学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与教育管理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卡氏16种人格量表对理工科重点和普通院校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测评比较,发现各群体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的学校应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亦应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子女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较易获得入学机会;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社会阶层差异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最小;当父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背景时,其子女进入各层次、各类型高等学校的机会均有大幅提升;家庭收入高低对子女是否进入民办性质的院校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子女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较易获得入学机会;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社会阶层差异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最小;当父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背景时,其子女进入各层次、各类型高等学校的机会均有大幅提升;家庭收入高低对子女是否进入民办性质的院校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大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其目的在于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自然班教学模式由于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难以实现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分级教学以因材施教、二语习得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其理论基础,在实践中也得到广泛验证,是大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调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现状与精神诉求,分析总结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价值观现状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的基础。笔者连续两年对所在学校开展新生价值观现状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将明确培育目标、重视网络阵地以及关注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建本科院校应抓住提升办学层次的有利契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人格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章建制,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确保学生人格得到尊重,为学生人格价值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林瑜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2):119-122
面对差异显著的学生群体,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如何面对全体、照顾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荚语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用实例探讨了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差异化教学内容,差异化教学过程,差异化学习成果,让学生参与到适合自己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职高专的新兴发展,具有高职特色的班主任工作成为院校发展的新课题。根据高职院校班主任体制的现状和学生的多层次性,应建立班主任工作新体制,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使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河南348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人格在宜人性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班主任的开放性、责任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班主任;中学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小学教师;10年以下教龄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低于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责任感、宜人性和神经质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宜人性、外倾性和责任感对一般教学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格是影响其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面对学生层次的不同,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是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矛盾分析、“三A”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三A”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应用这几个方面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