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今天,令家长头疼的问题不仅仅是该不该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了,而是如何趋利避害地发挥电子产品的作用。家长不仅仅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电子产品,更要做孩子的守护者,为孩子把好关,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积极提供协助。对于"10后"的孩子来说,使用电子产品已经像读书、玩玩具一样自然。数字化时代,家长也告别了"谈网色变"的状态,并开  相似文献   

2.
睦言 《家长》2010,(11):15-16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只知道一味地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自己却整天拿着手机鼓捣个不停,或是坐在电脑前废寝忘食地上网聊天、玩游戏。孩子于是便以家长为榜样,沉迷于电子产品中不能自拔。因此要想使孩子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家长就要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3.
<正>一、活动背景当今的科技发展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工具"和"玩伴":电子产品。当家长们无暇陪伴孩子的时候,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让孩子玩上大半天。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在周末的时候极度依赖电子产品,还经常向父母索要电子产品。一些家长认为,电子产品普遍使用是大势所趋,自己和孩子顺应时代发展,玩玩也无妨。网络聊天能让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时代,电子产品与线上软件正广泛地进入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尤其是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越来越成为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的必备工具。对孩子在线学习的自律及效率心存担忧的同时,电子产品及网络的过度使用亦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家长应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的电子产品及网络使用问题,帮助孩子及时修正?又如何预防电子产品过度使用与网络成瘾,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针对孩子的成长阶段,从三个层面作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许多成人已渐渐沦为电子产品的"奴隶".受成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孩子也变为不折不扣的"电子控",一旦离开电子产品,他们常会无所适从,严重的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其实,家长完全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预防孩子成为"电子控". 告诉孩子电子产品只是工具 现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深入许多家庭.孩子是最喜欢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他们好奇心强,一旦玩上电子产品,往往爱不释手,十分痴迷.此时,家长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让孩子知道电子产品的真正作用,对于那些纯娱乐的电子产品,最好让孩子少接触.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智能手机,它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也使得儿童过早地接触手机甚至痴迷手机,因此,造成了青少年厌学、偏激、消极的人生态度等不良现象,很多家长为之感到苦恼。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减少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危害,作为家长必须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耐心地与孩子沟通,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进行家校合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92):12-13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媒体、游戏等市场越来越低龄化,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在有些家庭中,玩电子产品甚至成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孩子对电子产品的过分沉迷有着很大的危害,它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和体重等生理健康,还会阻碍孩子的智力、注意力、社交能力和生活探索能力的发展。孩子的这种沉迷主要源自家长对这方面教育的忽视,有些家长忙时就把它扔给孩子;还有些家长本身就对电子产品具有依赖,闲下来便用电子产品打发时间,给孩子做出了不好的示范。对此,很多家长会很着急,但是如果强硬地不让孩子玩,孩子便会耍赖撒泼。本文分析电子产品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解开沉迷电子产品的心结。  相似文献   

8.
黄琦 《中学生博览》2023,(12):76-77
<正>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不再沉迷手机?与其碎碎念,不如和他们一起读绘本。生动有趣的画面,恰到好处的留白,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能解决孩子沉迷IPAD、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的问题,却发现越禁止越违反——就像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结果大家都很累。家长不懂孩子的痴迷原因,就像孩子不懂家长的苦心何在。要想将沉迷游戏的人拉出来,先要去了解他们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 ,交钱上幼儿园 ,是为了让孩子多学点知识 ,幼儿园不能成天让孩子玩。家长们的担忧有其自身的道理 ,希望孩子能从小打好基础 ,长大了更好地立足于社会。那幼儿园为什么要让孩子玩呢?游戏究竟能带给孩子什么呢?笔者认为 ,要让幼小的孩子具有综合的素质 ,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 ,游戏应该是最好的途径。一、游戏能让孩子享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每个正常的孩子都需要游戏 ,这不仅仅是因为游戏满足了孩子好动、好奇、好模仿的特点 ,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 ,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游戏还能给孩…  相似文献   

10.
段万义 《早期教育》2009,(12):23-23
家长要创造让孩子寻找小伙伴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适当地串串门不失为一种良策。让孩子适当地去串串门是一门学问,需要家长加以正确引导.方能朝预期目标前进。否则,让双方孩子和家长都处于尴尬的境地,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出现了种种问题,产生很多疑问,作者在分析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的基础指出:早期教育应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真正的童年为目的.早期教育不仅仅是智力教育,教育者更应从多方面入手,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好奇心,让孩子快乐地享受童年,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  相似文献   

12.
交往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儿童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为将来正常地进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让儿童学会交往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任务,也是独生子女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1.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让孩子敢说话、爱说话。家长不能摆出“家道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或流露出瞧不起孩子的神情。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理解的,应该让孩子  相似文献   

13.
处在商品社会中,孩子不可避免地要和金钱打交道。如何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让他们能够合理地使用钱,进而对自己的财富负责,是每个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事实上,培养孩子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与家教》2006,(10):51
首先,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理直气壮地说一声“不”。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勇于坚持原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让孩子心目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观念,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心目中有一条是非界线,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规则。其次,家长要牢固地树立懒妈妈养了勤孩子的观念。我们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养活孩子一辈子,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可替代,要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甚至,家长的担子也可以较早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要知道,这对…  相似文献   

15.
椰壳效应     
正中国家长有一个普遍的教育误区就是更多地注重揪出孩子的错误而并非肯定孩子的成绩。有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这让他的家长苦恼不已。一次,他的爸爸从外地带回一只新颖别致的椰壳,孩子见了爱不释手。这件事情让父亲突发奇想,就用锯开的椰壳给孩子盛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饭量也大增。这一现象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椰壳效应"。"椰壳效应"妙就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面对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的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盛饭,孩子竟然能愉快地吃下去。同样的道理,与孩子沟通时,把批评包装一下,给它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变得甘甜,亲子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学习不仅仅限于书本的学习,但“书的世界”毕竟充满了诱惑力。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引导孩子走入“书的世界”是个重要的话题。一、家长对书要有兴趣。对书有兴趣,不仅表现在舍得花钱买书,更重要的是对阅读有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对书的浓厚兴趣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人觉得教师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浓些,大约也与此有关。二、家长要与孩子共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成人的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走入“书的世界”,光靠家长的表率作用是不够的,家  相似文献   

17.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作过统计: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每天07小时,英国孩子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约0.2小时。研究者通过对中国某幼儿园100名6岁儿童的家长问卷调查发现,有86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什么活都不做,有9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长的催促下偶尔做点家务活,有5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能帮助家长做家务活。哈佛大学学者在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爱于家务的孩子与不爱于家务的孩子相比,成人后失业率比为1:15,犯罪率比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专家认为,要让孩子热爱劳动,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模仿家长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逐渐养成劳动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多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仅凭借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的经验来施教,使得教育不尽人意,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教育,接受一些新的教育思路,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正地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9.
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的,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用眼健康,还可能会使孩子沉迷其中从而影响其社会认知的发展.家长需要合理地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增加对孩子的关注度和有效陪伴,避免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81):194-195
晨间接待是幼儿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环节,亦是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重要环节。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学校的事,只有家园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效果,让晨间接待成为家园共育的平台,更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