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主体是人 ,一切社会的活动 ,究其本质都是人的活动。而社会需求的都是“成熟的人”。因而人不但是教育的对象 ,而且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样 ,“人的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1 “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看待 ,把学生的人格、感情、要求放在应有的位置。坚决反对传统的教育观念 ,即不去关心学生想什么 ,要什么 ,而是只要求学生该做什么 ,好像学生时代与快乐、享受、收获和成功无关 ,有的只是辛劳、汗水和付出。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成才是人生的目的 ,学习生…  相似文献   

2.
从“成绩单”到“素质单“张宽明常州市花园中学将每学期的“学生成绩报告革”改为“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其主要内容是:一、包括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在内的行为品质,分12类40条;二、包括文化课和活动课程成绩的科学文化知识;三是体育成绩,包括身体素质和体育活...  相似文献   

3.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构成了陈鹤琴“活教育”学说的三大目标,而他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活教育”学说而展开的,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所形成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仍对现今的儿童音乐教育有着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到94年为止,已连续五年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这些荣誉,无疑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极大肯定和激励。但荣誉是属于过去的,怎样在以往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以后的社会实践工作,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课题。 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以大学生为主体所进行的有目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始终是围绕社会主义特定的教育目标并为之服务的,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有理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教育首先应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但教育现实情境中展示的却是一幅幅令人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生命摧残画面。屡见于报端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引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实施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中刻不容缓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一、教以载“道”,注重思想品德素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素以“立德、立功、立言”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从来都以“德”为先,且注重“德”与“功”、“言”的统一。尽管“德”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德育的内容不同,而且由于时代的局限其中的一些具体内容是不可取的,但重视一个人的精神风范、道德情操是一致的。我们今天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美德教育等内容,而其中的一些内  相似文献   

7.
一、把思想品德素质做为学生的最重要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等,其中德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把思想品德教育视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在当代社会,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我国历来重视“德”。《论语》强调“为政以德”,《三字经》里有“教之道,德为先”的说法。由于我们正处在新旧世纪、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市场经济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再加上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交往频繁,使得…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模范学校之一的常州市花园中学,从今年寒假起不再向学生发放“学生成绩报告单”,家长从子女手中拿到的,却是“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较全面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反映学生的成绩,从而把握正确的学校教育导向。其一是包括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在内的行为品质,分12类40条,以 ABC 三个等级,使学校日常进行的行为品质达标教育,在学生的个体上得到恰如其分的反映。其二是包括文化课学习成绩和活动课参加情况  相似文献   

9.
卞超 《吉林教育》2008,(3):112-112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知识和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来填平。而填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便是在行为上进行练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又相互转化的。在这四个要素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它不仅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高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苏年福 《广东教育》2004,(10):61-61
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使一个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学校教育的根本功能就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如果学校培养的是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人,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尤其是道德品质素质。可见,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事关社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思想品德教育面临多方面的挑战。“5 2=0”现象的出现,就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的内容,但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有一定的载体才能实施。教育载体应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符合教育科学,适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使之乐于接受教育。我校在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实话以“六最”活动为载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六最”即最美的教室、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核心不仅是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当前教育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对学生的考核及评价还是靠分高低分来衡量,分数考得高那他就是“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等,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其他综合素质。可以这样说:一个人不管他的知识层次有多高,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爱心,没有诚实心,也就是不会做人,那知识层次高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要比知识层次低的人大得多。那么.如何教会小学生做人,我在教学中领悟到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3.
吴宝席 《学子》2013,(12):1-3
教育的核心、出发点都是育人,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充满快乐、富有爱心、充盈智慧和生存能力的人,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成为对社会、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而不是只有满脑子知识而没有善心、爱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人。学科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资源。“课程”不仅仅指学科课程,而应包括德育课程、社会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等在内的一整套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职教育发展趋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卿 《职教论坛》2000,(11):40-41
一、素质教育是教育工程之纲   抓教育的重点或者说教育的“牛鼻子”就是素质教育,它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不应该把升学率作为主要指标,而应看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素质是否较高,是否对社会有用,是否受社会欢迎;同样,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不应该仅仅看他的分数高或低,而要看他的整体素质如何。素质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广义概念,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人才素质的内涵,首先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其次是创新意识,再次是继续发展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以及对变化世界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段永萍 《青海教育》2002,(12):14-15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曾被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教育家作过充分的肯定,如荀子说“干越夷君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也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教育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现在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它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和劳技心理素质等的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就是说,教育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人的一切发展,教育要依靠人去实现发展。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群体,也包括个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是一个泛指的全称和特称概念。强调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强调教育的人文关怀本质,强调教育在人类再生产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我们必须“把人当成人”来教育。事实上,在过于强调教育文化传承功能的条件下,确实存在着某些“不把人当成人”来教,而更多地视为知识容器、视为教师的录音机或传声筒的现象。在沉重的应试压力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刘建林 《学子》2014,(2):42-43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9.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而课堂评价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的手段去激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尝试、动口交流。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还是认知水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是主体”这个角度来进行,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多方面潜能发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新课程对历史学科做出了以下阐述:“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人格养成与文化熏陶起着基础作用。”把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定位于学生成长的需要。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体验、情景体验、活动体验和生活体验的方式,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功能,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