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塑创新文化、重拾文化自信是摆在当前高等教育面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在中国创新文化整体"创新氛围"缺失、"个体创新精神"不足等背景下,针对高校创新文化发展进行了现状分析与构建创新文化体系的思考.提出高校有责任致力于推进创新文化中国化建设,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肩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青年应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念,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新时代,通过加强红色文化认知教育、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强化红色文化校园实践等路径,可有效增进"00后"大学生的红色文...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自信"的方向引领之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应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注重教学资源的采集,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新素材;注重革命文化的引入,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正能量;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  相似文献   

4.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要求。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等问题。而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直接关系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十九大精神引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教材、教学、教师"三位一体"出发全面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从学科、层次、年龄三方面构建起梯队衔接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优势特色学科;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党中央提出的第四个自信,是党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具体表现为: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也是当前提升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坚定文化自信对提升研究生人文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精神滋养;革命文化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榜样力量和批判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予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以时代内涵。文化自信视角下,创新研究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途径是推进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应通过坚持文化自信来引导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过程中存在的培育途径和内涵精神单一、中国各地特色文化的融入传承不足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既要积极探索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文化的方式,做好传统文化自信与发扬工作,也要加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文化的方式,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精神内涵,持续提升师生创新创业自信感。  相似文献   

8.
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力量。文化自信是治疗青年"空心病"的精神良药。增强文化自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立足青年实际,构建青年文化自信教育体系,引导青年传承文化基因,勇担复兴重任。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大众化生成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科学性、人民至上性和客观现实性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大众化生成的原动力;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科学的文化体制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大众化生成的推动力;人民美好精神生活诉求的满足、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需要、人民群众思想困惑的解决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大众化生成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0.
学校研究和传承刘国钧精神,精心打造"刘国钧"校园景观、活动平台和宣传阵地,在刘国钧精神观照下努力进行文化育人实践,学生自信、自立、自勉、自强和"自由",成为具备自信阳光气质、文明有礼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与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末,全球化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已经扩散到人类的政治、文化诸领域中,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发展形成了冲击,特别是新全球化时代文化帝国主义对其他民族、国家的的文化殖民与侵略。同时,又提出了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理性构想;既顺应全球化大潮,超越狭隘的民族局限,又不受制于全球化,保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口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国内外文化地理学家提出的“四主题说”,“五主题说”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六大主题,并对这些主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提出文化源地相继占用理论,文化冲突论,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模型,文化感觉区,文化景观学说。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维系现代社会的重要文化场域,在我们创造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学校教育享有正式、正统的文化地位,被赋予广泛的社会合法性和强大的社会公信力。从学校教育同整个社会文化的互动来看,学校教育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还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续构、文化形塑、文化分配和文化感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社会主体创造出来的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种支持系统。人类从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是人类的基础性的文化活动形式,分为无意创造和刻意创造两种。文化传播是把文化元素从一个地方传布、扩散到另一个地方的活动,分为有文化扩散、文化采借两种形式。文化建设是一种主要由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整个社会的文化引导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轨道上来的文化活动形式,包括正确评估本国民族文化、确立以社会现代化为轴心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处理各种文化系统的关系、兴办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市场等具体操作方法。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是人类开展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三种基本文化活动形式。研究人类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有利于突出人类在文化创造、传播、应用上的主体性,增强人类在变革文化过程中的自觉意识;为我国发展文化事业提供理论启发,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生态建设是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二者结合起来。对于河北省来说,若要扩大区域影响力,寻求经济稳步发展,必须要合理利用和发掘省内的文化资源,加强文化生态建设,从而逐步提高文化软实力乃至区域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出版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村落文化资源是无序的、散乱的,需要挖掘、整理、提炼和再创造。以出版为先导发展村落文化产业,目的是把村落文化资源知识产权化,构筑权利保护屏障,让相关权益为村民所有,同时为壮大产业夯实制度基础。基于“中国村落文化数字出版平台”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经验,对村落文化资源及其出版进行梳理,并阐释了以出版为先导发展产业的目的和意义,最后勾勒了村落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考察了中国散文与中国哲学文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以三个层面探讨了散文文化本体性的三个内容 :一是题材与感情倾向上的文化本体性 ;二是强烈的文化反思精神 ;三是文化的批判意向。最后 ,文章还探讨了文化本体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的困难与矛盾多数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本文通过一些言语行为的事例 ,指出深层文化分析的必要性 ,并指出为了提高文化意识 ,翻译工作者应对源语言及目的语言的哲学、历史、地理知识、民间文化及著名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均有涉猎。此外 ,积极了解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及科学技术发展带给社会的影响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王运鸿 《培训与研究》2005,22(3):117-119
外语教育的化取向促使很多教育开始关注这一能力的培养策略问题,Donahue和Parson提出角色扮演能够提高外语学习的跨化交际能力。笔在讲授《大学体验英语》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探讨了该项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和化意识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nature of cultural trade is the acknowledgement and acceptance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r countries. Cultural trade have its root in the contention for the resources of cultural identity. As a matter of fact, globalization is not simply homogenization; however, it enhances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identity.Based on the economic principl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globalization on culture, and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identity caused during this process.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cultural identity, some feasible solutions to enhance the Chines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trade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