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龙 《武当》2004,(3):9-10
太乙玄阴掌又名玄阴神掌,乃内家青虚派开山祖师,被后世尊为“洞虚真人”的陈道益先师集内外家之长,精心悟创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王小龙 《武当》2004,(7):5-7
玄阴神力掌,亦名太乙玄阴掌.为武当道家龙门派岔枝青虚别派一脉相传的上乘武学绝技之一。  相似文献   

3.
宋学玉 《武当》2006,(6):9-10
太乙观金针玄指功由“玄阴指”与“和阳指”功两部分构成,玄阴指属上部修指类硬功,贯劲即可运用; 和阳指属下部修指类内功,是前段功力的提升修持方法。二者之间有自相契补不足之功。同治年间,垂霞道人周宗源留金针玄阴指于武当山,光绪十三年隐入王屋山后悉将全套阴阳玄指功传给罗诚寅道长, 笔者即承此系起蒙。太乙观金针玄阴指主练手部梢节三阴二阳劲(即主练拇、食、小三指阴劲支撑力和中、环二指阳劲捅插力),旧时多从早春“龙抬头”之日开功,于当年“下元节”验功。以中环二指能穿插木板为阴中之阳初成标准,再续修和阳指。余自思一拳一指虽有断石之功, 但毕竟为门中末技,谨示同仁当立正觉勿偏勿执,据需而索方益。  相似文献   

4.
武当一阳指     
王小龙 《武当》2005,(4):6-7
武当一阳指,亦名天罡一阳指,为武当六绝(一阳指、虎爪手、太极功、轻功术、铁布衫、绵掌)之一,系由武当内家青虚派十八代宗师刘至祥老先生所授。一阳指功法简单易学,内外兼修,阴阳并蓄。修炼此功有成者,指如钢锥,锋利无比。点木术穿,点石石碎,点人则立见伤亡。用在擒拿格斗、点穴技击方面威力无比。本派历代传人皆视此功为瑰宝,秘而不宣。为弘扬本门武学,特将此功整理成文,刊行在兹,以飨读者。歌诀曰:一阳玄指出武当,六门绝技它  相似文献   

5.
李宁  李成银 《精武》2007,(1):8-8
此功为梁山子午门功法的一种,阴阳并练,刚柔相济,练精化气,练气生力,练力养神.内外兼修,是一部动、静、气、力、形、意、神、志并练的上乘功夫,此功分内功、外功,外功又分上部功、下部功。此功易练易懂,不出偏差,是武术养生、技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秘宝。  相似文献   

6.
神龙闪电手     
吴冲锋 《精武》2007,(12):60-60
闪电手因其发功无形,威力神奇而得名。此功法独特,功效神速,习者若能按要领认真领悟,苦心研修,十个月即可见效。因此功内外兼修,以内功为辅助,故功成后,双掌具有极强的技击威力,既可掌开顽石,又能指碎砖块,抖手发功抛敌于丈外。  相似文献   

7.
八卦吸魂掌     
吴冲锋 《武当》2007,(10):27-27
"八卦吸魂掌"是武当气功绝技,为武当派中秘不外传的功法,本功主要以修炼内气为基础,以意屏气,发气击人。此掌功习成之后威力甚大,功成之后,单掌可开砖破石,故不可随意与人试手,以免伤人。  相似文献   

8.
卢艳彬 《精武》2006,(4):7-9
一个人不能练习推手,不能对搏和技击。但是,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却能一个人采用特殊运动形式,使自己始终处于实战对搏中。此功法是练八卦掌特有“活劲”的主要功法之一。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分定步与活步。此为定步推手对搏功法,是活步推手对搏功法的重要基础。定步非不动步,而是因势而动的幅度不大而已。练功要求:双掌始终粘在一起相互激烈搏击。防守和反击必须在身法、步法和精、气、神、意、劲的作用下进行。身如游龙,掌似闪电。动则虎啸龙吟,静则如山似岳。瞬间前步变后步,后步变前步。前手变后手, 后手变前手。行功中体会身体上下的矛盾劲、左右矛盾劲、前后矛盾劲。两掌劲力既对抗又含蓄。功法特点:体现了八卦掌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变、变中化、化则变化莫测的技击特点。练功宗旨:水火相济,阴阳互易。练意练神练气不用力。行功中不可想象某式生某力,否则,就完全背离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的总体要求,要揣摩劲由法生,达到无形无象。练此功需劲力不断,意念不断,功防不断,动作不断。掌随身变,身随步翻,以气帅形。修习其他拳种之人学练此功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李春光 《武当》2009,(10):20-21
六合掌属内家拳排打功掌法练习之一,是心意六合拳习练者必修的一门功夫。此掌法主练手的筋强骨硬,增强掌力指力及拳面的硬度。它的最大好处是不伤手,不用药水洗,也不会练得皮糙肉厚骨节变形,也不会因练此功而起老茧。而且易学易练,不受场地限制,男女老少均可习练。此掌最适合爱手美的女子,以及正在上学的青少年,文雅兼或深藏不露者习练。此掌练成后指力大增,筋骨强硬而皮肉与普通人一样。只有在握手发力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威力,隐蔽性极强。  相似文献   

10.
车星辰  杨树藩 《武当》2005,(6):27-29
"练势行拳"是九宫八卦拳的核心功夫、本源之所在。此功其实就是走圈转掌的功夫,也叫"盘技"。与别派八卦掌不同的是,本门的转掌功只有"青龙探爪"和"二龙盘飞"两势,并且招式极少,显得较为质朴简洁,但内蕴丰富,变化万千,涵盖本门拳技之精华。另外,九宫八卦拳在起势收势与变掌换势时,都从中宫开始,在实践技击时也不离中宫之变化,充分体现了"土生万物"、拳理通于易理的道家拳术特色。一、青龙探爪此式为九宫八卦拳诸功之母,九宫八卦拳的各种拳功兵刃,都是通过练习此式而提高的,习者万勿  相似文献   

11.
杜子宇 《武当》2003,(5):15-16
松 在天日空静,在人谓松融。太极拳练人体之松融,效天空之虚空。松乃太阴练形之功。中是功,松是功,都是太极拳必须的基本功,而且都是内外兼修的悟练过程。  相似文献   

12.
邓付凤 《武当》2009,(8):20-22
(接上期)二十五、八卦拳炼神还虚形式 拳术之道,有功用之理,有神化之理。上言阳火阴符,是为功用。此言炼神还虚,是为妙用。妙用之功,其法何在,乃不外乎八卦拳之式求之。故开阖动静,起落进退,生克变化,以致无穷之妙,亦不离不卦。八卦不离四象,四象不离两仪,两仪不离一气,一气自虚无兆质矣。所以炼神还虚之式者,与前所习之形体无异。惟手足身体,外形不要着力,俱随意而行之。然身体亦并非全不用力,其劲不过极力往回缩去,意在蓄神。外形身体手足,俱以意运用之,行之已久,身体气力,化之似觉有若无,实若虚之意。  相似文献   

13.
凌召 《武当》2016,(4):12-14
中华武学博精深,南北宗派数万千。融贯汇聚化流通,万法归一旷古今。功技涵容十二劲,千拳万路气为先。化武演道于一体,内外诸派皆罕见。祖师劲法传至今,世人鲜有窥其真。阐明道理揆用意,树茂枝圆根必深。自古武道皆惊天,多少功家达此境。唯有流通真秘术,功技演道妙如神。莫言真宗多浩渺,余注纸墨飞云烟。九州环宇寻至真,今把秘诀说与君。  相似文献   

14.
秘宗拳抓功     
秘宗拳,历来讲筑基、重功法,强调内外兼修、体用兼备。 在东北大连沿传的秘宗拳功法中,有一种称为“抓功”的功法。这种“抓功”,实用性极强,是训练传统技击单操功同时必练的筑基内容,有提高指、掌抓握力,增强臂、掌击力与抗击能力及充盈内气,强化自身整体内劲的显著效果和作用。 现将此功法之五式练法介绍如下: 一、穿云拨雾式 预备动作:两臂下垂自然站立,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肩宽,心静气平片刻。  相似文献   

15.
形意问世,如长空一道闪电惊世骇俗。明末清初,南山隐士修得形意神功,仙风道骨,身形飘忽, 来无踪,去无影,神秘莫测。时令姬隆风惊奇万分,竟自三顾茅庐,拜师学技,由此,形意流出玄门,传扬于世。咸丰年间,形意异人李老能,功至修虚归无,遇袭不惊,泰然若定,其刚崩强飞之功惊魂昆仑,令悄袭者曾君大惑不解,疑老能身有邪术。缘此,老能之神功脉延燕赵之地。光绪时期,形意大师郭云深,功至炼神还虚,拳技出神入化,其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无敌手。藉此,形意拳技威震九州,兴旺华夏。民国之初,形意宗师朱国福,功至修虚归无,又兼中西拳法合璧,神功盖世,而立之年,国福以其穿心崩拳击败裴氏而扬国威;及至中年,又以绝世武功力搏天下而获南京国考第一;年逾古稀,金钟罩体,其间空劈龙之举尤摄人心魄也,  相似文献   

16.
党建国 《武当》2004,(9):26-27
形意先哲有经云: 混沦一气内外修,泾渭不分至道由。 空洞自然凝神静,化虚还原此中求。 夫先哲之道,法天地之于一气,宗老子之自然而无为。盖天地一气,乃混沌之气,浑浑沦沦,阴阳未分,然形意之法,淡泊宁静,恬淡虚无,虚极则神,静极必动,动静相搏,阴阳调和,道法真谛,禀自一气,冲发二气负阴抱阳,生机不息,和衷共济,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17.
务真子 《武当》2000,(5):51-53
道家修炼有人仙、神仙、天仙等不同证果。初关炼精化无,坚固命宝,名日“百日筑基”。功成能百病莫侵,返老还童,寿延无限,长留人间,名为“人仙”。中关炼气化神,气满神全,名日“十月怀胎”、“三年哺乳”。功成能六神俱通,阳神离体,名为“神仙”。上关炼神还虚,性命合真,名日“九年面壁”。功成形神俱妙,白日飞升,周游六合,得大逍遥大自在,名为“天仙”。  相似文献   

18.
(八)手功(包括指功、腕功、臂功等) 49、鹰抓:一名“抓把”。两手俯掌,在身前平举,稍微屈肘,十指松开;然后使指掌各关节逐节稳健而缓慢地向掌心屈拢。变掌为拳后,咬牙切齿,闭气稍顿,两手十指  相似文献   

19.
彭程 《武当》2006,(10):3-7
金刚手为缠闭门中练习掌、指的内硬气功法,属于硬中带软的外功。它通过练气、练力,并通过特殊的方法练出惊人的速度及特殊的手感,再加劈手外操,让掌面、掌指、掌根、掌背、手掌小指侧及手掌拇指侧均被练到,功成后其硬度超出常人的想像,犹如铜浇铁铸一般,所以又有六阳金刚手之称  相似文献   

20.
王振山 《武当》2013,(2):31-31
董海川创造八卦掌之前,此掌形式一直被称为磨掌或转掌,因为形似推磨盘、走圆圈。在道家内部已有高人传承了,但招式很少,以炼气养生健体为主,但通过转掌练习以后,一般都会下盘力量陡增、气血充盈、步法轻灵、反应敏捷。董海川在九华山道观学习后,深谙该拳形式奥妙,再加上所学的少林拳法融合进去,遂成为自己独特的武术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