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学科简介蒙古语言文学我校蒙古语言文学学科于1986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学科。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蒙古语言文学系共同承担该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任务,并承担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的教学工作。现有研究人员58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24名、讲师26名。这支...  相似文献   

2.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各母语国家属人文社科基础学科,是各国历史文明的主要体现和民族传统的主要载体,也是其文化思想的主要传承手段。西方发达国家的语言文学学科对当代西方学术创新、理论话语建构、语言社会实践起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化语境下,语言文学也是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的主要工具。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家建设中正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开展外国语言  相似文献   

3.
2012年底,湖北省属高校原有重点学科(二级)推倒重建,经过省内外专家匿名评审,湖北文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批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成立为促进科研合力的形成,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培养较高的和新的科研人材,推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以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校、系各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内蒙古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于1996年8月正式成立。研...  相似文献   

5.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论价值何为中国语言文学,简而言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但又不仅仅如此。作为一级学科,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当代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我校创办最早的学科之一,经过几代学人不懈耕耘,薪火相传,现已拥有较强的科研力量。2008年,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获批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11年省政府学位办批准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7.
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青海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学术积累雄厚,学术声誉较高。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加上这一学科所具有的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特点,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为青海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学术积累雄厚,学术声誉较高。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加上此学科所具有的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特点,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尤其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本学科设有藏学研究中心、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藏学文献资料信息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有文学、语言、综合3个教学研究室,设有“师大藏学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于1984年被省教委确定为全省首批九个重点学科之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其中多人担任全国及省级学会的理事以上职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多。该学科1978年被确定为研究生点,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首批四个英语硕士点之一,在1995年的硕士点评估中被评为A级。该学科自被评定为省重点或学科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近年来,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的成绩均超过全国…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1月 2 3日 ,内蒙古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蒙古语言文学学科是国家“2 1 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 ,拥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文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蒙古语言文学学科曾于 1 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 2 0 0 1年的重新评审当中经过专家通讯评议 ,学科组评议 ,专家答辩 ,最后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成为全国惟一的蒙古语言学专业重点学科。蒙古语言文学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宏英…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0年春天,包含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及比较文学”7个学科招收博士生。还建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江苏省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勃兴的新文科建设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机会和挑战。当下中国语言文学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趋势呈现为追求和突出十种属性,即融通性、分层性、建设性、应用性、技术性、世界性、品位性、继承性、反思性、创新性,由此构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新坐标和新方位,并在理念、路径和方法论诸层面上规范和牵引整个学科的升级换代、地位迁移和谋求新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英语这一学科作为我国各领域人才走向世界的基石,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时期下创设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旨在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学科。本文通过论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创设的相关内容并以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培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翻译人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3,(2):F0003-F0003
<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嘉应学院第三批学科建设中的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为曾令存教授,学科队伍力量雄厚,29人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博士14人,硕士9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人,校级培养对象5人,嘉应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6人,该学科下设三个二级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是中央党委、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方案的提出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院校进行改革的重要举措,使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在"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涵义,旨在为"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一流大学需包括优秀的学生、雄厚的师资力量、精湛的学术、丰富的资源、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等等,最后提出了一流外国语言文学科发展战略的措施,促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怀化师专学报》2014,(3):F0003-F0003
怀化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成立于2010年。为了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培养需求,本学科全体成员在学校柏学院的支持引导下,努力完成了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指标,获得较大发展。“十二五”期间本学科全体人员力争“外国语言文学”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跨越,使本学科成为校内一流、省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方向凝练本学科以怀化学院副院长张玲毂授为学科带头人,外语系主任于洁教授为方向带头人,组建了3个学术研究团队,分别为英语教育、萸语翻译毛口英语j皿!J试研究方向。经过学科方向的凝练,研究力量碍到了最大程度的整合和加强,大大促进了学科成员学术水平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青海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学术积累雄厚,学术声誉较高。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加上这一学科所具有的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特点,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本学科设有藏学研究中心、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藏学文献信息资料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有文学、语言、综合3个教研室,设有"师大藏学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语言文学是嘉应学院第三、四轮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12-2018)。学科带头人为曾令存教授。该学科研究力量雄厚,学科成员29人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博士15人,硕士1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  相似文献   

19.
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建系50年以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共招收33届学生,培养了近3000名毕业生,其中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省内外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行业专家、学科带头人等,为推动省内外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分4个主要方向: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翻译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20.
学科建设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的工作。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应遵循"坚守与突破"的思路,做出特色、突出优势,突破被忽略、被边缘的困境。民族高校学人应做好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一种唇齿相依、互相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有关理论、方法、理念、思路运用到其他二级学科研究中,可能促进这些学科在传统研究领域之外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从而产生新的研究成果,还可以打破专业甚至学科界限和壁垒,跨专业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另一方面其他二级学科研究中所获得的新成果,又可反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