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师生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作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这是一个“尖端”的问题,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后予以解答。三天后,明可夫斯基告诉爱因斯坦:答案有了!“快告诉我是什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师的胳膊使劲摇了两下。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此次却做出…  相似文献   

2.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有一次,爱因斯坦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这是一个尖端的问题,明可夫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爱因斯坦请教数学家明可夫斯基:"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作出自己杰出的贡献呢?"明可夫斯基笑而不语,而是拉着他朝一个建筑工地走去,并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导师弄得一头雾水,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认真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涉足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爱因斯坦沉思良久,若有所悟。  相似文献   

4.
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这是一个“尖端”的问题,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再予以解答。三天后,明可夫斯基告诉爱因斯坦:答案有了!他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好的水泥地面。“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走过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从此,一种非常强…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爱因斯坦请教数学家闵可夫斯基:"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作出自己杰出的贡献呢?"闵可夫斯基笑而不语,而是拉着他朝一个建筑工地走去,并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导师弄得一头雾水,闵可夫斯基不顾别人的指责,非常认真  相似文献   

6.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师生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  相似文献   

7.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师生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7,(Z1)
磨练意志,激发潜能,与坚强同行,让快乐相随。1896年,年仅17岁的爱因斯坦就读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勤奋好学,肯动脑筋,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  相似文献   

9.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师生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因此,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对他青年时代的老师闵可夫斯基一直无限敬仰,缅怀不忘,称颂他是“出类拔萃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李雯欣 《文教资料》2011,(36):154-156
安德烈一塔可夫斯基这位世界著名的电影大师享有“银幕诗人”的美誉.他对电影语言的杰出贡献具有公认的典范意义。塔可夫斯基以其内省的气质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世界。同时,他以“雕刻时光”为核心的电影美学观念阐释了他对电影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导演:安德烈·塔尔可夫斯基 情感指数:★★★★★ 教益指数:★★★★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剧情简介 伊万是个孤儿,12岁时,他的父母就被德国鬼子杀害了.他带着对德国法西斯的刻骨仇恨加入了苏联红军,当一名小侦察员.他利用自己是个孩子不易被敌人注意的有利条件,潜入敌后,侦察敌人的火力配备和兵力部署.  相似文献   

13.
导演:安德烈·塔尔可夫斯基   情感指数:★★★★★   教益指数:★★★★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剧情简介   伊万是个孤儿,12岁时,他的父母就被德国鬼子杀害了.他带着对德国法西斯的刻骨仇恨加入了苏联红军,当一名小侦察员.他利用自己是个孩子不易被敌人注意的有利条件,潜入敌后,侦察敌人的火力配备和兵力部署.……  相似文献   

14.
据说大数学家闵可夫斯基在大学的一次讲课时,当堂试着证明"四色问题".这个问题直到1976年才解决,闵可夫斯基失败了,但是他的学生回忆起这事,觉得老师的研究精神永远鼓舞他们奋发向上,顽强探索,勇于创新.从教师真实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许多研究思路,并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悟.  相似文献   

15.
符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是最有影响的苏联现代诗人。没有一个诗人能象马雅可夫斯基那样描绘出那么多光彩动人的形象。毫无疑义,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诗人中最光辉的典范。 然而,对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也产生了不少误解。长期以来,不少批评家无视马雅可夫斯基诗歌内涵的无比丰富,仅仅把他看成是为苏维埃政权功利目的而高喊政治口号的鼓动员。一些批评家要么赞扬他的合理的功利主义,要么批评他。大多数人则认为马雅可夫斯基的道路是曲折的,把他所走的道路看成是青年个人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的道路。在政治上成熟后,他抛弃了自己的个性和  相似文献   

16.
海因茨·扬可夫斯基是继卡尔·施拉德尔、亨利·比特纳、埃里希·施密特之后与博芬格齐名的德国当代著名漫画家。扬可夫斯基的幽默质朴单纯,从不矫揉造作,也没有什么晦涩深奥的哲学含义。他的作品语言通俗,繁简适度,图文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无需太多思考便可获得其中横生的妙趣。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儿,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只制作得很粗陋的木板小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爱因…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有一个女友,她要求爱因斯坦经常给她打电话,为此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爱因斯坦,并且说:“这个号码很不好记,请您用笔记下来。”爱因斯坦笑着回答说:“不用记,我已经背下来了。”女友不信,他就十分准确地把号码重复了一遍。女友很是奇怪,问  相似文献   

19.
据说爱因斯坦在小学时,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但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第二天,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小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决定制作一张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向那位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交上自己的手工作品,只有爱因斯坦交不出来,他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