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瓯北生活在新、旧思想杂陈的清代中叶,虽说缺乏戴震那种激烈批判宋代理学家谬说的勇气,但却有“向来嫌理学”的一贯作风。他虽然对王守仁的文治武功多所推崇,但对其学说如何接纳、接纳什么,又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瓯北强调“论古勿泥古”,凡事必求其真,靠个人观察思考,以探求事理的真髓,且经常变换视角,调整聚焦点。从不同角度洞察事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积极求索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2.
关于清代著名史家、文学家赵翼的家世问题,一般均从《瓯北先生年谱》或《西盖赵氏宗谱》之说,认为其"本宋室后"。笔者近年来细读瓯北诗及相关史料,提出不同意见。即赵翼乃宋人赵抃之后,赵抃与宋宗室没有瓜葛。赵翼自号瓯北之缘由,众说纷纭。赵抃之祖湘,已"家于衢"。衢,乃浙江衢州。瓯江,即永嘉江。衢州恰在瓯江之北。笔者认为赵翼以此自号,乃示不忘祖宗之意。这则从另一层面证明,他似系宋赵抃之后,而非宋宗室之裔。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赵翼宦游四方、交游甚广。无论与何等人交往,赵瓯北均能恪守古时仁人志士那种"与人为善"、"见贤而思齐"的道德规范,又因其为人豁达大度,待人真诚宽厚,故知己友好甚多。考察诗人的交游,对探究其思想的形成、把握清代文人阶层的生存状态大有裨益,亦可管窥乾嘉学风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赵翼(1727—1814),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或作云嵩、耘松,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进士。著作有:《廿二史劄记》、《皇朝武功纪盛》、《陔余丛考》、《簷曝杂记》《瓯北诗集》、《瓯北诗话》等。赵翼和袁枚、蒋士铨号称“乾嘉三大家”,共为诗坛盟主。《清史稿·文苑》说“翼有经世之略,未尽其用,所以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为,亦其才优也。”赵翼的文学主张和袁枚较接近。他的观点,除《瓯北诗话》外,我们还可从他的诗作中,窥见他的宗趣。  相似文献   

5.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赵翼,撰有《廿二史劄记》、《陔余丛考》等历史研究著作。这些著作,均表现出作者宏阔的史学视野与积极的治史态度,成为乾嘉时期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尤为可贵的是,赵翼精于研究历史的同时,对“表现历史”即如何“作史”,亦有着冷静而审慎的思考。瓯北所理解的“良史”,就其史学主张而言,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严格体例,谨慎去取;二、下语斟酌,切于时势;三、悉心核订,推敲事理;四、善于位置,繁简得当。赵翼提出的如何“表现历史”的主张与构想,在其著作中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践行,其观点经历了二百多年历史的汰选,值得当今的修史者认真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赵翼是清代重要的史学家、诗歌评论家与诗人。其诗学观念主要见于《瓯北诗话》之中。赵翼尊重古代诗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诗学理念。他以创新为标准确立一套"正统"谱系,对前人诗歌进行新的规整与评析。  相似文献   

7.
陈清云 《唐山学院学报》2012,25(5):79-82,92
赵翼《瓯北集》中的题画诗多为题像诗,在其135首题像诗中主要包括颂扬、戏题和规箴三大部分内容。赵翼主张绘像的形神兼备,同时提出题像诗遗貌取神的理论。其题像诗最大的特点是重趣,擅长在多姿多彩的对比中展现人物的风貌,在精辟分析中彰显人物的性格,在诙谐幽默中刻画人物的精神,并且善于调配各体诗表现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8.
把《瓯北集》中有关人口问题的十多首诗歌中的思想进行梳理整合,即是一篇比较成体系的“人口论”。它与洪亮吉的《治平篇》相比各有千秋。从他们的“人口论”可以看出,到了乾隆中叶至嘉庆年间人口的剧增的确已成问题,它已经引起心系天下苍生的进步士子的高度重视。通过对赵翼有关人口问题的诗歌的研究,可以看出赵翼的思考具有不可忽视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从中可见其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以及强烈的用世情怀。  相似文献   

9.
乾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赵翼,撰有《廿二史劄记》、《陔余丛考》等历史研究著作。其间,既有统观全史、评判得失、以古鉴今、通经致用之类内容,又有立足于“史”之本体,对史传叙事方法的探究。尤其可贵的是,瓯北根据大量史书编撰实际,归纳出了七种叙事方法,即:直叙法、类叙法、带叙法、附传法、家传法、回护法、春秋法。反观史学界,关于如何研究历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至于如何表现历史的论析,却难得一见。瓯北对史书传统编撰方法的研究,无疑丰富了历史学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遗憾的是,赵翼于二百年前提出的研究命题,至今仍应者寥寥。这其间失落的,恐怕也不仅仅是思想与传统。文章将散落于瓯北著作中的七种叙事方法进行了梳理归纳,并逐一剖析,希望在“藉史明义”的同时唤醒沉睡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教师的教学角色定位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知识型"人才培养,以"知识取向"为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纳能力,但忽视其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挖掘其竞争能力.若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在"知识取向"基础上更加注重构建以"智能型"培养为特征的"能力取向"模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赵翼文史兼擅、博通古今,其治史,既不同于吴派之整辑排比、参互检讨,也不同于皖派的字斟句酌、讲求古义,而多以史为鉴,裨益于当今之治理。其为学,每每能体现出一种理性的自觉,更多关注的是有用于世、有益于人,选择了一条既做学问、又不使学问流于空虚无用的独特治学路径。其为文,所思考的也是以文字"补时阙"。即便考据之学,也少枯涩,而使之带有能为一般人所接受的大众化色彩。赵翼学风的涵养,与清代学术发展及地域文化关系密切,研讨其治学特点,可管窥清代学术内涵的一个侧面,亦有补于今世。  相似文献   

12.
清乾嘉时史学的特点是考据学占据统治地位,学者们只从事具体的研究,只考史而不敢论史,埋头于故纸堆中,搞烦琐的考证,研究领域十分狭窄,史学家的聪明才智被引向对古文献的整理、诠释上去。赵翼史学虽也受这一时代思潮的影响,未能摆脱其束缚,但是他能集辞此事,用归纳法进行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源,不局促于狭义的考证,在考据之风弥漫学术界时,他独树一帜,举起经世的大旗,将其所写的《廿二史劄记》比为“顾事林《日知录》,谓身虽不仕,而其言有可用者,则吾岂敢”。委婉地道出他继承顾亭林以来的学术经世思想。赵翼字云崧(一作耘松),号瓯北,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生于雍正五年(1721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出身贫寒,  相似文献   

13.
赵翼《瓯北诗话》一书的写作,至迟在嘉庆二年(1797)就已经开始准备;嘉庆六年(1801)秋天,赵翼曾将写好的唐、宋、金7家诗话给洪亮吉看,后反对他以查慎行配作8家的写作计划;但赵翼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反而添上了高启、吴伟业、查慎行三人,于嘉庆六年冬天完成10卷本《瓯北诗话》写作;并于第二年夏天刊印。而全书12卷的最后完成当在嘉庆九年(1804)。选择唐宋以来各代优秀诗人加以评述的写作体例,充分体现了赵翼一贯的发展变化的诗歌史观;尤其是通过把当代诗人查慎行、昊伟业树为经典,赵翼强调了“爱古不薄今”的诗歌史观。这样的写作安排。反映了以赵翼为代表的清乾嘉时期人对自己、自己所处时代的学成就在整个学史上获得承认的自信和渴望。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11,(13):70-72
古代文人常把诗文之关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知心良友喻为"兰客",足见古人对兰花的评价之高。在瓯北七小,兰花的元素无处不在,兰花的故事随处可见。带着敏锐的视角,和记者一起走进瓯北七小,进行一次微观察吧。  相似文献   

15.
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歌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对赵翼诗歌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赵翼生前,此时期多从正面对其诗歌进行评价;二是其去世后到新中国成立,该时期对赵翼诗歌的批评、指责开始涌现,其后随着新方法、新观念的引入,赵翼诗歌研究出现新的特点,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对赵翼诗歌进行系统探讨,对其评价也较客观公允;三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赵翼研究进入繁荣期,从文献整理、年谱编撰、专题研究、学术论文等方面对赵翼诗歌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赵翼诗歌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其诗歌创作、诗歌特征、个人风格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探析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两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大学生接纳认可的多少都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两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两课"教学质量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赵翼把诗歌创作指向了人的日常家庭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张扬人性"真"、"善"之美,并以其史家的灼见,更多表现的则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的忧患意识,对宇宙自然人生的哲性人文思考,对抑制人欲的宗教意识的强烈怀疑、蔑视与批判,以及对人格平等、独立个性、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不同程度的张扬,从而使其诗歌具有了近代人文意蕴,促进了近代启蒙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为目的",营造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接纳、宽容、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平台;然而也存在"求其表面,不求其里;急功近利,断章取义"等有待进一步理性思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清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时期。有清一代的学术史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积淀,终于集大成。相对于学术上的成就而言,清代的诗歌则显得单薄许多,没有了唐诗的辉煌,缺少了宋词的灵动。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清代学人觉得在诗歌领域的成就难以超越前朝,开始将眼光聚集到学术史和诗学理论上。因此,有清一代涌现出大量的诗话。而作为清代众多诗话中的一部,赵翼的《瓯北诗话》有着不容小觑的  相似文献   

20.
在乾嘉诗坛上,赵翼袁枚相互唱和,倡导性灵,他们的"性灵"是在诗才基础上的性情的自然流露,这与公安派的"性灵"说有很大的差别。赵翼主诗才的观点不仅鲜明,而且立论比较客观、辩证,通过赵翼的诗才论可从一个侧面分析性灵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