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针对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从培养方案顶层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实验与创新创业实践三方面综合开展的具体措施。通过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将获得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2.
通过自编问卷对全国102所高校的2015届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展了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研究表明:75.6%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认可当前的教育服务质量。学习过程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导师指导、合作培养单位、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均显著影响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且相关性较强。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的前沿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满意度低,对实习实践场所的不满突出,“双导师制”存在三分之二缺口,合作培养单位较少参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学习结果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提升较小,专业符合社会需求度、职业与期望的匹配度以及收入的期望达成度的满意度略低于平均职业发展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论文结合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实践,分析了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定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流工程硕士的层次、岗位、行业特征的三维专业定位方法,构建了校企合作指导培养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组织结构,针对性地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措施.通过国内外物流工程人才的专业定位实例,说明了物流工程专业三维定位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具体的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教学实践,验证了依托科研项目的校企合作培养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培养中,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校内教育、企业实践、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程硕士协同培养机制,有效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就业和科技创新之间相互脱节的矛盾,为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矿业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目前我国矿业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的分析,指出研究生教育观念、研究生的生源、研究生管理、培养体系、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问题,不能适应现代矿业对研究生培养需要,并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合矿业类研究生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矿业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与先进制造技术相适应”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之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培养经验,对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查,结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激励措施。从导师和研究生两个角度出发,通过精神、物质、资源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激励,以此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及自我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96):8-9
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当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主体等角度,提出适合工程硕士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思路,为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工程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当前国家扩大招生规模的形势下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显得格外重要。为企业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 ,必须改变观念 ,改变只培养教学科研型研究生思想指导下的招生、培养、学位论文指导等工作中封闭式的管理模式 ,面向社会、面向厂矿、面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根据厂矿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要 ,尽力挖掘高校教学、科研的潜力 ,在保证教学、培养质量的前提下 ,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精神 ,灵活地、有效地开拓办学途径。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提出“有利于教学、科研、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学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国调研数据,从培养过程、培养产出两个维度对比分析工程硕士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然差异以及各自与应然的差距。研究发现,两者分类培养逐渐凸显,关键培养环节差异显著。工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性教学方式更多,专业训练与导师指导符合培养规格,但工学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前沿性与综合性的评价低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实践性与职业性的评价高于工学硕士研究生,但在实践性教学方式、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导师配备、实践时间等凸显专业学位特色的方面与培养要求相距甚远,知识生产动力机制仍不完善。两者培养产出相对符合目标导向,但工程硕士毕业生的培养产出仍与研究型专业人才为导向的知识生产者角色定位存在偏差,知识生产过程中关键要素的匮乏使其培养产出不够理想。根据研究发现,提出深化新时代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的背景下,对于多学科交叉的瓦斯地质研究生,形成和推进适合的培养模式,是解决导师指导不够、研究生科研训练不足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等问题,为地矿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多年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提出的"导师团队式"、"科研主导式"和"学术交流式"的研究生综合培养模式,保证了扩招形势下瓦斯地质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指导其他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做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总结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各培养单位所取得的好经验,以促进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升培养单位教育水平,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同时表彰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院校,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面向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了“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3.
当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的重心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善于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技术难题。针对目前纺织工程工程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学科交叉与融合下纺织工程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加强学生学科交叉课程的学习,促进各学科、专业间的相互适应和相互支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工程硕士的培养存在较大程度的“封闭性”.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不协调,影响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传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封闭性,提出“开放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即建立开放的招生体制、组建开放的培养主体、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实施开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作为我国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科研水平。因此,需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而达到促进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针对矿业类高校能源动力类新兴学科的研究生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介绍其研究生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与方法:强化研究生培养梯队建设、以科研项目带动科研激情、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以拓宽视野、贯彻组会制度进行研讨等,并对其培养成果及质量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与不足,为矿业类及其它行业理工科高校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现实需求,架构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整体方案;分析了该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三类主体积极性不足两大瓶颈,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支撑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项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两类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较具典型示范意义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模式的介绍及目前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导师配备、校外教学点的管理及社会对工程硕士的评价几方面 ,提出了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实习实践是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工程硕士校企联合培养中"学生不理解、导师不积极、合作单位培养计划不明确、评估与评价方法不健全"等问题,立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特色,深入思考并积极实践,提出了"早、合、新、凝"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思路与方法,构建了"高校+企业+课题联合...  相似文献   

19.
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矿山企业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存在着工、学冲突的问题。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提出采用模拟学术会议教学、准实地教学和远程学导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所研究型大学2009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及相关导师的调查,从入学动机与专业认同度、课程体系与教学状况、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导师指导情况等四个方面来发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