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困生指的是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偏离,传统的结构缺陷、智力不能正常发展,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不能满足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学困生的转变工作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学习的课题,因此,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对提高日常工作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时刻困绕着农村中学的教学,本人认为,数学学困生,是指在数学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五严"规定的实施,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所谓"数学学困生",即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数学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方法、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引导、促使每个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人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所谓"学困生"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不够,也不是不聪明,而是不愿学,不想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  相似文献   

5.
张小平 《考试周刊》2010,(19):121-121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比较欠缺、学习习惯和心理素养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缺陷,不能自如运用学习方法,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正常发展,教学目标没有得到良好贯彻的那部分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关注学困生,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努力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转化"学困生"实弹进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点燃"学困生"学习兴趣之火、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分解目标层次、随机评价激励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转变"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汪玉财 《青海教育》2010,(11):22-22
“激励、唤醒和鼓励”与精心准备、溶知识性、思想性教育为一体的课堂教学,对学困生的转化同样非常重要,运用恰当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一般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并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均难达到课标要求;他们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上的不上进,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程华君 《新疆教育》2012,(19):138-138
现代社会中,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在体育教学中也有弱势群体存在体育“学困生”。“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体育意识、体质、心理品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不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学生。教学中应怎样关爱和转化体育“学困生”呢?  相似文献   

9.
沈国亮 《学语文》2013,(5):36-37
心理学告诉我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对人的影响造成了人的智慧、能力、志向及学习态度等各方面心理素质的差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学困生。所谓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而高考竞争模式下的高中语文学科.学困生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组织是否合理,不仅是学生能否掌握知识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能否养成主动学习习惯的关键。因此,培养和提高学困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还要从优化教学过程方面来考虑。这里从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提问的艺术及电化教学等方面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困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在数学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形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一、影响学困生学习的智力因素1.课堂注意力对学习数学的影响学困生在学习注意力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无法保证长  相似文献   

12.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表现:基础薄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缺乏目标,没有竞争意识、自制能力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留守儿童较多,转化数学学困生的一些做法: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与培养,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巧用测试,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发挥家长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困生”现象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长久以来,在学困生转化道路上人们进行了诸多探索,但教师们更多地偏向于单向度的知识补缺补差,忽视了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意志力培养,因而学困生的转化难见成效。倾力于“知情意”的结合,从认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发力是化解学困生难题的一种综合策略:除了通过归因训练、效能训练、策略训练等认知方法训练提升认知应对能力和策略,以及通过情绪管理、感情优化、意志力培育等协同策略来提升转化的有效性外,还需要通过系统化的整体推进、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多主体的持续性支持等综合性策略实现学困生的全面转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生进入初中后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学生成绩越来越差,逐步沦为"学困生"。"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比较欠缺、学习习惯和心理素养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缺陷,不能自如运用学习方法,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正常发展,教学目标没有得到良好贯彻的那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15.
学困生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学生。每一位英语教师一旦碰到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都会感到头疼。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确实呈现出了“倒三角衰变现象”: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八年级学生学习兴趣骤减,  相似文献   

16.
一年级数学学困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知识基础、数学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一定的差距。教师应多关注学困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困生在课堂上的新知生成和原有知识漏洞的修补,特别是数学技能的初步掌握。  相似文献   

17.
英语学困生在英语方面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及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较大差距,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学困生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对他们及时进行转化教育?就此问题谈了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应该主动去学习和发展,教师要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总结,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9.
杨辅琴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137+139-137,139
透过学困生的表现,掌握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关注学困生的心灵,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困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关注学困生思想动态,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关注学困生学习细节,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困生家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从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地改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相信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杜咏梅  鹿纪林 《课外阅读》2010,(11):103-104
“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效率低下,厌学以至难以完成学业,知识,能力目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探讨提出教师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