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十三篇提到了贾谊,其中《哀吊》《体性》《才略》三篇都用“清”字来评价他.贾谊之“清”既在于他散文辞赋的语言、风格之中,更在于他的内在人格之中.刘勰对他的评价还是恰当的,用一“清”概括出了贾谊的“性”、“才”、“文”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风骨”论是刘勰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不仅撰《风骨》专篇,论述了对“风骨”的创作要求,而且还把“风骨”的思想贯穿于文体论和作家论。在《明诗》篇中,他批评晋代诗歌“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在《诠赋》篇中,他反对“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的不良文风。在《檄移》篇中,他称赞“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并提出为文要“植义扬辞,务在刚健”;在评论作家作品时,刘勰也十分重视“风骨”。他称赞建安诗歌“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时序》),批评陆机的创作“瘦辞弗  相似文献   

3.
李觏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易论》之中。在《易论》中,他把《易》从神学迷信的唯心主义藩篱中解放出来,并给以唯物主义的解释,他一再申明,他所著的“《易论》十三篇”,是根据王弼对《易》的注解来引伸和发挥自己的思想,即“援辅嗣之注以解义”,其目的是为了“急乎天下国家之用”和使“人事修而王道明。”为此,他对当时流行的刘牧著的《易数钩隐图》大加删定,指出这种学说是“释人事而责天道”,是“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的妄谈之说。因此,他极力主张禁止这种邪说的泛滥流行,不使其祸国殃民。他所著的《易  相似文献   

4.
率性的韩寒     
韩寒真的像他期望的“越玩越大”了!由弃学从文的“韩寒现象”,十载演化到如今成了“韩寒话题”:《南都周刊》将他定义为“公民韩寒”;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将他形容为“中国文学的坏小子”;香港《明报》称他是“当代的鲁迅”;《南方周末》读者将他评为2009年度人物;而他“本土”的《新民周刊》12月给他做的封面人物访谈,  相似文献   

5.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追求,这种追求在作家的各个创作阶段差异是很大的。继《父亲》之后,当代作家梁晓声又写出了《溃疡》《黑纽扣》《从复旦到北影》。他在这几篇小说的写作中,追求的是文学的“自白性”(梁晓声的说法),这是他从文学的“纪实性”中悟出的新说法。他的《父亲》几乎没有虚构的成分,他的《溃疡》基本是写实的,而他的《黑纽扣》则  相似文献   

6.
“风骨”论是刘勰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不仅撰《风骨》专篇,论述了对“风骨”的创作要求,而且还把“风骨”的思想贯穿于文体论和作家论。在《明诗》篇中,他批评晋代诗歌“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在《诠赋》篇中,他反对“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的不良文风。在《檄移》篇中,他称赞“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并提出为文要“植义扬辞,务在刚健”;在评论作家作品时,刘勰也十分重视“风骨”。他称赞(?)安诗歌“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时序》),批评陆机的创作“瘦辞弗剪,颇累文骨”(《议对》),赞扬刘昆诗歌“雅壮而多风”(《才略》),等等。可见,“风骨”  相似文献   

7.
“经”史”之别是王闿运《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并形成了他治《春秋》的整体思维意向。他认定《春秋》及《公羊传》、《榖梁传》是“经”不是“史”,在“义”不在“事”,而《左传》为记事之书。在此前提下,王阎运展开了对《春秋》学的研究,沿袭公羊家之“义例”解经风格,阐释经典之微言大义,以达通经致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未必有人会有耐心读屠格涅夫的长篇,虽然他以他的《猎人笔记》和《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等长篇小说取得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荣誉”——巴金这么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以编辑身份访问巴金老人,我对他说:“谢谢您。”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周予同、匡亚明、冯友兰诸先生都有过关于“两个孔子”的论述。这确属探本之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恶标准,焉得相同?孔子深通此理,他明知“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但他仍要在古稀之年,为国家民族历史而写《春秋》。他为《周易》作传,他整理《诗》、《书》、《礼》。他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大胆发表议论(已被其后学整编为《论语》),大概都来自这种不求“知”、不畏“罪”,但求无愧于仁人的历史责任感。看来,对这个人确有认真研究、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走近濮存昕     
濮存昕,著名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曾主演话剧《古玩》、《阮玲玉》、《茶馆》,电影《洗澡》、《说好不分手》,电视剧《英雄无悔》、《来来往往》、《光荣之旅》。他曾获第九届和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三届“文华奖”。他热心公益活动,关爱艾滋病人,担任预防艾滋病的义务宣传员,他也因此入选央视首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上山下乡濮存昕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属于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他小时候很贪玩儿,经常不着家。8岁时,他赶上了自然灾害,吃过榆钱儿;小学6年级的时候,他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没怎么上学;16岁那一年,他又…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作为历史学家,还是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葛剑雄教授都享有盛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他著有《中国移民史》、《中国人口发展史》等多部专著,可谓著作等身,很多大学的历史系都以他的著作作为教材,历史地理学者也经常摘引他的论文。在社会公共领域,也时常能见到他的随笔和评论,《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为他开辟专栏。对“清华陈丹青教授辞职”、“圆明园铺设防渗膜”等事件,他撰文剖析,言辞犀利并直击事件的本质。葛剑雄教授,既有学者静守书斋超然洒脱的“出世”心态,又兼有公共知识分子心系国计民生的“入世”境界。  相似文献   

12.
墨子散议     
墨子,姓翟名乌。生卒年不详,《史记》中无传,只在《孟子·荀卿列传》中附有二十四个字,“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墨子的籍贯,《昭明文选》所载有鲁、宋、楚三说。“五四”时期,有人根据《墨子·贵义篇》有“先生之色黑”的话,认为他是印度人,阿拉伯人,实属无稽。新《辞源》说他是鲁国人,就《墨子》书中“子墨子自鲁即齐”的说法及《准南子》中称他是“北方之贤人”,看来可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东西以他的《没有语言的生活》、《迈出时间的门槛》、《抒情时代》、《商品》、《溺》等小说引人注目,一跃成为驰名广西文坛的“三剑客”之一、全国闻名的“晚生代”作家。可以这么说,东西之所以能“立足广西,走向全国”,主要得力于他小说观念的更新、叙述手法的创新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对人们固有审美模式的强大冲击力。他新近在《花城》1997年第6期发表的首部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以下简称《耳》),更是他努力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杨简主张废《毛诗序》,这和他心学思想的理念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他主张“本心”“道心”“无邪”之心具有普遍的意义,故而反对《毛诗序》解诗的历史化;因为他主张人的“本心”直指,故而反对《毛诗序》“支离”的解说,提倡“通言”的解读;因为他主张“本心”先天性的存在,故而反对《毛诗序》的“美刺”说.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一生推崇《红楼梦》在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促成红学成为三大显学之一。毛泽东要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他信手拈来《红楼梦》事例,连类比喻,说明深刻革命道理,异彩纷呈,表现了他的革命红学观。他从文学上解读《红楼梦》,表现了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致的思想。晚年的“吊膀子”是为了“掩盖政治斗争”说,无疑是认识《红楼梦》的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推崇《孟子》,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他是央视热播剧《夺粮剿匪记》里那个人见人爱的别样警卫员“小土豆”;他是电影《决战刹马镇》里和林志玲、孙红雷对戏,令人捧腹大笑的“绿毛裤”;他是电影《建党伟业》中让导演一再加戏的爱国青年“匡互生”;他是电影《画壁》中跟随邓超一起进入画壁仙境的憨厚小书童“后夏”;他是湖南卫视热播剧《宫·锁珠帘》里让人爱限交加的“苏培盛”……他就是包贝尔。  相似文献   

18.
唐朝诗人孟郊,曾在自已作品中写过不少有关身世寒贱、生活困苦的作品.如在《哭秘书大监》、《病起言怀》、《伤时》等诗中,他自称“贱”,《上达奚舍人》、《北郭贫展》等诗中,他自述“贫”.他曾多次描述自己衣单身寒.如:“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叹命》)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商州客合》)“贫病诚可羞,故床舞新裘.”(《卧病》)多次描述自己腹饥肠愁.如:  相似文献   

19.
沈在龙是近几年来贵州文坛上崛起的青年诗人,作协贵州分会会员.著名作家李宽定和我省著名诗人、诗评家黄邦君等均撰文对他和他的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贵州日报》、《今日文坛》、《贵州当代文学概观》等都有研究他诗作的文章。他的组诗《岩和鹰的传说》1985年问世后,立刻引起了文坛注目。他的叙事诗《女人与狗》于1986年获《广西文学》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1988年,《哦,部长》和《童心》又双获《湖南文学》举办的“丁玲杯诗歌大赛”优胜奖,紧接着朗诵诗《位置》1989年又在以著名诗人贺敬之担任评委的“全国教师文学创作大赛”中获三等奖。此外在《花溪》、《山花》、《贵州日报》、《青春》、《广西文学》、《诗人》等刊上又读到了他的不少作品。今就诗人的几首获奖诗谈谈自己读后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20.
著名红学泰斗周汝昌今亮相《百家讲坛),这次老先生将四大古典名著一网打尽,而不仅仅只局限于《红楼梦》。周汝昌是一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也算得上是一个爱憎分明的老头儿,在他眼里,《红楼梦》不可超越,而《三国演义》和《水浒》总有一些地方让他瞧不上。周汝昌曾直言他不喜欢《三国演义》,尽管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这样虚构的情节,但仍觉得罗贯中写得“太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