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关于人的经济行为动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早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对西方社会及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对于"经济人"假设怎么评价则是长期以来经济学、管理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本文论述了"经济人"假设的主要内容,"经济人"假设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以期对"经济人"假设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然而,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理论界对"经济人"假设的分歧越来越大,该假设合理性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通过对"理性经济人"假设所包含意义的逐一分析,可以肯定该假设中"理性人"和"利己人"的基本含义确定了该假设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且"理性经济人"假设不包含"信息的完备性"。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其本身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发展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人一方面具有"经济人"所具有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具有"道德人"所具有的特性,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合理定位政府"经济人"的社会角色,切实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适时转变政府"经济人"的行为模式,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4.
在中西"经济人"观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现实经济状况和经济史依据,剖析在中国经济环境下对当代"经济人"实施改革的成因,以及对西方"经济人"进行的反思,有针对性的提出建立中国当代"新型经济人"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方经济学根基的"经济人"假设直接导致"利润最大化"观念的产生,而经济发展中企业导致的严重社会问题证明"经济人"假设存在严重缺陷,因此本文认为,企业应该是以"经济人"为基础的"社会人",这样才能够弥补"经济人"假设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与"道德人"是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他一方面认为"经济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利己是"经济人"人的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经济人"也必须是有道德的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社会将会崩溃。利他是"道德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追求幸福是每个个人和社会的最终目的,追求财富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对传统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说的缺陷所作的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马克思的"生态经济人"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契合性,提出了"生态经济人"就是追求经济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自然的利益和人的利益,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及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主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意识在社会转型期的特征表现为"学生经济人"模型的职业意识的形成。经济传统主义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消极影响表现为缺少对职业道德的守护,表现为行政力量对学术力量的遮蔽以及"学而优则仕"与"学生经济人"品格的对峙。高校本科生"学生经济人"的职业意识是与中国现代化意识相契合的存在,一方面促进高校本科生"学生经济人"职业意识的成熟与深化,另一方面也有效抵制经济传统主义对学生职业意识的侵蚀。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下对泰罗"经济人"假设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普遍认为:泰罗的科学管理是以纯粹的"古典经济人"为其人性假设.这种看法其实是对泰罗的误解.泰罗的"经济人"假设体现了物质刺激与精神刺激,外在刺激与内在刺激的结合;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统一;硬环境与软环境,有形环境与无形环境的融合,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思想,本质上已区别于以往时代的"古典经济人",成为"新经济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经济人"假设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经济人"发展的动态性,提出了演化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的完善必定从对微观经济主体"人"的假设开始,以此为基础也为演化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研究的起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荀子从对人性分析入手,展开由个体到群体的制度建构,旨在解决群体生存的幸福与和谐问题。他的“性恶论”可以被重新诠释为人性自爱论。他认为,人都有自爱与自利的本性,这是人自我提升的原动因,也是利益纷争的起因;无限度的自爱、自利会导致社会无序和混乱;人是生活于群体中的关系性存在,群体的安定由正义所决定。基于自爱的人性观,他建立相应的伦理和法律思想以规范、约束无限度扩张的自爱本性所导致的社会失序;而个体有限度的、被压抑的自爱诉求则是通过音乐的调和力量得以保护、净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政治失意、然而睿智圆通的知识分子 ,苏轼的一生是超越自我、超越困苦、对自由孜孜以求的一生。在“大我”与“小我”方面 ,他坚持“大我之利” ,表现了其人道主义和民本思想 ;在“从众”与“从己”方面 ,他独立特行 ,力排众议 ,不随波逐流 ;在“悲观”与“乐观”方面 ,他对个人得失不以为怀 ,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大范围流动给农民权利的实现带来时空障碍,农民集体治理结构的缺失增加了农民权利实现的难度,公权力的过度扩张限制了农民权利的行使.农民的自益权与农民在农民集体中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共益权与农民在农民集体中的共同利益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围绕农民集体民主管理和集体收益分配展开的权利.为保障农民的自益权和共益权,赋予农民直接诉权和派生诉权就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正确选择职业,不但要全面地理解职业的内涵,而且要确立选择职业的合理标准,综合社会需要、个人兴趣特长、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和自我收益,权衡计较,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周旺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2):36-39
产学全程结合教育的核心是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该教育合作契合力的大小取决于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达成的共识、对运行机制的互相理解和各自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实现产学有效契合,需建立主动适应产学全程合作的教学体系、全程式的就业教育体系、开放性的师资建设与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的视域根植于其学科前提假设、原创概念、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和思维方式之中。面对有限的资源,“理性人”按照市场机制作出自利性选择,政府施以适度的宏观调节,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改善。通过“经济学视域”这个特定角度,我们可以观察社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分析或驾驭人类许多重要活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为了达到自身的或者社会利益,需要支出,而这种支出就可以视为一种道德行为的成本.人们在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时要进行成本一利益的权衡。本文对道德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并认为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当根据人们的这种心理特点,让人们明白守德是有用的,选择道德的行为不仅是善的、应当的,同时也是最明智的,并应对那些为牺牲自我利益的道德行为给予激励补偿。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精华,又和传统社会的德治在内涵上有重大的差别,更不同于封建专制下的“人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与道德经济的统一,是自利与利他的统一。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地统一起来,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特别要把“从严治官”放到首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酝酿之际,各种文艺思潮纷纷涌现。桑塔格在此时发表了《反对阐释》、《论风格》、《关于"坎普"的札记》等多篇文章,后结集出版命名为《反对阐释》。在这些文章当中,桑塔格提出了新的批评理论,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她为先锋文化摇旗助威,她也因此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桑塔格留学法国的学习经历和美国当时的文化背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促使桑塔格最终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期的一系列革命战争,从作战目的、作战对象到作战地域,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呈现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战争的基本形态是双方反复争夺湖南、四川、江西、福建等边缘地区。在作战过程中,各种势力组合变化较大,战前归附与阵地倒戈的现象层出不穷。作为中国近代军队的首战,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近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体现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