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大众传播以传播者搜集、传递信息开始,以受众接触、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馈结束。受众是大众传播的信宿,即“目的地”。因此,自从人类出现大众传播现象以后,也就有了受众的存在。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总是把自己的传播意图直接或间接地指向受众,并有意无意地把受众接受传播的状况作为自己传播是否成功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的大众传播渠道建设,但调查显示农民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农业科技信息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症结出在大众传播者没能了解农民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没能将大众传播与农民受众信任的组织传播、熟悉的人际传播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传播渠道整合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的大众传播渠道建设,但调查显示农民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农业科技信息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症结出在大众传播者没能了解农民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没能将大众传播与农民受众信任的组织传播、熟悉的人际传播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传播渠道整合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卡普费雷说:"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谣言这个媒介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隐患,对谣言的传播学研究日益增多。谣言传播必须要有人,所以受众心理研究就颇为重要,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看到受众个人与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本文以河北"神收童男童女"放鞭炮吃黄桃辟邪谣言为例,着重分析了谣言传播中的受众群体心理和影响受众群体心理的因素并提出了谣言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已经与传统媒体新闻并驾齐驱。网络传播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因此网络新闻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受众接受信息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并且呈现出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复杂性高等特点。在网络传播的情境下,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多元化,参与到事件当中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受众的心理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以近几年发生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受众心理的影响因素,并从受众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认知的角度出发,为引导受众正确合理地面对网络群体事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科学信息因内容的特殊性和话语的专业性而使其具有一定的传播障碍和难度.而且“科学报道在传统上习惯于科学传播的精英惯性思维”,①受众对于其接受和理解都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信息.此外,大众传播是科学普及的重要渠道,但是大众传播过程和解读过程中也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发生,这些因素加大了科学信息的传播难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9.
田勇 《新闻实践》2004,(1):55-56
互联网的出现给新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它不但凸现了崭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同时融合着各种媒体的内容特性,而且对新闻的受众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播学意义上的受众又称接受者,指的是大众传播的传播对象或信息的接受者。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受众只是媒介所有者宣传、教育的对象。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大众化传播的整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大的冲击就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互联网新闻的受众: 1、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走向主动的信息寻求。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享受对信息的自主选择和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2、受众从信息接收群体化走向信息的个性化选择。网络传播从本质上是为受众度身定制的个人化传播模式。 3、受众从满足事件的结果走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强农业科技节目的宣传,不断提高节目质量,让它真正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个好“帮手”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要为受众着想。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者和受者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受众的传播活动是没有意义的,不为受众所接受的传播也是无效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出去的信息只有为社会大众所接触、所接受,大众传播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过去有些对农节目,只是单向灌输式的传播,使农民不愿看:一是节目冗长,有效信息量少;二是节目形式呆板,声画两张皮,说教过多;三是编播时间不科学,没有紧跟农事。农…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11,(4):7-7
张宏权、王方钊在2011年第2期《新闻知识》中撰文说,受众的逆反心理深刻地影响着大众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传播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者和受众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受众的传播是不存在的,而不为受众所接受的传播也是无效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出去的新闻信息只有为社会成员所接触,所接受,大众传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受众在接受了信息后,往往会作出各种各样的反映,来表明自己的意见、态度和立场,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到传播者那里去,传播者将对传播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传受双方在这样循环往复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中逐渐达到一种理解,从而形成了双向的互动的传播活动。传播活动的双向互动性,决定了在重视传播者的同时,也必须加…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面对着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大量的、连续的、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等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让人觉得无处不在,它所传递的道德化信息能够广泛、迅速、连续地影响着受众,但另一方面受众对大众传播渠道的无法避免又难以抗拒,使得大众传播的道德信息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为受众根据需要所选择并接受,从而引发道德教育活动。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做好育人工作无疑是研究来自社会的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已经深入传媒人心中.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杂志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15.
有线电视网络的建立和普及,卫星频道的大量增加,是电视媒介迅猛发展的两大标志。印刷、广播媒介也呈现出一种相对过剩状态,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竞争局面。为了应付竞争,各媒体愈来愈重视受众调查和受众研究,西方受众研究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已经借鉴到我们的研究工作中来。   国外对受众的研究,集中在对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上,不同的学派都力图揭示受众接受大众传播的规律,认识受众接受信息的过程。不同的地方在于,有的研究以媒介为本位,认为传播者在传播中明显地居于主导地位;有的研究以受众为中心,认为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大…  相似文献   

16.
段京肃  段雪雯 《当代传播》2011,(2):47-49,53
在大众传播领域中,时媒介的控制权力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现象已经为社会所关注.本来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大众传播媒介,事实上在不断地拉开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面对大众传播市场的大众传播媒介所说的话(传播内容)却只是为受众中的一部分人服务的.媒介为谁服务的决定性因素同社会精英阶层的需要和观念联系在一起.那些真...  相似文献   

17.
吴华 《新闻传播》2012,(3):75+77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纸承担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以及提供娱乐的基本功能,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报纸还发挥着引导受众、优化社会系统的作用。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少年儿童以其特有的年龄特点和媒介观形成了特殊的受众群体,而  相似文献   

18.
传播的效果是任何传播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它贯穿于传播活动的全过程。传播效果是指信息对受众的认识、感情、态度以及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导致受众在这些方面产生改变。信息的有效与否,在于信息被受众接受的数量与程度。因此,无论信息的本质是如何的,能被受众接受的信息才是有效的信息。因此,对受众心理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大众传播是指大规模的媒介组织通过大批复制并迅速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受众的过程。它是有价值目标、有价值实现手段、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并且大众传播的价值是媒介在与受众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此,作为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工具的媒介.在尊重受众,为他们提供信息、知识、娱乐、服务的同时,更应该追求高境界的社会价值取向,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业迅猛发展,媒体的数量、传播的多样性让人目不暇接。然而,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面向全体社会公众传递新闻信息。从有效传播的角度来看,任何传播都是有指向性的.希望达到某种目的,得到公众认可。所以说,任何传播都是有诉求的,希望受众对信息能够顺利接受,从而通过信息的有效传播追求对市场的占有。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媒体只有找准价值诉求,才能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