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何而教”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解读的重要命题,涉及“教师之为教师”的意义的核心。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帮助教师解决“为何而教”的问题,促进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唤起教师的主体自觉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2.
“为何而教”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解读的重要命题,涉及教师之为教师此一意义的核心。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帮助教师解决“为何而教”的问题,促进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唤起教师的主体自觉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3.
我们为何而教?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答案可谓俯仰皆是。比如为稻梁谋、为晋升职称、为完成任务等等。还有更深层次的答案。例如,教学水平高、讲课效果好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可以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教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教师为了把一个问题讲清楚,总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组织得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处理好目标、内容、过程和效果之间的关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认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他们往往凭感觉、凭经验组织教学,在还未弄清楚“为何而教”、“教什么”之前,就把全部精力放在活动设计上。还有不少教师不清楚三维目标是什么,各有什么具体要求。更多的教师对教学目标陈述不清……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不适应”的全新课题,为新征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关键环节和着力方向。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增强适应性,在强化思政课教育教学动因适应、内容适应、实施主体适应、方式方法适应多重维度上,明确“为何而教”、把握“要教什么”、厘清“由谁来教”、揭示“怎么教好”,需要锚定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夯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灵魂基石,发挥教师“为学、为事、为人”的关键作用,创新创造“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值2000年的时候。围绕“如何使学校获得新的发展?”我们提出了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的发展策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渐明确了一个理念——“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确定了一个目标——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推动学校发展;突出了一个重点——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在这一历程中,我们的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关于教师发展动力的“三动理论”(即:形成张力。激发教师心动;搭建平台,帮助教师行动;价值实现,让教师体验成功后的激动).  相似文献   

7.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发展至今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囊括面极为广泛,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技法层面上不断提升,还要求教师在思想修为和知识修养两方面主动成长,更要求教师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中实现从“匠”到“家”的蜕变,  相似文献   

8.
生态取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文化”、“合作”、“社群”和“背景”等,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理论出发,试图构建一个教育生态系统——虚拟实践共同体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阐述了虚拟实践共同体的概念、生态特征,并以印第安那大学的探究学习论坛为例,简单分析了虚拟实践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并总结出虚拟实践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还有人说:教师=“编剧”+“导演”+“演员”。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有某种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不再是“编剧”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象地比喻为编剧,颇有艺术色彩。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形象的价值取向与现实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职业经由“半职业”,“半专业”走向专业化,教师形象也相应从圣职形象,匠艺形象向专业形象发展。教师专业形象应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寻求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均衡和契合,教师专业形象的现实建构应是一个整体提升、综合建构和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主体”教育的变革与“对话”教育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走进新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在保障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被看成是比任何时期都关键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学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对教师最具挑战的一项任务。实现教学专业化,首先教师要面临的问题和反思是:教师为何而教?基于我们的现实,答案也许有两种:一种是敢于直面现实的答案,即为了考试而教;一种是接受了新课程理念的答案即为了学生全面发展而教。前一种答案正在被否定,而第二种答案的实现却需要教师在实现教学专业化的过程中逐步去学习、研究、实践探索,以及具体分解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全开放式”教学是在“启发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倡导师生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而又侧重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全开放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和被“咨询者”,或者说是“导演”、“节目主持人”。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充分细致地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常规的内容要吃透,还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以圆满回答学生的咨询。这就把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教师不仅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平时还要更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第一生产力,办好学校的主力是教师”。百年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心,教育的根。只有造就一支“头重脚实根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实现优质教育,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一个当前广泛应用的概念,在普通教育领域所论及的“发展”中,其内涵就具有指向普通教育的特定含义。我们把这种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称为“发展性评价”,并把评价的综合功能称为“发展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  相似文献   

16.
教师应该成为“杂家”文田锁,牛梦月教师应该成为“杂家”。“杂家”者,多才多艺之谓也。首先,教育方针的全面观,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杂家”。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从培养目标上要求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发展,课改的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何谓“教师专业发展”?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即教师在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反思,逐渐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巴甫洛夫认为:“人的行为,人的发展,不仅受神经系统的生来的特性所制约,而更重要的是决定于个人存在时间内已经受到的和正在受到的那些影响,也就是环境、教育与自身因素努力的影响。但是,人接受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很显然,一个教师的成长、成熟、成功、成名,“天赋”、“勤奋”、“环境”这三个因素是缺一不可的,是同时起作用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期,在我国全面启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中,教师培训的研究和实践成为关注的热点之~。走进新世纪,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以及教师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将引领教师在职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言,“以教师发展为本”将成为新世纪教师培训中的主旋律,尊重教师需要、重视独特内涵、发展个性化特征的“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时下,有人把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理解为当“导演”,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尽管“导演”也有引导的含义,但其目的是根据已经设计好的剧情,引导演员放弃“自我”而去适应角色,演员表演得越好往往越没有了自我。教师教育的目的则恰恰相反,是根据现实生活,学生身心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自由发展自我,而不是让学生放弃自我去“演”设计好的角色。教师的“导”是一种点拨,一种启迪,甚至是一种暗示,一个眼神。   现实生活不是演戏,教师要在现实生活这个大舞台中为学生充分自由发展导航,必须要做个好观众而不是好导演。一个好的观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师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专业或职业被确认,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师职前教育(主要指师范教育)固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但从有关推进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范式中,我们觉得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在职培养,而中等职校教师的在职教育须着眼校本培养。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养的内涵阐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将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来看待。早在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就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