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志勇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97-98,122
韩愈兼善史笔,本"实录"之精神修撰《顺宗实录》,记载顺宗朝种种腐败的人和事,既为奸佞暴戾之人,亦为忠勇直谏之士立传;记事书法,必无所苟;一事之叙,必溯原委;一人之见,具详生平。《顺宗实录》虽没有充分展现韩愈的史才,但其史传文学的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正>自唐宋而降,关于《顺宗实录》撰者的问题几无人提出异议。清沈钦韩首倡今存《顺宗实录》非韩愈撰说,他针对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所称“详本”、“略本”写道:“韦处厚先撰者三卷,昌黎后撰者五卷。略本是韦,详本出韩”。他以今本《顺宗实录》与《考异》相校,发现“无一事与详本合而适合彼所称略本”,从而得出今本“非韩公本文”的结论。根据这个结论,今本当出于韦作。  相似文献   

3.
从宋代开始,就己经有人怀疑传世的《顺宗实录》出自韩愈手笔。清人沈钦韩则认为韩愈所修的《顺宗实录》即宋人所称的详本早已亡逸,今传本即宋人所称略本为韦处厚所撰。本文根据唐代史料和韩愈本人的文集,详细考察了《顺宗实录》的撰修、删削经过以及后代流传的情况,断定详本为韩愈原修本,略本为路随删削本,详、略二本都是韩愈手笔。并以《通鉴考异》等书为线索,在《册府元龟》中勾稽出已经亡逸的详本佚文若干条,以显示详本的原貌及其被删原因。  相似文献   

4.
《顺宗实录》虽是韩愈编修的,但它应是官方史书,反映了唐宪宗的政治态度,其所以对朝官、宦官褒贬不一,是因为在永贞年间的权力斗争中,有的朝官、宦官拥护唐宪宗,有的反对唐宪宗,唐宪宗是那场权力斗争的胜利者。因此,在尔后编修的《顺宗实录》中,拥护者即受到褒扬,反对者即受到贬斥。  相似文献   

5.
:1 999年 ,卞孝萱、杨友庭和任晖三位先生 ,分别在《文史知识》和《周口师专学报》上发了关于韩愈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及对《顺宗实录》评价的文章 ,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实录》是记录一朝帝王军国大事的编年体史书.《则天实录》就是记录武则天当政和履行武周皇帝权利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唐代诸帝《实录》流传至今的唯有韩愈撰《顺宗实录》5卷,收录于《韩昌黎集》之中,其他《实录》无存,只有在正史中的著录信息.据两《唐书》及《宋史》等史书记载,《则天实录》有多种,编撰者不同、刊刻年代不同、版本不同,歧义颇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文章拟从《则天实录》的修撰、版本、内容等方面复原早已佚失的《则天实录》的概貌,以就教于方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7.
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史官"之职产生争论,实际是柳宗元对韩愈产生误会所致,韩愈回信说明原委,柳宗元理解并心悦诚服。二人均是心怀坦荡,坚持正义之君子。韩愈终于完成《顺宗实录》之编撰,对于客观记载那段轰轰烈烈之历史原貌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据唐《顺宗实录》卷二记载: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官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  相似文献   

9.
刘、柳在王叔文集团中实际排名较后,两《唐书.刘禹锡传》于二人在永贞革新中的地位与作用,因突出传主地位,容易造成"误读"。本文从王叔文集团名次排序、武元衡与刘、柳之关系、王叔文集团的内外往来关系、刘柳之交、《顺宗实录》之公案等角度,通过多重考辨,试图对"二王刘柳"并称再作检讨。  相似文献   

10.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用了白居易《新乐府》名篇《卖炭翁》,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教师教学用书》提供该诗教学参考资料时收纳了霍松林《一篇对“宫市”的控诉书——说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文(以下称霍文)。霍文认为《卖炭翁》故事的生活原型是《顺宗实录》所记的农夫卖柴遇宦者宫市一事,白居易对后者进行了艺术加工以体现文学作品借个别反映一般的典型性,从而增强“苦宫市”的主题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参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军机处上谕档》、《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及国家图书馆馆藏《莱阳县志》、《清仁宗睿皇帝实录》钞本等第一手材料,首次梳理了清代山东廉吏初彭龄的政治生涯。初彭龄曾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为官,在清代社会转型期,官场腐败迭出,他却力图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作风,为濒临危机的朝政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满文原档》天聪六年四月至六月的"地字档"和"满附二"之记录的解读,以及与《清太宗实录》相应记载的比较,试图厘清清太宗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占领库库和屯以及经略其周边地区,威胁明边的史实,进而探索《清太宗实录》与《满文原档》之间的史源关系,揭示《清太宗实录》对这段史实的修改、删减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满文原档》天聪六年四月至六月的"地字档"和"满附二"之记录的解读,以及与《清太宗实录》相应记载的比较,试图厘清清太宗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占领库库和屯以及经略其周边地区,威胁明边的史实,进而探索《清太宗实录》与《满文原档》之间的史源关系,揭示《清太宗实录》对这段史实的修改、删减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 刘知几史学的批判精神和对优良传统的发扬刘知几,字子玄,徐州彭城人,生于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六六一年),卒于玄宗开元九年,(七二一年)。他是唐代的大史学家、大著作家。他自著书,有《刘氏家乘》十五卷,《刘氏谱考》三卷,《史通》二十卷,《睿宗实录》十卷,《刘子玄集》三十卷。和别人合修的书有《三教珠英》一千三百一十三卷,《姓族系录》二百卷,《唐书》八十卷,《高宗实录》二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则天皇后实录》三十卷。《史通》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唯一流传的专门著作,其中也有三篇佚失了,有一篇的原来面貌也失真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档案资料中的一个自准噶尔逃回的被俘清军人员蓝生芝的口供写起,介绍了清代档案、《实录》在研究清史和清代蒙古史中的作用。笔者以有关这一口供的两个奏折为基本史料,对比研究了档案、《实录》和《东华录》的关系,指出《实录》屡经修改,后人利用时应予注意.同时从研究方法上指出,如能将汉文《实录》与蒙文《实录》加以比较,对清代蒙古史研究将大有裨益。清代驻守边疆的高级将领纪成斌、岳钟琪有关蓝生之口供的两份奏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准噶尔部有关大、小策凌敦多布的军事力量和驻守据点等,文中对此种资料作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6.
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语文教学》2006,(3):19-28
《乡愁》实录;《赞美》实录;《将进酒》实录;李商隐《隋宫》实录;课例点评;[编按]  相似文献   

17.
《清实录》是清代历朝官修史料的汇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众多方面,是研究清代历史必须凭借的重要文献。由于历史的原因,《清实录》存有多个版本,且各版本不同程度上有被修改过的痕迹。对照各版本对同一事件不同的记述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了解清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后世当权者对待某些具体历史事件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18.
叶燮的《原诗》产生于对清代顺康时期诗学宗尚的反思过程中。《原诗》的理论集中在对四对范畴即“源流”、“正变”、“盛衰”、“因创”的解释上,以“变”为核心,梳理诗史发展源流、评价唐宋诗的价值。《原诗》为宋诗的广泛传播确立了理论基础,是清代诗学摆脱狭隘宗唐宗宋的朝代之争,走向融通唐宋阶段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宗元鼎是清初广陵词坛重要的词人,因其诗文集《新柳堂集》刻本较为稀见,故词作尚有未收入《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者,笔者在阅读《宗定九新柳堂集解注》时发现其词作40首,兹作辑录,以供研究者使用及修订《全清词》时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卖炭翁》中的主人公原型是个卖柴人(年青人)。据后·韩愈《顺宗实录》载:一次,一个青年农民用驴驮着柴火到市场卖,恰被从宫廷里出来采购的宦官看中,宦官竟以几尺缯(丝织品)充当代价,令其送进宫去。事隔数日,那青年农民又碰上宦官用同样的办法“买”他的柴。那青年农民把上次给的增退还给宦官。宦官宽厚颜无耻地说:“缯,宫里多得是,要给就把你的驴子给我们吧。”边说边去牵驴子。那青年农民怒不可遏,顺手提起一根柴棒向那些宦官横扫过去,吓得他们抱头鼠窜,落荒而逃。白居易的《卖炭翁》,改青年人为老翁,改卖柴为卖炭,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