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形式,是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校企协同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要举措.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超越传统的校校办学联盟、校企科研联盟模式,基于专业建设“校校企”合作联盟,全方位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新形式,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率先提出"打造高职教育强省"的发展战略,一批省级示范院校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全面开展院校建设。省级示范院校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创建"四位一体"、服务"三农"、服务地方制造业等多种办学模式,创新校地校企"三层对接"、与大型集团联姻、企业化办学、集团化办学、校企共同体办学等多种体制机制,形成"2+1"、"周月季"、"1+2"、"三三制"、"国际化合作"等多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学院承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是我校骨干校建设中四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计算机学院在学校创新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和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力争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突出开源技术特色的国内一流专业。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学院承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是我校骨干校建设中四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计算机学院在学校创新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和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力争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突出开源技术特色的国内一流专业。  相似文献   

5.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独立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章从校企校地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实践平台、校企互聘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模式项目化、学习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独立学院校企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培训、社会服务和评价机制等方面阐述如何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增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不断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闽台校校企联合、岗课证三通"的视角,对建立和完善涵盖培养目标、培养机制、优化标准化课程模块、双师型师资团队、多元化实训场地的培养条件,对创新校企办学双元制、人才培养回炉制、政产学研合作制及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对深化闽台"校校企"合作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以及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以服务赢支持、以贡献赢共建"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应从以往院校与企业间点对点的微观合作,向院校与企业、行业、政府间的"线"或"面"的宏观合作方向发展。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需明确"政行企校多方联动,产学研用整体推进"的合作思路,以"双赢"为宗旨,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加强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集团是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突破口,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离不开政、校、行、企一体“资源集成和利益共享”职业教育集团的有力支撑。本文详细阐述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职教集团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顺利走过跨越式发展后,面临着内涵建设时期的许多问题。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缺位、校企合作双边利益机制缺失、校县合作办学机制不完善、校企深度合作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入手,提出校、政、企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管理、深化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等措施,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对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促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2008年,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与博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校中厂"——博宝科技黄冈(冲压)制造事业处,就"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校中厂"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学校的工学结合,进一步推进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建立"校中厂"办学模式多方受益。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校企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试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莫军 《广西教育》2014,(6):55-56,64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三大主题展开。每一项建设内容几乎都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而且都是从与企业的合作开始又最终为企业服务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也通过校企合作成为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特质决定了职业教育须始终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与一个专业只设置一名校内专业带头人的传统模式相比,高职院校"专业双带头人"培育模式体现了校企双方"互补、共享、双赢"的优势,凸显了教师队伍的"双师"特色,创新了专业建设层面上的校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示范校建设以来,学院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两个提升"。1.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示范校建设以来,学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培养模式、修订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条件、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质保体系等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政企校协同框架下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对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办学模式的纠偏,核心是理顺各参与方关系,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创新合作动力与合作路径,优化分配机制,形成稳固持续的合作关系。"PRL互嵌式区园企校共发展"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以董事会为平台(P),以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为路径(R),从学校、系部、专业、课程4个层次(L),构建起基于利益分配为动力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了新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西部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职院校受到地域、体制机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区域近距离大型企业少等方面的制约,校企合作存在着认识有待深化、政策瓶颈有待突破、合作的环境有待改善、体制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中西部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前校后厂"、"企业学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寄宿制培训、分段式培养、"送达式"培训、就业式顶岗实习、用工模式等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高职办学民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校企合作建设工作站,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成为机电专业搭建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的平台,通过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先导型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依托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等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深化"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共育机制。在构建"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合作开放、共享互补的实训体系,打造现代食品设备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互融、双兼互聘的师资队伍,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促进了学院与企业、学院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发挥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