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德梅 《语文天地》2013,(17):17-18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事物,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在现代文教学中多比较、多归纳,是指导学生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它不但能使学生对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从比较开始,有比较,就能认识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初中数学教学如何通过比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得更快,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试就运用对比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粗浅的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初中地理知识面广,地理事物和现象复杂多样,许多地理要点常常不易分辨和记忆,而比较学习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地理学习中,比较学习法主要通过对各种地理要点的对比,经过分析了解,总结出相关的地理知识。其优点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比较过程中需把几个地理事物和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了解比较对象的共性与个性。使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更加清晰,使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比较思维方法是指辨别几种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异同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求同存异,将众多的知识进行归类和区别,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比较是说明文最常用的写作方法。因为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而选择那些与所要说明的新的陌生事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大家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便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从初中课本中的一些说明文看,常用以下两种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比较法在分化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比较是认识的对象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逻辑方法,通过比较各种对象的相同点互相异点能加深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使人们能正确区分事物的类别,掌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合理地运用比较方法,能导致重大的科学发现,这在科学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就是通过反复比较各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而作出系统分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要把文章写得感动人,一个要点就是要尽可能地抓住特征观察事物。那么,怎样抓住特征呢? 一、从比较观察中抓特征这是一种基本方法,特别适用于相同或相似事物的观察。把两种以上的事物结合起来,进行认真地比较、思考、判断,求同存异,便能抓住特征。如,初春时节早晨升起的太  相似文献   

8.
比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非对立的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事物的异同、优劣或高下,帮助人们准确区别事物,认识事物。我们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集中起来有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叫做比较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能打开思路的闸门,可以连点成线,组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并有所领悟,有所发现;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思维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比较阅读的重点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有两种类型,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比较阅读的教学有…  相似文献   

9.
本学期说话训练要求“说话口齿清楚,态度自然。能有条理地回答问题或口述一件事。能说一两段连贯的话。讨论问题能说清自己的意思。能熟练地使用礼貌语言。”写作训练要求“能写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几段话。培养细致地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的能力。开始命题作文,学习写简短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通顺。能写板报稿和通知。” 按照上述要求,本册作文训练安排10次,包括命题作文、看图作文、应用文等。要在巩固第五册提出的“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抓事物重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下列训练: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来观察事物选择内容(基础训练2、9)、抓事物的重点(基础训练3、8)、有顺序地记叙事物(基础训练4、6)、抓事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过程中,因为对很多本身存在关联的知识点不能很好地进行整合与比较,所以学得比较吃力,而且易于混淆。比较法能通过对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比较,轻松解决这些问题,做到温故知新、加深印象、深化理解。  相似文献   

11.
类比法是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巧用类比法,能很好地理解概念,建立模型,提高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所以要认识事物就得进行比较。所谓比较 ,就是比较事物的共性和个性。通过比较 ,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之间及研究问题的方法都具有可比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事物的本质特性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概念 ,更深刻地理解它 ,从而更准确地掌握它。一、用学生熟悉的概念与新的、抽象的概念进行比较 ,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重力场中 ,重力做功的现象显而易见 ,讲起来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3.
比较是物理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处,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层层深入到事物的精髓之中,以利鉴别事物、认识事物,形成概念,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活化物理知识的应用。一、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比较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因此可以说,概念是浓缩了的知识点。在概念教学中应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过程尽可能完整、生动地展现出来,并运用比较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能正确理解,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表示单位…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阅读与写作实践中,数字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特征,有助于突出文章主题,刻画人物性格。研究理解与运用数字的规律和方法,运用比较、演示、计算、联系等方法深入理解数字,并在此基础上,积累和恰当地运用数字,加强这方面的语言实践,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简单地说,观,就是“看”;察,就是“分析”。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来认识事物,联想问题,发现规律。观察是一种能力,具有敏锐、深刻观察能力的人,对事物看得全面,能迅速地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保证。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相似文献   

16.
化学概念能深刻地反映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们思维的结晶。重视与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清楚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通过观察实验或对事物变化现象的分析、比较、概括,形成概念。  相似文献   

17.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一种写作手法。在对比中,事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事物的美丑得以充分揭示,作者的爱憎得以充分表达。作文时,如能巧用对比手法,就会有力地彰显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一、调动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多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的感官教育就是使幼儿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学习使用和保护感官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从而能比较完整地、准确地感知事物。如让幼儿知道眼睛可以看见各种物体的颜色、形状,比较出物体的长短、大小等;耳朵能听见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比较出声音的好听与不好听、高与低、强与弱;鼻子能嗅出各种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舌头能品出甜、酸、苦、辣、咸等味道;手可以触摸出各种物体的软与硬、冷与热、光滑与粗糙,能掂出物体的轻与重等等。  相似文献   

20.
电视录像属影视类媒体,它是现代教学媒体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以活动的图象形象地、逼真地、系统地呈现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过程;能调节事物和现象所包含的时间、空间要素,将缓慢的变化与高速的运动、实物的放大与缩小,清楚地表现出来;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掉事物的非本质因素,重新构成现象,用明白易懂的图象呈现事物;它还能给学生视觉器官、听觉器官两方面的信息。在专业教学中大胆地使用电视录像,并把它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职中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质量,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