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这是一个崭新的理念 ,崭新的角色。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习 ,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 ,这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回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操作性问题。本文从“语文学习心理”角度出发 ,认为可循语文学习“心理路径”去引导 ,即循“动力———策略———取向———迁移”的路径去引导  相似文献   

2.
在职业学校,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或心理不良的学生,我们称其为“问题学生”,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从小受学校、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方法失当。因此,教师要从学业、心理、人格等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施以传统的人文关照和道德理念教育,令其自信、自尊和自强,使“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薛浩 《江苏高教》2005,(3):90-92
高校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他们或表现为学业不佳,或表现为行为偏激,或表现为心理亚健康,或表现为生理缺陷,或表现为情绪失控。“问题学生”形成原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教育体制因素。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学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求教师自己能够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就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5.
我是班主任,我们班的心理教育是通过“两会”、“一刊”实施的。班会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机。师生互动式班会,既可以让班主任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又能满足学生渴望表现、寻找定位的心理需求;专题辅导式班会,利于班主任解释和解决带有普遍疑问和典型意义的问题,具有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讨论式班会,可以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对一些敏感和平时回避不谈的问题,教师可以巧妙适时地加以辅导或解释。由于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利用班  相似文献   

6.
“漫画英语”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形式。我们开发了这个校本课程,顺应教学需要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用生态发展的心理学作指导,将学生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校心理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内容“零散化”、课程实施“浅层化”、课程评价“忽视化”等问题,由此以校园心理剧为育心载体,积极建设“剧润童心”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群。为此,学校架构了“主题化”课程内容、“进阶化”课程实施与“三全化”课程评价的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与参与过程中生成积极的心理素养,提升心理自助的能力,促进心理问题的精准追踪,真正转变学生认知、行为与心理上的问题偏差,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人文学科”内容的学习以及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将对调动学生潜在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学校心理教育从“问题取向”到“积极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利华  李芳 《教育探索》2008,(11):118-119
当前学校心理教育存在目标片面化、课程问题化、咨询医学化倾向,其实质是“问题取向”式心理教育,它制约着心理教育的深入发展。必须转换研究视角,从过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转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予以积极的人文关怀。“积极关怀”式心理教育要从目标设定、课程开发、师生关系、差生评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让"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确实存在着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或心理不良的“问题学生”。产生这类学生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学生本身,而是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方法失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业、心理、人格等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施以传统的人文关照和道德理念教育。给予学生以挚爱、宽容、理解、尊重、欣赏和引导,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对话,使之自信、自尊和自强,“问题学生”将不再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