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目的、相对于其他国家学习汉语的优越条件,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学习汉语,以韩国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经常产生的误用等,希望通过这些分析,为今后针对韩国人的汉语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给学习汉语的韩国人提供一些帮助.笔者希望有更多的韩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同时也有更多的中国人学习韩国语、了解韩国.  相似文献   

2.
俗语是汉语语言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其特色也就决定了它们在英译中的困难。本以《红楼梦》中汉语俗语的英语译为例说明在汉语俗语英语中容易出现形象色彩的改变、形式美感的减值和化信息的缺损三方面的现象,因此在俗语的英译中这些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俗语是汉语语言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其特色也就决定了它们在英译中的困难。本文以《红楼梦》中汉语俗语的英语译文为例说明在汉语俗语英语中容易出现形象色彩的改变、形式美感的减值和文化信息的缺损三方面的现象,因此在俗语的英译中这些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汉语在国际语言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大。汉语随着社会不断丰富,同时吸收了一些外来语词汇。如果这些外来语词汇不分媒体、不分场合、不加限制地使用,将会使汉语丧失自己的特性,这是不尊重自己母语的表现。因而,纯洁汉语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俗语是汉语语言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其特色也就决定了它们在英译中的困难.本文以<红楼梦>中汉语俗语的英语译文为例说明在汉语俗语英语中容易出现形象色彩的改变、形式美感的减值和文化信息的缺损三方面的现象,因此在俗语的英译中这些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6.
罗梅 《教师》2008,(18):114-115
在英译汉的翻译过程中,准确理解英文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另一个重要阶段就是汉语的表达过程。文章通过对《雨里的猫》的中译本中存在的一些汉语表达不足之处进行简单评析.初步探讨了翻译中汉语表达不准确的几种情况和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冉启斌 《文教资料》2012,(19):153-154
汉语国际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文就作为一项长期文化战略基础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提出如下观点:汉语国际教育不能单纯以传播古代中华传统文明为责任;要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应该下大力气打造多层面、多维度的汉语需求局面;汉语国际教育必须以先进的现代文明作为深层基础和支撑。本文认为,先进的现代文明,即前沿的科技和领先的文化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坚强基石和根本动力。只有在先进的现代文明的保障下才能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的第二次转变,最终为世界文明的长足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语块的特点、性质认定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综合分析前人的观点后指出,语块不是语言单位,而是几个词按不同方式组配而成的言语单位.这些词因经常同现而使其组合具有格式化和习用性的倾向.汉语语块可分为三类:成分不变的组合、成分可变的组合、框式组合.本文最后指出,语块教学虽然有利于培养外国学习者的汉语能力,但应正确认识其价值和作用,并且应该从汉语自身的特点或个性出发来研究,不宜套用国外学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卜雅娜 《文教资料》2012,(7):41-42,45
明清以来汉语出现一些新产生的介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情况,总结出明清以来汉语新产生的介词主要包括:"叫"、"让"、"赶到"、"对于"、"自打",还有"X着"和"X了"介词,如"朝着"、"朝了"、"依了"等。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语法的隐含性和逻辑的隐含性是汉语语言的显著特点。汉英翻译中汉语中的隐含信息只有得到正确的判断、推理才能产生充分的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体(translationese)是我国各类翻译作品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翻译体的存在使译文生硬、晦涩。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存在,该文提出在翻译中可采用视点转化的方式。几种常见的方式包括:词类转化、正反转换、主体转换等。这些方式的使用可使译文摆脱翻译腔,显得更自然、更流畅。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古斯-汉辛效应,首先用斯涅耳定律推导出隐逝波的存在并计算场的有效进入深度。然后利用菲涅耳公式证明反射波存在一相移,最后讨论了如何用此相移计算出古斯-汉辛位移的大小,并与古斯-汉辛实验结果相比较。  相似文献   

13.
The commentaries to our target article Towards a systemic theory of gifted education differed in their assessments of the various arguments we put forward. Of the more than 40 responses to our target article, 27 responses were chosen as being representative of all commentaries. We grouped the responses according to the main points in our target article, including our claims that current approaches to gifted education are ineffective, current models of giftedness are generally flawed, and systemic models of giftedness represent an advancement in the way that giftedness can be understood. Next, we outlined a systems approach to gifte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ctiotope model of giftedness as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inally, we argued that the systemic theory of gifted education represents a paradigm shift in the way we view the development of exceptionality.  相似文献   

14.
产业区域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大是近年来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和新趋势。这种现象在苏南和苏北地区之间表现的最为明显。通过调研发现,苏南苏北地区产业转移加速了苏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促进了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存在苏北地区专业人才缺乏、思想观念落后、苏南地区对产业转移推力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法规建设力度,发展服务业与提高地区服务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进一步促进长三角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5.
机电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地位至关重要,但粗放型格局依然明显,要从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转变重规模速度轻质量效益,重短期数量增长轻长期持续发展的观点,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全面转变机电产品贸易增长方式,彻底扭转粗放型的出口增长局面。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转移进程加速化、规模扩大化和方式多样化的新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在研究范围上,从全球视角,以产业链为纽带,来分析各个工序在全球的布局及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问题;二是在研究内容上,不仅限于对生产领域的转移问题研究,还要开始对研发和服务领域的转移问题的研究,研究内容要不断地扩展。  相似文献   

17.
开篇提出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迁移”围绕论点,首先从知识的系统性,教材的有序性,从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训练方式选择上出发,论述了强化认知前提,促进顺向迁移;针对后继学习也可能会对先前学习产生某种影响,论述了加强新知内化,巧用逆向迁移,最后论述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学预见,力戒“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作用”的负迁移,让正迁移在教学中的运用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8.
通道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预演,研究遵义会议首先必须对通道会议有一个深刻认识。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红军从此反客为主,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乃至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了必要的准备。通道战略转兵是毛泽东实事求是路线在长征中的首次胜利,为遵义会议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为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从化的深层渊源出发,讨论在化转型过程中价值观念对化的渗透的影响。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新化的构建,应当积极地涉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成果。使其不断融于自身化的血脉之中。但化的开放并不意味着自身个性的丧失,而要以中华化民族性为基质。  相似文献   

20.
广东“双转移”的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双转移”初见成效,但这与当初的战略设想还有所差距,要真正达到设计者的初衷,还需要突破现有的困境,克服众多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障碍。通过着重分析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