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国际投资在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外国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分析印度利用外国投资的得失。总结了印度村用外国投资立法完善,政策稳定、流向合理,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的成功经验,揭示了对外国投资控制过严,外资企业外贸逆差严重,技术使用费过低的教训,指出了印度利用外资的主要障碍是股权参与和知识产权保护两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评的主要内容是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它包括以下三方面:一、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产生的几个前提,即振兴实业和实现民生主义的目的,国际市场资金充裕,国内外经济思潮影响,国内外利用外资实践的启示;二、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的基本内容,即外资的用途,利用外资应坚持平等互利和市场化原则,利用外资与维护国家主权相结合,利用外资的形式,利用外资应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培养人才相结合,利用外资须抓住相遇;三、对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的几点评价,即利用外资是孙中山开放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利用外资思想的可行性问题,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原始思维与印度美学的不解之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美学是美学史上具有独特形态的美学体系。其中,原始思维方式对印度美学思想诸种特点的形成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原始思维的具体性、象征性、完整性、情感性、意会性、直觉性等特点入手,分析原始思维对印度美学思想和艺术形态的具体的影响,认为正是由于原始思维的影响,才形成了印度美学的主体性原则;才导致印度美学从关注有限走向追求无限;才使其艺术创造从可言说走向追求不可言说之美;从现实性走向超验性。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利用外资的开放思想的形成是孙中山广涿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经济思想的精髓的必然。学习西方、利用外资的思想,是孙中山先生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振兴中华、实业救国、造福民众的爱国精粹的体现。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的形成,无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虽然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由于种种原因无缘付之实践,但对于这一思想的形成因素作深刻的研究,是有着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我国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最早和最主要的倡导者。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正确思想,开创了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并把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作为开放的重要内容;创办经济特区,作为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试验基地;创造了多种多样利用外资的方式;强调“两主外’,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和惩治腐败。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投资自由化趋势的发展,在投资领域实行国民待遇已成为各国投资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内客。在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条件下,要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则成为我国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的现实选择。与此相关联,我们必须处理好利用外资与开放国内大市场、利用外资与民营资本的成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过许多经济建设的构想和精辟的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提出和论述了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勤俭建国的理论,并制定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和政策;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发展关系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思想;论述了中国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发展了列宁关于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提出和论述了我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冲破斯大林理论观点的禁锢,肯定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并充分肯定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展了列宁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回顾我国引进外资的历程会发现,我国利用外资总量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每一阶段外资流入规模和结构的变化都与我国利用外资政策、对外开放步伐,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随着国际投资方向和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国国内经济主要矛盾的变化,利用外资的其他作用和功能将逐步增长,中国经济对利用外资的需求也将逐渐发生变化,这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利用外资总体方向正确,但存在五大问题;所以利用外资要在十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一国利用外资的场所既包括本国国内,也包括境外,而且在境外市场利用外资显得更加重要。针对中国利用外资立法的现状与特点,章论述了WTO规则不仅对我国(当然也包括其他所有成员国)的对外贸易立法,同时也对我国的利用外资立法提出了基本要求;分析了国内这方面立法与WTO法制之间的差距,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最后得出了按照WTO规则完善国内有关利用外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不同外资利用方式的选择蒋宏宾世界各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全面利用各种形式的外资,既通过直接投资,又通过间接投资来利用外资;二是主要通过间接投资的方式吸引外资;三是主要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吸引外资。除了基于一般条件下对可供选择的各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利用外资区域结构非均衡态势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2004年我国利用外资地区结构的分析,发现外资在东部沿海地区与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地区结构非均衡状态相对稳定;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出现了外资从海南、珠江三角洲、福建等“南方”沿海北上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等“北方”的强劲态势。这说明外资投放地区的选择,是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性的反映,而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管理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所以要重新审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后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早期对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3.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正确地把握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向及其密切联系,赋予利用外资以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创造性地开拓了利用外资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路,主要是:利用外资作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有效途径;利用外资作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建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推动和引发了国际技术转移向世界范围渗透。我国应加强对技术转移工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制定技术转移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的基础结构;进一步完善技术引进政策,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增强技术出口意识,大力发展技术和成套设备出口;大力引进智力,引进人才;鼓励外贸企业、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结合;全方位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5.
文字和科学促进了印度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类型多样的各类学校不但教授内容广泛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而且侧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育的训诫;它不但以僧侣为师,而且产生了大批专业教师文士;印度教育不仅凝聚了印度传统文化和宗教,也成为人类古代教育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相似文献   

16.
普及初等教育是印度政府自印度独立后,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制定了有助于推进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几项基本教育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OB”计划。从“OB”计划产生的背景、实际运作和对运作结果的评价,说明教育改革政策在制定和运行的过程中,国家与地方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部门以及教育改革政策的实际执行者教师之间,三者关系的协调是教育改革政策最终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通过考察印度中小学基本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也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后,为了振兴实业、发展经济、巩固新生革命政权,蔡锷在利用外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并组织开展了一些利用外资的实践活动。在民初的国际国内条件下,虽然蔡锷的利用外资活动几无成效可言,但他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主张和实践活动还是值得肯定的,折射出他对强国富民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采取限制与利用相结合的政策,引导外资流向重点发展部门,外国投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印度政府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过程中,强调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与扩散,以及人才本土化等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但印度政局不稳定,对外资限制过于严厉,投资环境差等教训也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比较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形成的三种模式,认为。资本形成是经济“起飞”的首要条件;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引进外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防止产生过重的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英国执行局的行政改革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90年代,英国推行了名为“下一步行动计划”的行政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将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分离,设立专司政策制定的核心部和政策执行的执行局。执行局的设立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这一改革对我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可适当分离;二是决策和执行的分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三是在行政管理中,可引入市场机制;四是政府管理方式应从过程控制转为业绩导向;五是行政管理要透明、廉洁、勤政;六是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七是为我国改革“弱政府、强部门”、“政府权力部门化”的弊端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