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新疆暴乱报道的及物性系统和情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功能语篇分析视角找出西方媒体报道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帮助读者作出客观的判断。本文首先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然后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代表不同报纸对某些事件权威而慎重的评论.本文以"环球时报"(英文版)和"纽约时报"中20篇英语社论为语料,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从情态系统的情态附加语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回指词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已被学者从句法、认知、语用等各方面进行过研究,但少见对其评价功能的研究。本文以评价系统为框架,从《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两大英语新闻报纸中选取40篇社论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解读这一类新闻语篇中回指词是如何实现其评价功能的。  相似文献   

4.
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评价理论,从评价对象、评价来源、评价立场等三个角度,试图通过对比《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新闻报道语篇,以解析新闻语言背后作者对北京奥运会的立场、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5.
陈健 《海外英语》2020,(7):216-217
该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对自建语料库进行检索与分析,探讨了评论附加语fortunately在《中国日报》政治新闻中的表现特征.研究发现:fortunately作为新闻说话者对命题进行主观附加的一种方式,隐性表达了说话者对命题合意的态度,其出现在《中国日报》政治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新闻标题为语料,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对比分析方法,从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等方面对两大报纸“亚太”专栏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选择倾向、思维方式等角度进行跨文化解读,旨在对比中美两国"亚太"关注点的异同以及对于不同的国家所采取的不同报道方式、角度及目的。因此,在阅读权威报纸时,也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新闻标题,把握新闻所体现的政治意图,避免受其误导。  相似文献   

7.
新闻语篇常含蓄地反映意识形态,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出发,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分析工具,解读分析《纽约时报》、《中国日报》对于鹤岗矿难事件的报道,可以揭示不同新闻语篇背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对中国2007年两会报道为个案,分析比较了在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中关两国呈现出的巨大差异。通过不同的主题建构与新闻话语,两报塑造了迥然相异的中国媒介形象。这一案例深刻地印证了西方学者福柯的话语理论及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意识形态既是新闻话语背后无形的推手,又是新闻话语建构的目标,它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新闻话语说什么和怎样说。  相似文献   

9.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研究语篇形式的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一种话语分析形式,其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本文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关于标普降级法国的报道进行对比批评话语分析,使读者能够批判地从媒体中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湘报》及其转载各类新闻报道的内容及其意义,对原始文献进行考证和统计,结果表明,《湘报》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湖南长沙创办的一份以言论为主的报纸,同时也大量转载了国内外其他权威媒体的新闻消息和评论,主要包括时事政治新闻、新闻时事评论、自然科技新闻和商务经济新闻等。《湘报》转载的新闻报道对当时湖南整个社会风气的开化和推动湖南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两篇有关社论语篇的研究表明,两份报纸社论均蕴含大量评价资源,且分布呈现出一致特点,但在具体实现上却有所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分布特征的这种相似性和实现方式的差异性与文章的语域与语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美英语报刊社论语篇的介入资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论是一种劝说类语篇,对重要事件发表意见、表明态度或立场,以影响读者。但实现社论功能的语言手段如何,特别是中外社论有何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社论语篇为语料,以评价理论为基础,对中外英语报刊社论的介入资源分布特征、这些特征的异同以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日报》倾向于使用限制语篇空间的介入资源,保障其话语的权威性,以高于读者的姿态来引导舆论方向;《纽约时报》则偏好就一般的话题,使用扩展语篇空间的介入资源,强调多声的协商,以与读者平等的姿态出现来对读者提出商议。同时发现,这些特点与中外社论语篇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语篇历来是批评性话语关注的焦点之一,但鲜有关注自然灾害的。2008年初中国遭受了五十年未遇的雪灾。分析选自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国内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对中国雪灾的两篇相关报道,发现美国媒体对雪灾破坏程度的描述远比中国媒体所描述的严重,呈现出一个脆弱的中国形象。对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研究对英语学习者、教师和研究者在新闻阅读与教学上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时政性新闻报道要求报道者以负责任的态度客观公正地描述所发生的事件,但是“客观公正”背后所隐藏的主观态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运用评价系统的次系统之一——态度系统,从其下的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体系着手,对选取的《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中有关伊朗核问题报道所使用的词汇进行分析,这些报道中的主观性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5.
以及物性为工具,运用批评的方法对比分析《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的两篇新闻报道,揭示《纽约时报》的话语是如何被美国意识形态所左右的。  相似文献   

16.
元话语引导我们关注作者在文章论述过程中表达自己关于文章内容以及读者的态度的方式。虽然很多研究者已经在元话语领域做过大量研究,但是很少涉及新闻报道中的逻辑连接词对比分析。本文采用对比分析,仅从元话语的逻辑连接词角度来探寻其在《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文新闻报道中发挥的功能,并对其原因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