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在解决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评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考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期望和评价,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沟通与表达能力;需要根据未来就职行业需求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职业定位;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的内核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用人单位希望高校毕业生能经历一场"真正的实习",切实锻炼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构建学生党员班主任机制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有利于高等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发展迅速,本科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长,就业竞争不断加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成为目前高校迫切关注的问题。文章以某多科型高校为例,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上,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沟通能力、实习经历、思维力、学习成绩、就业态度对学生就业能力有显著性影响的结论,并对如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不精准、品牌认可度较低等,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民办高校只有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重视对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灵活的沟通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和积极的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才能提升学生的竞争力。而建构一个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而又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和服务,是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一条必经之道。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评估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其面临的就业环境,以提高可雇佣能力为切入点,从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站在高校和政府的角度致力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200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现象出现,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则更低。为了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地方政府要制定就业配套措施,吸引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地方高校要开设好专业,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毕业生就业。毕业生自身要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争取早日就业。  相似文献   

7.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均认为就业能力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人单位认为,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而且也是他们普遍欠缺的能力。往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高低决定其初次就业成功率和初期就业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观点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就业能力。三个群体均认为本科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大学生本人、高校、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几方面的配合。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既是高校教育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社会面临的问题、社会学者需要研究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有着不同的看法: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理事会指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包括问题分析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道德责任心,处理突发事件、紧急情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国内学者对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也有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哲  李育全 《教育探索》2011,(3):136-140
当前农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令人堪忧.提高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策略包括:创新大学制度,建立政府主导、高校推动、社会参与的就业体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毕业就业考评体系,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已经实现了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毕业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这就要求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文章分析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高校毕...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自负与自卑交织、求稳惧苦、依赖被动、从众攀比、焦虑恐惧等心理,这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因素。转变传统的社会观念,提供法律保障,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可以调整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我国的公共英语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学生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 ,因此 ,探索公共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尤其要讲究策略 ,其策略是 :提高口语能力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创设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 ,及时纠正口语错误和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发展与升级,作文作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并且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然而聋生由于先天在生理上就失去了听觉能力,从小就没有形成健全的语言表达系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常常采用手势以及动作。在生活中由于大部分的人还不是很懂手语,所以聋生的交流也要逐渐依靠书面语言。因此,只有不断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才能保证他们能够熟练地与人进行有效交流。本文就中学聋生写作能力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供参考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生的英语听说的应用能力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学生沉默,无法进行跨文化情境下无障碍交流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极其普遍现象。拟以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将功能交际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以缓解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徐艳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6):82-83,97
职业院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但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深刻剖析职业院校教师沟通协调能力的内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职业院校教师在沟通协调过程中,所具备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学习外语除了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它所反映的文化因素,以跨越文化障碍,灵活自如、得体有效地进行交流。高校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因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浅析师范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社会对现代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际关系的和睦、交往方式的得体 ,已成为大学生实习、择业表现中的一个重要砝码。师范专业的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更加具有重要的决义。可以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开设有关课程及加强社会实践等途径提高师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高校现行制度和特点,对英国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认为英国大学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宽进严出的教育特色使得导师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论文撰写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都全程介入,指导力度大,但又保证了学生的学术自由。导师直接参与学生科研工作,经常与学生交流,强调课题组师生的协作分工,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灵活的博士学位制度下严格把关博士论文质量。以上培养模式及特点为英国大学培养综合素养优良、创新能力突出的科研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界定了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是指所有的大学生在职业和生活领域所应该具备的关键、必要的能力。然后,指出了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具有普遍性、异质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构架,构建了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模型,将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划分为道德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生存能力四个维度。最后,指出了大学生应重点发展的几种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标所在,也合乎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交际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在语言实践中即“信息的有效感知和反馈”过程中得以实现。本文探讨了“信息的有效感知和反馈”概念的理论基础。对外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笔者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