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大学毕业生违约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造成毕业生违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毕业生自身、用人单位、就业体制三个方面.违约现象的出现,无论是对于用人单位、毕业学校、大学同学以及毕业生自身都造成了负面影响.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政府机关等几个方面需共同努力,避免违约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与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极其严竣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过程的违约现象也十分严重.毕业生的违约破坏了大学生、高校的信誉,影响了用人单位的人才计划的落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秩序.因此,对毕业生违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违约现象,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毕业生违约是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毕业生违约有多方面原因,违约现象的出现,对用人单位、毕业学校、其他毕业生以及毕业生本人都造成了负面影响。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的违约现象,分析违约的现状、影响、原因,并寻求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近年来,违约现象的增多给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致使人力资源配置成本增加。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中的违约现象,找出双方心理契约违背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减少和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因心理契约违背出现的违约现象。  相似文献   

5.
又到了大学毕业生签约的季节,对大学生"违约"的担心也随之而来.如何看待"违约"?如何有效减少"违约"现象?本文认为,"违约"是毕业生的一种权利,但它将导致毕业生就业成本增加,同时导致个人信用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协议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违约给用人单位、高校和其他毕业生都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也影响了毕业生正常就业。分析了就业协议违约的几个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一些对策思考,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议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违约现象近年呈上升趋势,违约问题已经成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就业过程中碰到的一个难题。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违约现象是一把“多刃剑”,不仅使签约的双方——毕业生本人或用人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秩序。同时给毕业生所在的学校和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人为地增大了工作量,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如果某个高校的毕业生违约行为过多,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对该校今后毕业生的签约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认真分析高校…  相似文献   

8.
毕业生违约破坏了大学生、高校的信誉,影响了用人单位人才计划的落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秩序.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出现,因此要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注重完善的就业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维护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学校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违约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违约行为不但给学校、用人单位、违约者本人都产生了一定的伤害,并且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群体信用危机,不利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从心理角度入手,追寻大学毕业生违约的心理波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统包统分”的计划分配机制过渡到现在“双向选择”的市场配置机制。与之相伴的是就业中的违约现象越来越多,并带来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几方面利益的冲突。如何正确认识并合理解决毕业生就业中的违约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违约的类型及其成因由于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提出违约的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高校不是双向选择中的意向方,因此没有直接违约的可能。这里所谈的违…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大多数人将毕业生违约归于不诚信范畴的观点,本文提出大学毕业生违约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签约双方所拥有的正当权利,是毕业生追求更好职业发展、规避求职风险的一种正常心理表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初次就业的心理压力较大、与用人单位缺乏了解与沟通以及法律意识淡薄是影响毕业生产生违约行为的主要因素。高校应在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大学生就业实习与实践、加强校企合作与毕业生签约指导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促进毕业生违约率得到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2.
就业和违约是一对孪生体,当社会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大学生就业上的时候,就业背后的违约也是潜流暗涌。对大学生违约,公众一直颇有微辞,认为违约的大学生朝秦暮楚,缺乏诚信,没有契约精神。可是,如果违约的主体是用人单位的话,那么,大学生该怎么办呢?近日,武汉某重点高校的不少毕业生就遭到了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违约所带来的尴尬和难题。用人单位违约:突如其来,毫无征兆早在5月初,有关台湾某半导体封测厂商将解聘和该高校先前签约的大批毕业生的消息在其校园网上一经传出就闹得沸沸扬扬,毕业生为之骚动不安。5月中旬,消息不幸得到证实。17日,学…  相似文献   

13.
毕业生应聘违约行为不但对违约者本人、学校、用人单位产生了一定的危害,而且对大学毕业生群体带来了整体信任危机,进而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须通过加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健全就业管理制度、完善相应法规、加强诚信教育等措施,有效减少违约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试析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复合型和多元化的趋势,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是在这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环境下,每年大学生违约数量却在逐年增加。我们通过对浙江大学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违约率每年上升5~8%,有些毕业生甚至违约2次以上。违约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自己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就用人单位而言,违约造成了人力、精力、时间和岗位配置的浪费;对毕业生来说,违约使得他们付出了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有些毕业生更是错过了择业的最佳时期,同时过多的违约又会使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变得浮躁。如何会出现违…  相似文献   

15.
找一份"心仪"的工作是大学毕业生的执着追求。况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资源配置也应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多种选择,在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情况下,也会主动违约去追求"心仪"的工作。如此,则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利后果,也影响高校与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因此,一方面,既要在法律框架内允许毕业生主动违约,以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对毕业生主动违约进行规范和引导,以减少由此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严峻的现实面前,大学生的违约现象增长趋势更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难题。文章分析了毕业生违约的各层次原因,讨论了毕业生缺失诚信,提出了若干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诸多分析和建议,这些分析基本上厘清了问题出现的原因,但违约现象的出现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原因造成的,全面衡量分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违约的内在原因才是解决的首要方面,二者之间不仅仅有着经济契约,还有彼此构建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在双方之间是否能够达到均衡是违约是否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基于心里契约的视角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出现的就业违约现象进行心理契约机理分析,进而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实现心理契约的动态均衡,从而减少就业违约现象,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均认为就业能力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人单位认为,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而且也是他们普遍欠缺的能力。往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高低决定其初次就业成功率和初期就业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观点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就业能力。三个群体均认为本科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大学生本人、高校、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几方面的配合。  相似文献   

19.
毕业生违约现象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统包统分转变为国家方针政策指导,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在不断的深化和改革中,个人价值和法律意识在人们心中逐渐增强,由此带来的违约现象也越来越多,并引发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几方面的利益冲突。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违约现象的日益增多应当引起我们就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并积极研究对策。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中违约现状及造成的不良影响据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该校2004届毕业生人数为2384人,截…  相似文献   

20.
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尽量减少违约事件的发生和减轻违约带来的损害:1.学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2.毕业生自己应准确定位自己的求职方向,以诚实慎重的态度签订就业协议。3.用人单位应当熟悉大学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加强和学校的交流合作,减少因为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不了解而造成的违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