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范丽花 《兰台世界》2007,(2S):64-64
现如今时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人人关注的问题,谁不追随它关注它,很快就被甩在时代的后面。在魏晋时期,就已显现出这一特点,彼时“时尚”一词虽未出现,但人们对它的追随却毫不逊色。饮酒时尚更是引人注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时尚”宣传谨防偏刘章西《时尚》《时尚·娱乐》《时尚·休闲》……如今报刊上有关“时尚”的专版专栏和话题,多得让人眼花燎乱。那么,何为“时尚”?就我所读到的这类专版专栏,发现其中大多数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吃喝玩乐穿”来展开的。给人的印象,似乎时尚就是吃...  相似文献   

3.
确立“现代教养”的哲学思考维度──评《现代教养》陆杰荣如今似乎是“哲学失宠”的年代。哲学在现代性的“平面化”时尚的驱使下,已悄然地隐于历史舞台的后面。人们开始淡忘,逐渐已经忘记了哲学。然而,近读孙正聿、李璐纬的《现代教养》一书,使人感到哲学所体现的人...  相似文献   

4.
如今时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人人关注的问题,谁不追随它关注它,很快就被甩在时代的后面.在魏晋时期,就已显现出这一特点,彼时"时尚"一词虽未出现,但人们对它的追随却亳不逊色,饮酒时尚更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我独自一人恭立在朴老的灵堂前,手里捧着的除了白花,还有最新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其中刊登着我刚刚写完的纪念文章:《赵朴老和青年记者的忘年交》。 真该感谢《瞭望》编辑部的编辑们,是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编发了这篇4000字的长文,赶在朴老遗体告别仪式举行的前一天,第22期周刊顺利出版了。这成了我对朴老最好的怀念。 文章发表后,我接到一些读者来信,几乎都用了“一口气读完”这样的字句,说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其实,我何尝不是“一口气”写完的呢!做记者已经10年了,这样的写作经历还似乎是头一次,不需要翻阅资料,…  相似文献   

6.
韩寒每出新书,即使不做宣传也会成为焦点,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定律,读者能够期待的越来越少,遇到这样一个敢言敢说的作家出书就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自然备加关注。《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以下简称《1988》)仅在书名上,就显得十分时尚、个性,并且继承了韩寒式的遗世独立般的傲气与霸气的传统。为不显霸气外露,"谈谈"二字倒显得谦逊了些许,  相似文献   

7.
陈维建 《青年记者》2004,(10):45-47
青年期刊(团属)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绝大多数传统的青年期刊发行量要比其鼎盛时期减少八成,你只要看一看报刊亭便可一目了然——除了《青年》,其他青年期刊就相当罕见了。现在青年人关注的刊物,它们得以成功的话语是“新锐、时尚、生活、观察、思想”,而多数青年期刊己经远远落后于这股话语的潮流。青年期刊群在参与化建设当中已经处于边缘地位,作为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8.
职业性堕落     
大学姐妹阿若毕业后进入一家汽车公司.学中文的她为了培养对车的兴趣,床头的旧爱《ELLE》.《时尚》都换成了各色汽车杂志。我完全不能想象这个像小妖一样花技招展的女人,穿着淹没人身段的素色央克工作服是什么模样。“所谓不能想象,只是人不愿意去承认某个事实的借口。”阿若自己似乎已经相当习惯这样的工作氛围——周围举目望去都是各大高校的理工哥哥,她自信她的美,怎样都会被人看出来。  相似文献   

9.
无聊才读书     
当我接受彭程先生的邀请,为《书摘》杂志的《三家书谭》栏目写这一组文章时,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书了。 这似乎讲不过去。自己好歹也算一个读书人。论职业,亦非官非商,是个教书匠。所谓营生,无非教书写书。教书写书的人不读书,岂非笑话?但这又是实情。教书写书当然要和书打交道,却多半不过翻书、查书、找书甚至抄书而已,也就是做笔记、查资料、找论据、核对出处。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6,(6)
读《当代青年》文\孔明对《当代青年》,我一直情有独钟。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每去阅览室,有一个重要任务非完成不可,那就是寻读新一期《当代青年》,总觉得叫《当代青年》真好,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读者永远是当代青年,反映的永远是当代青年的喜怒哀乐,单凭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哈佛俨然已成为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与“哈佛”相联的书与文字已经不少,似乎已呈“审美疲劳”之势。不过,眼前这本《细看哈佛》依然耐看,依然给人种种联想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2006,(10):43-43
《传媒天地》2006年第4期发表黄琳斌的文章《试论国际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 文章指出,新闻报道要把握好舆论导向,这已成为共识:但对国际新闻报导的舆论导向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国际问题日趋国内化的今天,如果国际新闻报道舆论失控,其危害是隐蔽的、深刻的,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姚楠 《记者摇篮》2004,(8):49-49
当今社会。情感诉求这一原本属于心理学范畴的术语,越来越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情感诉求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的代名词.成为了人们口中呼之欲出的流行词汇。人们在生活中似乎感到无时无刻不被情感诉求包围着,情感诉求无处不在。于是情感诉求也就成了电视节目制作所要追逐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畅销书打动了青年大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每年出版的图书已经有10万种以上,其中能够让青年大学生读者震撼、感动的图书并不太多,而畅销书往往成为大学生的选择,为什么呢? 1.文化时尚与流行思潮是畅销书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特点迎合了青年大学生的文化需要,这是畅销书吸引大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最基本因素。文化时尚与流行思潮既是时代的产物,又  相似文献   

15.
《北京晨报》报道:随着各个直营店的纷纷关张,开遍大江南北的书店"光合作用"也终于走到末路。这是继第三极、风入松之后,又一家知名的民营书店濒临危局。在这个文化已经成为热门产业的时代,这似乎是一个让人尴尬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北京晨报》报道:随着各个直营店的纷纷关张,开遍大江南北的书店"光合作用"也终于走到末路。这是继第三极、风入松之后,又一家知名的民营书店濒临危局。在这个文化已经成为热门产业的时代,这似乎是一个让人尴尬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走马国内期刊市场,总的态势仍是竞争激烈,其生存策略可谓花样百出,各家自有各家的高招: 周刊成为时尚。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北京青年报》办了《北京青年周刊》、《哈尔滨日报》办了《太阳岛周刊》、《深圳特区报》办了《深圳周刊》、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办了《新民周刊》、广东的《信息时报》办了《信息周刊》。江苏省委宣传部办了《东方文化周刊》。中国  相似文献   

18.
青年楷模张海迪的事迹,在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家一定记得《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这篇通讯吧。李燕杰被全国各地请去做报告,成为青年爱戴的人物,全国第一个德育副教授。大家一定读过《启迪青年心灵的人——  相似文献   

19.
《武林风》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0):I0006-I0006,I0004
河南电视台《武林风》栏目自2004年元月开播至今,已经成为河南台的一个标志性节目,全新的节目形式、前卫的时尚包装,使《武林风》的最高收视率达到13.96,平均收视9.45,稳居河南台前三位。强大的市场份额,固定的收视群,让《武林风》迅速成为全国自办栏目耀眼的关注焦点,成为众多武术爱好者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三、新闻传播中对隐私权的侵害 当《北京青年报》女记者安顿所著的《绝对隐私》一书在市场一炮走红后,一时间有关隐私方面的文章、著作纷纷出笼,文化名人、影视明星隐私大曝光几乎形成一种时尚。中国社会似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