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颖 《科教文汇》2008,(14):149-149
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中的主要观点出发,研究消费社会中真正的幸福内涵,指名幸福只是一种幻像。在消费控制的王国,唯一的神话还是无尽的消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中的主要观点出发,研究消费社会中真正的幸福内涵,指名幸福只是一种幻像。在消费控制的王国,唯一的神话还是无尽的消费。  相似文献   

3.
符号政治经济学是鲍德里亚早期文本中的重要思想,是一个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成立的命题。鲍德里亚认为,在今天的社会中,商品不再作为一种使用价值而存在,同时物也不再作为商品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符号而存在,充斥整个世界的不是商品而是符号。鲍德里亚通过对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人的需要和商品拜物教的否定,从而彻底否定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他断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要推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必须把政治经济学全面推进到符号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认清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在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入手,围绕如何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建构性技术评价:一种新的技术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性技术评价扩大了新技术的设计范围,其核心思想是围绕技术产生的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扩大设计过程能够并且一定可以得到解决,分析了这种技术评价范式的起源、内涵、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认为与传统的技术评价相比,建构性技术评价不仅仅是一种新形式的技术评价,而且是一种新的技术管理范式。  相似文献   

6.
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集中地发生在特定层面上,我们称其为技术界面。分析了技术与人之间所形成的操作界面和虚拟环境,探讨了技术发明与使用背后所隐藏的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纠结、冲突,指出不同技术的使用产生不同的社会关系。为减轻技术过程在自然环境中的“吞”“吐”副作用,必须实现从“生态技术”向“技术生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获取--环境、模式与吸收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着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获取,对技术跨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并重新对跨越概念进行了界定。企业作为技术跨越的主体,其在进行技术和产品的选择时首先要辨别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为此就要进行市场、技术和能力环境的分析。根据三种环境的动态演化特征和机会窗口的开闭,企业可从自主型、引进型、并购型和合作型跨越模式中选择相应的模式。围绕不同的技术获取模式,企业面临着不同环节的技术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期,技术哲学研究开始摆脱冷战思维的影响,走上学术纲领重构的道路,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技术哲学的努力、工程和人文传统的整合、社会建构论与技术批判理论的整合、"经验转向"的探索以及对技术哲学作"库恩式"的思考等方面。在探讨当代技术哲学家重构研究纲领的各种努力的基础上,就技术哲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反思,并给出本文作者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9.
从不同的角度技术决定论可以划分为:乐观的技术决定论与悲观的技术决定论,狭义的技术决定论与广义的技术决定论,以及极端的技术决定论与温和的技术决定论。培根、马克思、圣西门、孔德、奥格本、麦克卢汉、贝尔、托夫勒、奈斯比特等的思想可归属于乐观的技术决定论。芒福德、埃吕尔、海德格尔、法兰克福学派、鲍德里亚等的思想可归属于悲观的技术决定论。技术统治论、技术万能论、专家治国论、媒介决定论、技术至上主义、技术霸权主义、技术帝国主义、技术救世主义等等,在实质内容上与技术决定论没有区别,属于技术决定论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10.
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具有同源性并且相互交融共时成长。奥格本、吉尔菲兰、芒福德、埃吕尔等重要人物既是技术哲学家,又是技术社会学家。在中国,技术哲学背依正式的"科学技术哲学"建制,技术社会学虽未取得独立研究的学科地位,但并未影响其与技术哲学并驾齐驱的研究态势。在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研究领域,技术哲学的研究无法拒绝技术社会学方法的渗入,技术社会学的研究也不能不运用技术哲学的思考。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的划界既显得困难,也显得不大必要。  相似文献   

11.
技术哲学研究经历了从传统批判到经验转向,再到价值转向的过程。技术人工物成为技术活动的焦点。技术人工物具身于周遭世界与我们发生关系。围绕技术人工物展开的技术活动全过程,横向上关涉设计主体、使用主体、周遭世界、技术人工物(客体);纵向上贯穿设计情境下的需要与利益确认、设计情境向使用情境的过渡中价值目标实现的初试、使用情境下的目标实现、使用情境向设计情境的反思四个历时性阶段。技术活动全过程中“人—技术—世界“交互关系的展开过程,同时也是技术价值观念形成的过程。深入探究这一过程,对当今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消费促进技术进步的成因及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消费使技术的实物效果、审美效果以及伦理效果得以实现。消费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是消费在异质的物质环境、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道德下进行。文章结合消费促进技术进步的成因,具体分析消费促进技术进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技术具有二重性,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属性,也是技术异化的不同根源。前者决定了技术异化(主要指生态环境的恶化)的必然性和不可消除性,后者则决定着技术异化的人为性及可控性。对克服技术异化的现实路径我们应当坚持科学的思考向度,坚持技术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实现技术的人化。对种种技术异化批判理论我们要科学地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晓霞  蔡冬冬  张宇星 《内江科技》2011,32(4):26+43-26,43
本文立足于对技术本质的理解,阐述了对两种技术论,即技术工具论和技术价值论的深刻解读和哲学思考,以揭示技术与人类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技术价值论的思想转向,这对于技术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诸华 《科教文汇》2011,(4):202-204
从哲学与历史的角度,以社会选择与技术价值相互联系为切入点,对技术价值的社会选择方式、运作机理及效应进行哲学诠释和逻辑思考,并从中得出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技术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技术领导的两难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技术社会中的角色之一 ,技术领导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一方面 ,为了企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 ,技术领导必须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 ,为了防止落入技术创新陷阱 ,踏入技术创新追赶的误区 ,技术领导又必须对技术创新活动小心谨慎。正确认识和分析技术领导在技术社会和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是技术领导摆脱两难困境、实现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敏锐地捕捉到了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革命性力量和决定性作用,对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与批判,并把技术引入自己的实践哲学,赋予技术以本体论、认识论、生活论、价值论等多视角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智能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概况、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然后着重介绍了智能化技术在测控领域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后盾 《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54-254,256
立足于新时期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从现代视角对二者的含义与特征进行研究和论述。针对现代社会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从历史上的技艺、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现代社会中的技艺关系三个角度分析了艺术的技术性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力求有助于对该问题在哲学层面上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技术的存在形式,技术本性的历史性,归结向社会本性的历史。在“物的依赖”社会的本性归结向资本的意义上,内在“不断革命化”本性的技术何以只是在“物的依赖”社会才获得存在的历史现实性的理解,在总体性、过程性、主体性层面归结向资本依赖。“物的依赖”社会的技术存在,是资本存在的技术形式,技术存在依赖于资本存在,“资本是技术存在的家”。当社会在总体性上并未现实地跨越“物的依赖”的社会形态,就应充分发展社会的资本关系,使资本成为社会关系的本质。否则,就难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使民族的“技术创新”水平发生普遍性的无止境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