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文本学习上,教师应扮演管理员的角色;在审美欣赏上,教师应扮演发掘者的角色;在情感熏陶上,教师应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在创新教育上,教师应扮演摇旗者的角色。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体现,教学效果才能得以提升,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艺术大师斯坦斯拉夫斯基曾对莫斯科大剧院的艺术家们语重心长地说:"当你一脚踏进剧院的大门,就必须把家里的所有烦恼和不快统统抛至脑后."这就是"角色意识".他认为,只有这样,艺术家们才能沉浸在戏剧中角色的情感世界里.  相似文献   

3.
教材文本既有情感性,也有趣味性。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展开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情趣交融,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设计有情趣的问题、展开个性朗读、进行体验性读写、组织角色演绎等途径,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建立学科认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沉入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获得思想情感与语文知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教师常常告诫学生,要投入到作品中,沉浸到人物角色中。而事实上,教师往往囿于"主观的见解"或者"预设的想法"之中,不得挣脱。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自身沉浸到文本和人物中,才能带领学生沉浸其中。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聚焦到"文本""学生""情感"三个方面。教师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去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深入课堂,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参与者。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情感,以此作为教学的驱动力,让课堂活跃、生动。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聚焦到“文本”“学生”“情感”三个方面.教师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去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深入课堂,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参与者.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情感,以此作为教学的驱动力,让课堂活跃、生动.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教育智慧、教学艺术及其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是有着多元空间和层叠涵蕴的理解系统,是文本、作者、编者与作为读者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错互动过程,体现了多重性与复杂性。文本解读是有情境性的,在不同时域、不同境况,需要语文教师以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意识参与,并能够在不同角色和意识之间自由切换,或是自由阅读者,或是课程理解者,或是教学设计者,或是互动解读者。语文教师有时要进入“有我”之境,让"个性自我"充分在场;有时要进入"无我"之境,让“个性自我”合理隐身;有时又要在“有我”与“无我”、“角色自我”与“学生自我”之间灵活切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陈诗兰 《广西教育》2009,(35):35-35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亲和力的过程。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力求创设与文本基调相一致的情境,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奠定感情基调,通过动情的体验,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当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急于领略美景的期待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望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主动去采撷珠宝。这样,语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本传情达意的载体。叶澜老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文本是一串沉睡的语言符号,只有通过倾注情感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深情徜徉于语言之中,学生情文本情水乳交融。一"情",值得倾注语文课堂少了情就不能称其为语文课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这是走进文本的第一步。只有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才能让优美的语言带着学生在美好的世界里徜徉,让文本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真正获得实效,教师应着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精选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二是恰当地实现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的学习中体悟到语文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我们要带着学生走进文本用词,丰富学生的言语表象;要立足文本叙述,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要依托文本内容,促进学生的言语运用;要抓住文本矛盾,让学生感悟言语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角色朗读是童话教学中的常见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显得分外精彩。在童话教学中实施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角色的选择,关注学生对角色形象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提升童话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走近文本,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小组交流,互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新课程强调的课程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统一"走向"个性",才能尊重学生思维,倡导答案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许多教师反对学习课文时盲目拓展,认为此举削弱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造成"走过文本"而不是"走进文本".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并且认为对文本正确的解读方法应是"人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循环往复.一味地"入乎其内",会使学生的思维认知如井底之蛙,这样的"囿于文本"无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光是"出乎其外",当然会造成课堂教学的天马行空,也必然造成语言学习的弱化.只有把握好教学中的"出"和"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高效的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单凭教师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从本质上加深学生的语文认识。对此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以下建议:一、营造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习兴趣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从心里出发的东西,才能真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角色体验",是引领学生与文本之间交互编织的有效路径。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设计"角色体验选择单",让学生在阅读中走进文本角色,置身于文本角色的立场,融入文本进行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兴趣是学生自主求知的前提、学习成才的起点,也是学习活动中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利用语文学科审美的特性,用美吸引学生、陶冶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带着疑问去学,变"厌学"为"爱学",实现由"爱学"到"善学"的飞跃,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激发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教育界都已持这样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地去阅读,去练习,去钻研,去发现.只有以"兴趣"为前提的学习,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的"苦"与"累",也不会感到学习负担的"轻"与"重",因而所谓的"减负"也就不需要教师去煞费苦心地考虑了.所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实践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活化、开拓语文实践活动,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度和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魅力,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