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远华 《科学教育》2007,13(3):64-64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是七年级上半学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绿叶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同时,探究光是不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书中实验材料是天竺葵。方法是: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③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去掉叶绿素。④滴加碘酒。看似简单的实验,然而在现实中,这个实验的难度不小。首先,实验材料不易得。很多学校没有天竺葵,尤其是农村中学更为突出,由于没有实验材料而只好将该实…  相似文献   

2.
秋季对小驳骨扦插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将小驳骨插条用1000mg/L、500mg/L、250mg/L吲哚丁酸和萘乙酸混合液浸泡10h后扦插。实验表明小驳骨在1000mg/L浓度中,生根理想:大多数根是从节上长出,比少数节间韧皮部长出的根要粗壮;小驳骨插条生根速度快,不经过愈伤而直接生根。  相似文献   

3.
以柃木插条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叶和芽对柃木扦插不定根形成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生根过程中插穗叶片保留的时间越长,其生根率越高;春季和秋季扦插时,无叶无芽插穗的生根率均为0,春插时,无叶有芽插穗的生根率达到23.33%,秋插时,无叶有芽插穗的生根率为0,而有叶无芽插穗的生根率为14.44%,说明活动芽和叶片能促进不定根的形成,适当叶片数量能有效提高柃木生根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桂花的单芽和嫩枝分别在夏季和秋季扦插,并结合运用IBA等7种生长物质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桂花单芽扦插比嫩枝扦插生根快、生根率高;夏季(6月20)扦插比秋季(8月15日)扦插生根快、生根率高;以IBA处理促进桂花插条生根效果最好,生根最快、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扦插繁殖,是花卉育苗的主要方法,它具有经济有效,方法简便等特点,不像在嫁接繁殖中砧木影响接穗以及要求有严格的操作技巧,因而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对扦插繁殖操作技能和管理方法进行传授、指导和培养。事实上,扦插繁殖除了对插条的年龄和部位,枝条的发育状况及插条上保留叶和芽有比较具体要求外,在管理上要求也比较精细。下面就谈一谈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扦插育苗,提高插条成活率应把握的几个主要技术操作要点。正确选择扦插时期扦插繁殖的适宜期,因花卉种类而异。例如茉莉花在伏天扦插会很快生根,而喜凉爽的秋海棠宜在春秋季节扦…  相似文献   

6.
三角梅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珍珠岩、腐殖土及珍珠岩和腐殖土等量混合为基质,扦插三角梅越冬枝条及当年嫩枝,分别对不同类型及浓度的生根粉、不同直径插条的生根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537mmol·L~(-1)NAA 0.296mmol·L~(-1)VB6型生根粉对插条具有良好的促根作用。用珍珠岩和腐殖土等量混合处理的插条,生根率最高,最整齐。健壮的越冬枝条是三角梅理想的扦插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景天科多肉植物胧月叶片为实验材料,对教材探究实验“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改进。采取沾蘸法,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处理胧月的叶片。结果表明:生长素类似物NAA对叶插生根和发芽均表现出两重性,诱导多肉根原基分化的最适浓度为10-10 mol/L;促进胧月根部伸长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7 mol/L;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8 mol/L;叶片对萘乙酸的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  相似文献   

8.
在《做一个摆钟》一课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探究“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这一实验活动。实验要求学生分组操作,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如图1所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至少12组(4人一组)材料,如果每组准备3个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准备好实验材料,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实施有效引导,合理安排探究时间等,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课以蜡烛为载体,引领学生探究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火焰分层的原因以及蜡烛燃烧的产物,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1)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2)巩固药品取用、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等基本的实验操作;(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1.
周兵 《科学课》2008,(8):57-57
上科学课时,不少老师希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材料充分运用到实验中去,使教学环节井然有序,最后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运用不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材料,甚至有些准备好的材料根本不用,但奇思妙想却一个接着一个。此时教师应大胆  相似文献   

12.
作为素质教育的基地,实验教学已越来越受重视。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实验课呢?教师的准备工作是关键。一要备好实验教材,教师要熟悉实验教材中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实验步骤等;二要充分准备好实验材料,好的、恰当的实验材料,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实验;三要配制好实验药品,否则就会导致实验失败;四要备齐实验用具,实验用具是学生完成实验的可靠保证;五要培训小助手,培养小助手(组长)是实验课准备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六要准备好实验报告,以便巩固实验课成果。  相似文献   

13.
陆伟 《生物学教学》2004,29(1):53-53
去掉叶片上的一部分叶肉 ,并使叶片去掉叶肉的部分或者保留叶肉的部分形成一定的图案 ,从而由于叶肉的有无使经过处理的叶片形成一张人为雕琢的图画 ,称为叶雕画。制作叶雕画的方法称为叶雕。现在 ,偶尔可以在市场上看到作为商品出售的叶雕画。但到目前为止 ,还未见对叶雕画制作方法的记载或报道。近几年来 ,我们在科技活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叶脉标本制作的同时 ,对叶雕画的制作方法进行了反复研究 ,从而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制作方法。现介绍如下。1 材料的采集于七八月份在野外将木犀科白蜡树的完整叶片从树上采回来 ,放到不透气的容器中 ,用…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园林植物扦插育苗"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探究开展教学,本次针对"扦插基质的选择对植物生根的影响"这一问题,结合扦插季节和材料等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有关八仙花扦插繁殖的探究型学习方案,以此培养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探究能力和相关技能的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上科学课时,不少老师希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材料充分运用到实验中去,使教学环节井然有序,最后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运用不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材料,甚至有些准备好的材料根本不用,但奇思妙想却一个接着一个。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乙烯利和基质对番茄侧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以“美味”樱桃番茄侧枝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两个方面研究:(1)以草炭:珍珠岩=1:1(体积比)为扦插基质,用25 mg/L、50 mg/L、75 mg/L、100 mg/L乙烯利溶液,每7天浇施一次,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番茄侧枝发根早,其中50 mg/L的乙烯利处理效果最好,其生根率、生根力指数、插条生长情况的综合表现最好.但与对照组相比,乙烯利处理抑制根的伸长生长.(2)以珍珠岩、草炭、椰糠和草炭+珍珠岩(1:1)分别作为扦插基质,用前期试验所得最适浓度的乙烯利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椰糠中番茄插穗平均根数最多、生根率最高,可单独使用;但保水能力较弱,宜与其他保水且扦插效果较好的基质如草炭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三段六环节”生物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1课前准备这一环节包括4个方面:(1)知识准备。即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具体做到“三看”,即看新课主要学习哪些内容,哪些能自己看,哪些不易理解;看新课与旧课的知识有何联系,及时予以补偿;看新课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包括实物、图片、模型等)。(2)材料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新课所需实验材料的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觉搜集、整理、准备好有关材料。如学习“种子的形态结构”时,就让学生每人准备好晒干的和用温水泡透的玉米种子、菜豆种子各1粒。有些观察材料,学生不…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上生物教材中,观察叶片结构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但是,许多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往往费尽周折也不能达到本实验的实验目的。那是什么原因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并从手法和刀法上对他们加以指导,用不同形态,不同叶龄的菠菜叶片反复实验,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现改进如下:一、实验仪器学生显微镜、盖玻片、载波片,培养皿(大、中、小各一个),镊子,滴管,双面刀片(两片以上)。二、实验材料新鲜的波菜叶,含老叶、中叶(介于幼叶和老叶之间的成熟叶片)、幼叶各若干,清水少许。  相似文献   

19.
实验材料的准备影响着实验的成败,是上好实验探究课的关键。只有将实验材料准备好,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亲近科学,提高探究兴趣,掌握探究知识方法,真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实验材料的准备影响着实验的成败,是上好实验探究课的关键。只有实验材料准备好,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亲近科学,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真正培养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