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什么比生存更令人迫在眉睫? 有什么比品牌更叫人刮目相看? 有什么比创新更让人前景无限? 或许《长篇连播》节目已不存在令人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因为它一直有着地久天长的深厚的听众基础;或许《长篇连播》节目也不存在叫人刮目相看的品牌问题,因为它一直也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的长篇作品;那么,让人前景无限的创新问题,是不是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小说连播编辑们最值得加倍研讨与实践的课题呢?  相似文献   

2.
“给文学插上了声音的翅膀”,“故事和悬念的双重连续性给听众带来了特殊的享受”……长篇连播节目的魅力难以尽数。它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说书艺术和爱听故事的传统,又依托于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半个多世纪来,涌现了关山演播的《红旗谱》、陈醇演播的《烈火金刚》、袁阔成演播的《三国演义》、王刚学播的《红顶商人》。牟云、刘纪宏  相似文献   

3.
赵薇 《中国广播》2017,(2):78-81
本文结合近年来长篇纪实文学连播的创作,集中阐述了通过借助人物采访、现场播报、作者演播等方式来增添广播纪实文学的真实感、现场感、感染力。新闻与文艺的融合,使广播纪实文学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4.
冯杰 《新闻爱好者》2012,(15):74-75
长期以来,在广播电台的文艺节目中,长篇连播的收听率始终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除了作品本身的吸引力之外,广播语言所特有的魅力也是不容置疑的。正是由于广播语言与受众心理期待的契合,才造就了各地广播电台长篇连播长盛不衰的繁华胜景。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平顶山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推出了长篇小说连播《龙啸中原》,这部由本地作家创作、资深编辑改编、本台播音员播讲的纯原创节目一经播出,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广大听众,并赢得一片喝彩。在录制过程中,笔者对长篇文学作品连播的广播语言特征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理解,现在将个人观点归纳整理出来,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长篇连播《承载》在江苏故事广播和江苏新闻广播先后播出之后广获好评,得到了听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提起我军夫妻作家──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员王玉彬和王苏红,不少熟悉他们的读者,是通过阅读他们的纪实文学《中国大空战》开始的。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俩先后发表了200多万字的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和报告文学。有20多部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其中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空军大空战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大空战》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昆仑出版社出版后,又在香港、台湾再版;国内10多家电台、报纸先后进行了连载、连播。《中国大空战》还获得了昆仑文学奖和全国金钥匙奖,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王玉彬、王苏红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相似文献   

7.
王喆 《中国广播》2018,(4):30-33
近年来,长篇连播节目作为广播综合艺术的表现形式,面临受众减少、市场份额日益缩小的严峻挑战,相较传统长篇连播,有声微小说在时长、形式、编剧成本、制作与投放成本上都有不同。本文以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有声微小说《美德少年》栏目为例,探讨有声微小说如何在新媒体发展的"微时代"背景下突破发展瓶颈,成功有效地制作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田方 《视听界》2006,(4):99-99
连云港人民广播电台2004年创作的长篇连播《一路格桑花》,2005年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长篇连播节目(该项国家级奖项只设置两个名额)。这是连云港电台继1997年的《世纪贵族》获国家三等奖,1998年的《人间正道》获国家三等奖,1999年的《西北王的败落》获国家三等奖,2000年的《人气》获国家二等奖,2001年的《英雄时代》获江苏省广播文艺一等奖,2002年的《拥抱生命》获国家一等奖之后的又一重大收获。连云港电台之所以获得这样的成绩,与其独到的创作思维和方式密不可分。一、把握时代脉搏连云港电台在长篇连播选材上,第一…  相似文献   

9.
当今广播走上了专业化和本土化的道路.就是将有用性作为了广播节目定位的重要原则:不以综合节目吸引广大受众.而是面向特定听众,办出专业特色,提供有用服务;以面向中心市场特别是本地听众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成为区域化、本土化或社区化的传播机构。广播的细分市场、寻找准确受众定位的做法就是满足广播的有用性,也被称为“适位广播”。广播电台如果没有自己特定的对象群。  相似文献   

10.
丛林 《中国广播》2006,(9):67-6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别制作的百集配乐长篇纪实文学《张震回忆录》播出后,在广大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深受听众喜爱。可以说,这一配乐纪实文学具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水准,是广播精品节目的典范。一、题材切时代目前亲历长征的在世老人都已高龄,耄耋之年的张震将军虚怀若谷,用文学的笔触,一生的足迹,书写了64万字的回忆录。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前夕,解放军出版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双方领导  相似文献   

11.
广播外宣节目由于功能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受众对象的特殊性,即广播外宣节目,特别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以及各地电台与国外电台交流寄送的节目,它的受众对象就是外国人以及广大的华人华侨,由于国外听众在欣赏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国内听众的差异,再加上广播节目稍纵即逝的特点,因此,广播外宣节目在开头一定要注意要吸住听众,也就是广播界常说的“先声夺人”。  相似文献   

12.
《河北广播》2007,(1):41-41
全面反映我省民主评议工作的长篇纪实文学《阳光照在民心河上》近期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第一章以《阳光热线》为题,叙述了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架设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桥梁的光辉历程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君昌 《声屏世界》2005,(12):37-38
艺术之美在于和谐。作为广播文化三大主体之一的广播文艺,更是以其独特的听觉魅力,传播多元的大容量的文化娱乐信息,不仅自身展现出艺术的和谐之美,也为创造和谐社会发挥独特的作用。即以广播文艺的特殊体裁——音乐节目、文学节目、戏曲节目、曲艺节目、长篇连播节目、影视剧剪辑及综艺节目、主题晚会等形式.将艺术形象和精神意境超越现实生存,让人领悟生活真谛,实现对自由精神和理想境界的追求。从而放松情绪、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品位。  相似文献   

14.
任何传媒都是为受众服务的,受众的所需正是传媒服务的方向。与电视和其他平面媒体受众相比.广播节目与听众不一定是面对面的,存在着一定的伴随性和随意性。若要使听众置身其中.就一定要讲究节目的内容和沟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梦想照进现实”,对一个人来说无疑是幸运的,而“现实赛过梦想”则更是幸福无比的。《小说连播》节目之于我,就可归属后者。记得最早听到小说连播节目,是在上世纪60年代读小学的时候,借助于哥哥新装配的“矿石”收音机,我听到了长篇连播《烈火金刚》。那生动精彩的故事演播—下子像磁石般深深吸住了我,那是一个何等神奇的声音世界啊!  相似文献   

16.
郝锁庄  安建民 《中国广播》2005,(9):77-77,71
廊坊电台在改革创新中创立了一个广播与听众沟通的新模式,这就是“听众俱乐部”。这一新事物的产生,来自现念和实践上的一次飞跃。广播的消费者是听众,广播媒体的一切改革和创新都毫无例外地要以构成广播市场主体的广播受众的需求为基点。把握了听众的需求,无疑是掌握了通向广播市场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为文学的翔飞再添上一副翅膀易木作家独发其感,浮想联翩……出版者亦有另一番体悟,真真切切──作为一个从事文学出版行当的人,我十分敬佩广播人的工作,特别是《小说连播》节目,它为听众和作者之间架起了电波的桥梁.无形中为文学作品又增添了一副翅膀。从文学史的发...  相似文献   

18.
邢晓春 《中国广播》2007,(12):49-51
《毛诗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可见,自古以来音乐就是人类情感用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时的一种补充表达方式。音乐对语言文字的这种补充性,不妨运用到长篇连播节目中去。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小说的长篇连播冯骥才作家往往是最敏锐的,论古说今,深请小说与播讲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小说连播》节目的独特价值。我们期待着早日有专门为《小说连播》节目写作的作家群。小说与播讲有着深远的血缘关系。尤其在我国,宋元时代就非常流行了。那时没有电台与...  相似文献   

20.
赵薇 《中国广播》2009,(3):63-64
文艺之声从除夕到正月初六,以“故事大联播”的方式,推出了6大系列、42台节目,以长达58小时的超大规模,为听众奉献了一场听觉盛宴,形成了一套别具一格的假日广播节目。“故事大联播”有四大亮点:亮点一:打造“长篇连播春节档”,七天播完一部书。“长篇连播”由于篇幅长,一直作为日播节目连续播出。能否像电影档期一样,在春节七天特别安排一部轻松、活泼的长篇小说,让“听书迷”们过足瘾?于是我们选择了最新出版的李可创作的热销职场小说《杜拉拉2华年似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