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对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的考释,当联系西周“天配观”。西周“天配观”由“天立配”与“天所立者必‘配天’、‘配天命’”这互相密切联系的两方面内容构成。在对“自作配”的考释中,混淆了西周“天配观”密切相关而截然有别的两方面内容,是导致考释多歧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彑勹巾彑勹巾火]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的考释,当联系西周“天配观”。西周“天配观”由“天立配”与“天所立者必‘配天’、‘配天命’”这互相密切联系的两方面内容构成。在对“自作配”的考释中,混淆了西周“天配观”密切相关而截然有别的两方面内容,是导致考释多歧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天,人体器官召开紧急特别会议,会议由我,也就是大脑来主持.) "请大家安静." (全场一下子寂静了下来.)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的是个别‘同志'的工作作风问题,而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是‘五官'."  相似文献   

4.
论西周“中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刑”观是西周刑罚制的核心观念 ,以刑罚的中正、合理为主要内涵。本文通过对武王、成王、穆王时刑罚观主要内容的分析 ,以及对其成因的探索 ,全面考察了西周“中刑”观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5.
正"明德慎罚"最早是由周公为代表的西周统治者提出的政治思想。学术界对《周易》古经"明德慎罚"观多有谈及,但是对于《易传》的"明德慎罚"观则研究较少,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易传》"明德"与"慎罚"的关系"明德慎罚"直接被提出是在《尚书·康诰》中:"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一般说来,"所谓‘明德’,就是尚德,即对民众提倡德教,要求其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所谓‘慎罚’,就是对刑罚的  相似文献   

6.
庄子(约前369-约前286)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因是"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术界对于庄子"因是"问题的探讨较多,如李巍从立场问题对于"因是"进行研究,认为"所谓'因是',即主张一切观点、言论皆为因循特定立场的产物.(李巍:《立场问题与齐物主旨——被忽视的庄子"因是"说》,《湖北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更有学者从"因是"所包含之义进行分析.本文则将对"因是"进行一个层级的探索,试图通过这一探索,使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特色形成一种融通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以养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理念,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张载对此十分重视,他的"蒙以养正"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积极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用心领悟.  相似文献   

8.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是鲁迅名作<孔乙己>中的最后一句,但孔乙己真的死了吗?欢迎大家走近'艺术人生'.我是朱军,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这一期的主人公是谁了……"……  相似文献   

9.
仁者鲁迅     
张远山在其<鲁迅:一个被逼成思想家的艺术家>一文中,把鲁迅先生称为"仁者鲁迅"、"天真汉",并犀利地指出:"在鲁迅身上,仁慈的成分压倒了智慧的成分."针对别人对鲁迅先生"不宽恕"的指责,张远山是这样反驳的:"‘不宽容'正是鲁迅最独特的思想精髓和前无古人的文化品格,鲁迅正是以此傲立于文化巨人之列.否定鲁迅的'不宽容',就是对鲁迅的根本否定,在此前提下对鲁迅的任何其他思想与品格加以肯定,若非不得要领,就是别有用心."他还指出:"在他身上,恰恰体现出一种‘异常的残忍性和异常的慈悲件".……  相似文献   

10.
郭绍林 《寻根》2010,(6):90-92
<正>"观世音"何以简称为"观音",近几十年来的解释异口同声,结论一致。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典》,第473页"观世音"条说:"因唐讳太宗李世民名,故去‘世'字,略称‘观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相似文献   

11.
我不喜欢这个书名.倒不是为了它的狂,而是由于它叙述人称的错位和不贴切--这至多只能作为立传的题名,而不适宜用于荷载自我心灵的描述.张曼菱素有狂名,但在看这本书前,我仍猜想,这个蹩脚的书名多半又来自于所谓"策划"和"市场运作"之手.果然如此!在"代后记"中,张曼菱写道:"我很想把这本书命名为‘布衣之女',这对于我来说才是‘得其所哉'的."但既有编者充满"善意"和"尊重"(对市场?!)的命名,张也不再"谦此虚",而是欣欣然领受了.  相似文献   

12.
"滇西有家园,毗连南诏国.云之从龙,咏意古雅,虽不备‘晒经'典故,勿闻‘南现彩云',却也山色秀朴,地候宜人.幼时矢志塑育桑梓,游学青少年."这是云南白族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农学家、滇缅公路创始人、云南大学首任校长董泽先生简介自家身世的一席诗般话语.董泽字雨苍,1888年出生于滇西云龙县.自幼天禀聪颖好学,少年即就读云南甲种农业学校.  相似文献   

13.
有媒体报道,山东某经济学院一位副院长一年申报的科研成果竟达"1300万字",令人惊诧.近日,笔者在参加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时,听到与会的部分学者对当前学术平庸化现象表示忧虑.有学者认为:"有的中青年人动不动就号称出了三四十种书、发了两三百篇甚至三四百篇学术论文,这是违背学术规律的行为,生产的大多是学术泡沫."有的学者则呼吁:"那些通过东拼西凑,胡编乱造,改头换面,瞒天过海方式进行学术生产的‘写手'和‘编书匠',已经对学术的发展造成危害.必须严格规范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急功近利导致的平庸化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担忧.  相似文献   

14.
<論語·述而>云:"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自<史記.孔子世家>叙事發微至今,校斟注解乃至引伸議論之文字幾乎汗牛充棟.之所以拈出單句引以為本文的缘起發瑞,是因為這些語符的後面隱藏着孔子音樂本體論的諸種疑端,是因為"孔子適齊"這一事態及其意義引伸中歷來枝蔓旁生,也就給我們留下了某些學理爬梳的缝隙.  相似文献   

15.
一个31岁的生命,一个才华横溢正当鲜艳灿烂地开放的生命,猝然寂灭了! 萧红(原名张乃莹),一个写出过<生死场>,写出过<呼兰河传>的天才女作家,一个"向着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的年轻的生命,于1942年1月22日晨,带着"身先死,不甘,不甘!……"的情怀,带着一颗冰雪淬过的心,无所恋而又皆有所恋地匆匆告别了折磨人的世间.  相似文献   

16.
"表象主义"的科学知识观声称科学知识是对自然的精确表象,是一种去情境化和去局域化的理论体系."建构论"找到了传统科学观不对称之症结,打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绝然区分的界限,进而实现了科学"社会研究的转向";"社会研究的再转向"则对社会研究本身进行了"反身性"、"对称性"等论题的责问,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对称性;"科学的文化研究"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对社会建构论的反思,力图使科学研究跳出社会建构论的传统.可以说,正是在这种连续地反思和批判中,科学知识观的范式从"一维"走向了"二维".  相似文献   

17.
梁涛 《华夏文化》2003,(3):23-26
一《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是孔子陈述自己心路历程的重要言论 ,而其中“知天命”、“耳顺”等向来是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对于“知天命” ,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宗教的 ,认为天命即天之意志和命令 ,如有学者说 :“我们可以说‘知天命’也就是知天的意志与定则而尊行之 ,这自然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融合的知识 ,亦为行为的起点。故‘知天命’即应‘畏天命’ ,‘畏天命’就是随时谨慎小心 ,在行为上多作检讨。”①但如果这里的天是指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天 ,那么 ,它显然不符合孔子的原义 ,因为此一内容的天命是《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儒家之"尽性"思想,试图对它作符合现代理解的阐释,以凸显其中蕴涵的"自我实现"思想。第二部分通过与西方有关思想的比较,试图进一步揭示无论是儒家的"尽性"观还是西方黑格尔式的"自我实现"观,在面对存在主义的"自我"观时都会遇到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触摸时尚     
玩手机 "一伙乞丐穿梭于人群中,伸手乞讨.一位衣着较干净的乞丐更是如鱼得水,收获颇丰,不一会腰包便鼓了起来,同行们一见,红了眼,有人叫道:‘有钱兄弟们分!'众乞丐应声而上,要抢他的钱,‘干净'乞丐见势不妙,一把从怀中掏出一部手机拨通了110……"--不要以为我在瞎编故事,这乞丐玩手机的事就发生在合肥市鼓楼商厦附近的大街上.(见<春城晚报>"乞丐遭遇打劫急掏手机报警")  相似文献   

20.
刘青彬 《寻根》2020,(1):125-131
2017年10-1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中原区三十里铺村南部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据墓葬内所出土的两方墓志所记,墓主为张璀及夫人王氏。志文内容涉及郡县名称、人物、事件及官职等,为研究唐代中期的地望、◇墓葬俯视图人物、历史事件及职官等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对墓志内容进行考释,结合史料对墓主身份和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