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红 《河北教育》2009,(12):42-42
新课改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丧演。对于各模块的实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总原则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设其他模块,积极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曼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设其他模块。”而在实际教学中,各地特别是大多数农村高中都普遍开设了“音乐鉴赏”模块,而其他几个模块却很少开设.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设其他模块。”而在实际教学中,各地特别是大多数农村高中都普遍开设了“音乐鉴赏”模块,而其他几个模块却很少开设.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对于各模块的实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总原则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设其他模块,积极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5.
刘丽 《儿童音乐》2012,(7):45-47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二者的结合惟妙惟肖。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协调动作,修炼健美的身体姿态,形成鲜明的节奏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抒发和表达感情,养成良好的气质和情操。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国家在高中开设了"音乐与舞蹈"这一模块的学习内容。这不但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由于师资及教学设备的不完备,湖南各地市基本上开设了三门课程:《音乐鉴赏》《歌唱》《音乐与舞蹈》.由于音乐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高一大体上开设《音乐鉴赏》,学完36学时便可以拿到2学分,更重要的是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丁明霞 《教书育人》2009,(10):59-59
新课改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而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农村高中普遍把“音乐鉴赏”模块列为必修模块,其他模块却很少开设,而这几个模块恰恰是体现选择性,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实践性很强的重要载体。导致选修模块难以开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资源受限是最重要的一项。  相似文献   

8.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高中音乐课程实行模块制.我校根据课标的要求开设了多门音乐课程,并且实行学分制.高一开设必修的"音乐鉴赏"模块(2学分),高二则以选修模块的形式开设了"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四个模块(1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学习.在模块课程中,我担任的是"演奏"模块的竖笛演奏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中包含有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等六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由"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等三个部分组成,在学习要求中特别强调"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这样的一种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后,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增添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挑战。根据课标我对本模块教学归纳总结为四点,即舞蹈知识的学习、舞蹈鉴赏、舞蹈实践和舞蹈创编。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调查分析,结合教学我具体谈一谈本模块教学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设置了六个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创作》。然而由于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主客观原因,大多数学校的高中音乐课程的模块设置实际上形同虚设。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需要我们探索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使六个模块的设置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为此,本文从高二歌唱模块教学实践出发,围绕"高中音乐多模块融合教学"这一主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歌唱模块与其他五个模块整合教学的实践进行叙述,并提出六个模块相互融合开设新的综合音乐课程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歌唱》是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中各校开设最普遍、学生选修最多的一个模块。虽说大部分高中音乐教师都能胜任这个模块的教学,学生也普遍对模块学习较感兴趣,但由于缺乏开设选修课程的经验、课时量少、学生音乐基础厚薄不一等原因,《歌唱》模块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歌唱》模块的教学效果呢?以下谈谈自己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学内容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组成。歌唱模块是各个学校普遍采用和学生都易于接受、比较感兴趣的模块之一。在中学阶段开设歌唱模块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歌唱方法,了解基础的歌唱理论。实施好歌唱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歌唱的兴趣,能够培养歌唱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情操。笔者通过歌唱教学的实践经验谈几点感受。1.激发兴趣是重点。每个学生其实都非常喜爱歌唱,但由于心理原因、年龄特征和性格影响,尤其在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不善于表现,尤其害怕在公众场合中展示自己的音乐技能。  相似文献   

14.
舞蹈作为文化的承载方式之一,是理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切入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音乐鉴赏》模块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要求中,提出了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通过学习外国民族舞蹈,可以使学生在喜爱某一地区舞蹈的基础上,萌生对该地区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兴趣,扩充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学生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舞蹈文化,真正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文化价值,增强民族宽容精神,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音乐的课程内容结构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组成,每个高中生需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其中必修的“音乐鉴赏”模块为2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1学分。课程设计保证了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同时对具有较强音乐能力并愿意在音乐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在获得必修学分后,能够继续深化歌唱、演奏、创作等模块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我已经习惯按部就班地给高一学生上《音乐鉴赏》必修课,并与另一位音乐老师开设的《创作》《演奏》模块课同时提供给学生们进行分班选修。于是在高一鉴赏课期末阶段我有意向学生征求意见:《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他们更向往哪一个?结果出乎意料,学生明显对舞蹈较感兴趣,这让我陷入沉思。经过了解后我能够理解学生的想法:唱、奏等一些基础性的音乐知识始终贯穿于小学到  相似文献   

17.
张婧 《文教资料》2010,(12):183-185
舞蹈形体课是各大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习音乐表演的学生来说,进行舞蹈形体训练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从当前舞蹈形体课的教学情况来看,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都比较程式化和单一,没有注重舞蹈对于音乐表演的实效性和在艺术实践上的运用,也就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两方面分析舞蹈形体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中音乐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的六大模块在各校陆续开展教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只开设音乐鉴赏和歌唱两大模块,其他各模块的开课经验十分缺乏,特别是演奏模块,各校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选修模块之一的演奏课,课标明确指出,演奏模块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康审美情趣、具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及器乐演奏能力的普通公民,通过演奏来学习音乐、提高音乐文化。实践证明,器乐进课堂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对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有积极作用:同时,通过演奏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视奏、视唱、创作等各方面能力。所以,演奏模块的开设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的。在此,笔者推荐一种理想的高中音乐演奏模块开设乐器——吉他。  相似文献   

19.
王旭 《辽宁教育》2020,(1):72-73
舞蹈与音乐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音乐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在音乐艺术方面的理解能力。在课堂上将舞蹈元素与音乐元素结合互融,在音乐教学中增强舞蹈元素的表现力,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舞蹈教育在文化传承与教育中也愈加重要,相关课程的开设与民族文化的弘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普通高中舞蹈模块中的民间舞传习课作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教学手段,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主旨,以发展美育为目标,为传承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舞蹈文化开拓了一片天地。文章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出发,对舞蹈传习课的开设进行探讨,并以广西瑶族祭祀性舞蹈融入普通高中舞蹈模块传习课为例,分析其现状与困境,探索适合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