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让科学课“好上”又“好学”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让我找到了灵感。我尝试将魔术引入科学课堂,在轻松活泼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从教三十多年以来,自好研究魔术,每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都要表演几招魔术,小朋友们特别喜欢,他们都称我为"魔术老师".特别是在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大出风采,迅速在国内引起了一股魔术热,连小学生也对魔术大感兴趣.魔术,它不仅与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能够让他们喜欢上科学课,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烦恼.魔术,这看似玄妙神秘的艺术,其背后是蕴藏着科学原理的.如果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以魔术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更清楚、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寓科学教育于魔术中,让学生认识神奇的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这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魔术中体验到科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雷 《湖南教育》2004,(20):29-29
一个班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他们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如动手能力的强弱、兴趣爱好的差别,都会影响他们在科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我们注意到,在科学课堂中,语数成绩不好、动手能力差、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活动很难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这些学生属于科学课堂中的弱势个体:如何让这些弱势个体生气勃勃地投入到课堂中,加入到科学探究的队伍中来呢?  相似文献   

4.
魔术,作为一种兼容性、表演性和艺术性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对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科学魔术是科学和魔术的结晶,它为人们通过神秘的艺术形式感知科学规律架起了宝贵的桥梁。在我们的中学科学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科学魔术,不仅能以最有趣、最生动的方式激活我们的课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和发展他们的科学意识。在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把他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科学教学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拓宽思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在提高他们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意识,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性,让他们高效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知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它的趣味性,真正爱上科学,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魔术表演带给人们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想象,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探索奥秘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将魔术巧妙应用于课堂,可以优化教学结构,变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科学课堂就会活起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活泼好动,喜欢参与,爱动手动脑是学生的共性,而科学课恰好活动多,可操作性强,正好符合学生的特点。因此,我们只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课堂,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激发他们探究的愿望和自主能动性,并注意调动小组间的竞争与合作,就可以让他们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轻松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的1 通过揭示魔术的奥秘 ,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抵制邪教、探究生活奥秘的兴趣。2 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中让学生了解“剪不断的贺卡”的奥秘 ,学会小魔术。3 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活动准备两只信封、一张贺卡、剪刀、投影仪、录相机、录相带。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师生问候后 ,师伸出双手 ,让同学们看。师 :同学们 ,你们看 ,老师的手上有什么吗?生 :没有。(师手往空中一招 ,手中出现了一支粉笔)师 :这是什么。生 :粉笔。师手一挥 ,粉笔又不见了。师 :你们知道粉笔哪儿去…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象:当老师宣布要放寒假暑假了,生总是齐声“哇塞”!当中学生中考考完毕,他们时常把书撕得粉碎以庆贺!他们在“哇塞”什么?他们在哇塞”自己得到了自由!宋朝学者张载说过这样的话:学习达到快乐的地步,就会轻松,以不能自已,因此定会长进。”试问,们的学生,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到了这种地步?我是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一次,在上“认识物体”一课时,我首先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物体,小合作,动手摆一摆,愿意摆什么就什么。孩子们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氛里,在愉悦的环境中,认真地动手着、玩着。他们摆出了高楼大厦,出了各种…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学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无疑是科学教师必须抓好的关键,下面就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是门综合学科,它涵盖内容广泛,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个感官都积极参与,还要求他们,亲自体验,动手探究。既然是探究性地学习科学,那么科学教学就必须符合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而不能主要采用灌输式的和传授式的教学方法了,需要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引导他们进行良好的交流、合作,这样不仅能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适应他们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38):96-97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操作,将数学语言和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增长智慧,提高素质。不仅如此,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概念、发现规律、理清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动手操作在他们的数学学习中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动手实践能力的形成依托于学生学习与探究性活动,需要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在动手动脑、实践操作、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而成,不能通过常规的传授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因素,做到因势利导,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强化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自然展开科学探究,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是高中阶段很重要的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本文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导入、质疑解惑、课堂活动和总结归纳运用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意识,变"教"师为"导"师,让学生自动、心动、互动、动口、动手、动脑,真正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使得课堂充满着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摆脱了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学生动手机会明显增多了。但不难发现当在那些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科学探究低效性和无效性。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探究、主动探究以及怎么探究、会不会探究。那么怎样的科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背景:随着我市小学科学课改不断深入,新课改为实验教学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自制教具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是教师演示实验,可见度低,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不多,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些现状,甚至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具,更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设想:小学科学四年级《摆的实验》的器材,绝大多数教师在分组实  相似文献   

19.
化学实验在初中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些学校仍是形式主义的照着教材进行实验教学。由此,可以通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进,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其理解化学概念,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知识,体会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使学生培养严谨的实验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观察、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尤其受到重视。对小学生而言,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动手操作能力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对于一个儿童来讲,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便是动手。这一动作看似简单,却是他们和思维取得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