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次科学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同行上了一堂“土壤”的课,在大家一起研讨的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句,“以前的自然书中好像有这一内容”,只听那位上课老师激动的说:“我已经把它扔掉了,这样我们的科学课程改革会更彻底些。”真有点像“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失为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学生学习的动机、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科学引导等。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为他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并进行科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程作为有待师生检验的“研究假设”基于科学哲学的研究基础之上,是说师生需从研究的角度来处理课程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与知识本质,将其视为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因而,以问题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决定了科学课程必然以问题为中心,才更符合科学发展的逻辑与人类认识发展的线索。“课程即研究假设”已获得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应用的坚实基础,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我校为一年级学生开设了“菜单式自主选择课程”,我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参与此课程教学的教师。这项全新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十年来一直指导学生进行航空航天模型制作与飞行的活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我选择了“巧手乐园”这一主题,期望在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慢慢养成做事认真仔细的习惯,并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教学是科学,教学是艺术,这都是正确的,说它是科学,是因为教学是有规律的,成功的教学必须遵循其规律;说它是艺术,是因为一个成功的教师课堂教学必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鉴于我校的教学开放活动,本人对生物教学进行了现状透视,认为加强兴趣教学是作好生物教学的首要工作,为此,我作了一次超越性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程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整合了自然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四门学科知识的一门理科综合课程。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总观全国初中课改形势,仍以分科型课程为主,综合型特别是理科综合即选择科学课程的地区和学校在全国为数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科学课程的实验区校,应该是“弱势群体”,但就科学这类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又应当是改革力度较大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我眼中的“一小”是一曲美妙的旋律,是一这灿烂的风景。她令我驻足、令我留连,我愿为她奉献我的智慧与豪情。我眼中的“一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一天,伴着美丽的晨曦,我们走进熟悉的校园,开始生命中崭新的一天。这里有老师们擦肩而过的问候,有领导们支持的目光、有孩子们挂满笑脸的信任,也有值班领导、教师伏案工作到深夜的疲惫。这里有我们共同研讨的热烈、有我们课余小聚的开心,更有同事间真诚的帮助与关心。在“一小”,我们勤奋地工作、愉快地生活,我们深深地爱着这个温暖的家。我与“一小”共成长 做“一小”人,我自豪!@张鲁静…  相似文献   

8.
学生们往往把“科学”这个字眼同“枯燥无味”一词连在一起。美国休斯顿大学教授霍华德·琼斯说,学生们之所以认为自然科学是一门乏味的课程,是因为“在今天的课堂上理论讲得太多了,而孩子们需要了解的是理论应该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科学一定是以容纳我们、理解我们并最终裁定我们行为这一范围内的自然为标准的。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知识的有限性时,科学才能被明智地加以运用。不能将地方性的环境纳入考虑范围的科学应用,不是科学与生俱来的特性,它内在于一种职业化的科学系统和一种不认同任何地方性的大学系统内。科学在农业中的应用,必须以当地的各种自然条件为前提,单一而统一的产业化的农业发展,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科学的确是一种认识真理的好方法,但科学的运用具有地方性,其运用需要加以控制。科学扼杀了所有事物固有的不一致,损害了我们对“得体”、机智、价值、尊严等的识别力,成为现代迷信。人类应追求一种科学上和政治上的克制:允许一种公正而合理的个人和地方自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课程改革我们接受了“课程”的概念,知道了“课程”的重要性。从学者摆正的课程观中,教师们明白了过去对课程的狭窄理解是何等的不对。教师们还在专家的引领下,有了自主开发课程的愿望。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教师自己能够对他们的工作对象和环境有了一定的支配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的教育无处不在,教育要紧密联系生活。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我校关注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活环境,开发并实施从生活中学习的“青苹果生活乐园”课程群,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课程中得以自主发展。该课程群中的各门课程,整合了我校原有的拓展型课程中的与科技相关联的因素,以爱生活,爱科学为共同核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参观实践、游戏体验、实践探究、创意思维、科学精神培育等内容,从各个角度切入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将学校视为一个生活小社区,在这个乐园里,学生们将共同体验生活的美好,探索生活的奥秘,形成生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彭金荣 《科学课》2009,(2):34-37
教学分析 “我们学校有大屏幕了!”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学期初,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每个教研组围绕活动主题,利用多媒体进行说课、讲课、评课活动。通览了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以后,我选择了《毛毛虫不见了》一课。我想,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不容易系统地观察到昆虫一生的发展变化,如果做成网页展示给学生,学生们一定会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神秘     
如果把教育的所有必然都说清楚了,教育就不神秘了;如果大半说清楚了,那就大半不神秘了。然而,我们说清楚了多少呢?并且,教育之中就只有必然吗?如果确信它只有必然,对教育的神秘感也可能不会有多少存在了。“看破红尘”,神秘感就消失了;将要“看破红尘”,神秘感就将消失。这种消失又意味着什么呢?科学是因为有神秘的存在而诞生的,科学的不断发展,就是在不断破解神秘;科学至今仍没有停下脚步,是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神秘未被破解,甚至还有神秘而让我们不知其神秘者。科学因神秘而生,因神秘仍在而继续发展,科学是神秘的伴侣。哲学大概也是为神秘而…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三维目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追求的是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以更好地促进科学课程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揭恺 《广东教育》2004,(8):50-50
《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已在我校开展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迷茫中走了出来,对《科学》课程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具体说有三点反思。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7,(1)
科学教育:教师是第一位“任何有关的教学改革,教师都是第一位的。”作为上海市科学教育课程的第一位特级教师,刘国璋显然对似呈“后继无人”状况的科学教育队伍颇多忧虑,“上海市一共只有两个科学教育的特级教师,我是做生物和环境的,另一位老师是做计算机的。科学教育在过去并不太受重视。”刘国璋告诉记者,在上海市的二期课改中,物理、化学、生物被合成了一门,统称科学课。可是由于很多初中教师只会教其中的一门,所以许多学校的科学课需要三个老师一起教才能完成。“这是因为我们的老师们没有一个是具有通识水平的,”刘国璋说,“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是目前中小学中进行科学教育最关键的问题。”“其实,这种科学素质的培养早在高等院校的师范专业就应该展开,这样  相似文献   

17.
建构新时期化学教学创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我们站在科学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化学的发展以及化学教育教学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时,无论是说化学为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开辟了一幅绚丽的现代生活图景,并在科学进程中发展为“核心科学”,特别是在科学教育体系中发展成为“中心学科”;还是说化学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越来越多地带给人类以“恐惧”,并使得我们周围的环境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8.
地理科学专业类特别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地理科学导论”的教材的建设,是这门课程的建设以及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现有的教材或专著性教材因编撰者的着眼点和学术水平以及对“地理科学导论”这门课程认识上的差别,或者强调学术性与系统性而忽视基础性与入门性;或者强调基础性与入门性而忽视学术性与系统性,而没有很好地将二者统一协调起来。“地理科学导论”虽与“通论”和“概论”有基本相同之处,但应该更强调或侧重于“引导”和“导入”,着重于地理科学研究之前的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准备工作。基于这样的理性认识,我们确定了《地理科学导论》的编撰大纲或目录。  相似文献   

19.
崔妍 《学周刊C版》2011,(7):132-132
小学科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因此可以说,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科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科学课学习中应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自主探究,去萌发创新意识,“还学生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搭好的框架下指导进行,我们的指导将对学生的探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科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营造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环境,为学生打造一个多方向、多层次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类似科学家“探究、发现”的历程,在获得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科学探究体验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科学素养。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李新 《上海教育》2006,(9A):30-30
我与《上海教育》结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 《语学习》编辑部组织的“中青年语教师沙龙”在大同中学举行第二次研讨活动,我作了“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发言。此后就匆匆退场了,准备回校上拓展课。一个诚恳的年轻人追了出来,说:“李老师,您刚才的发言有没有底稿?能不能给我一份?我是上海教育杂志社的。”说着,他就递上了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