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一、合作学习的特征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只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补充和完善,不是取代。而且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使用和适用范围,不能一概而论,直接"拿来主义",在不考虑体育教学三要素的前提下一味地生搬硬套,这样不但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甚至会对课堂造成干扰,导致低效课堂的产生。面对合作学习方式,一线教师要"知其然",更要"知其  相似文献   

2.
让体育课改远离“浮躁”的四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思考一:合作与探究如何体现分析: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会生搬硬套,不管教学什么内容,都叫学生去"合作、探究",造成了不少体育课几乎"放弃"了运动技能的学习。其实,任何教学与学习,都要创新与继承并重,而不是简单、刻板地转换—种教学方式。多元的学习内容需要多元的学习方式。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要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一、小学体育"三环六学"自主合作学习的含义和流程在体育教学中,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提升,先后经历了孕育、成型、运用、变化四个阶段,在学校"自主合作学习"的"三环六学"实施策略中运用学校的"三环"方式逐步提炼出适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六学"策略。该教学策略的提出,是构建一种完整、有序的学为中心的课堂结构,成为实现自主合作学习课堂的"拐杖"和"推手",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所谓"三环",指的是  相似文献   

4.
当网络已成为一种流行,当我们沟通已不再受空间的阻碍。当网战已成为另一种交流的方式,而 KONAMI公司也即时推出了"世界足球胜利十一人8网络国际版"来带动足球网络对战的新观念。虽然 "朋友"身处异地,但足球把我们又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唐代的王勃好像有先见之明,写下了"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那么就让我们在这个网络的世界里感受足球带给我们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闽台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多民族共融,互补共生的局面,并先后经历了异地间接交流、单向直接交流和双向直接交流3个阶段。但是,双方在交流与合作机制方面仍需不断完善,为此应当在政府政策、资源整合、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内容和层次方面加以创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从教师的角度看,自身的成长、发展都要依托学校工作环境。按照学校发展要求,坚定地执行学校发展策略,才能在适宜的工作环境中获得良好的自身发展。因此,教师与学校干部间的交流、合作,要以双方共同的目标为基础,坚持做到"五者",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干群"交流形式。一、坚定不移的执行者领导在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提出相应的工作理念、引进项目,从而促使学校  相似文献   

7.
税勇 《收藏界》2018,(8):28-28
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每个领域都提出了“能进行交流”、“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等相应的“交流”目标。在教学中,组织交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思考,利于学生相互间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这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差异,引导语言的不同,经常会出现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交流。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呢?笔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少林与太极》2015,(10):40-44
高校进行体育交流与合作有其必要性,进行体育交流的首要工作是制定目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确定将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的交流与合作目标分为教师、学生和学院资深三个部分,其中教师交流与合作目标有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组织与沟通能力目标;学生目标包括运动技能、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竞赛能力四个部分;学院交流与合作目标包括队伍建设、交流平台以及年度体育交流与合作"质、量"目标等。  相似文献   

9.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提出与发展过程体育新课程改革为何要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10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一线教师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浙江省衢州市·祝芳】: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为"学会学习、优化学习能力"等这些根本性的目的而提出的改革措施,是所有学科都面临的新问  相似文献   

10.
杨国亮 《收藏》2012,(20):52-57
现在有些艺术家,自己把自己的作品分成两类,一类叫"我的创作",一类叫"面向市场的作品",而且还从题材上来划分三、六、九等。对此,藏家一定要清楚。——杨建国《东方艺术·国画》执行主编杨建国先生,一直致力于挖掘、推荐年轻的国画艺术家,德高望重。圈儿内都习惯称呼他为"老杨",他自己的方言发音是"老样(杨字的四声)"。杨老师好客,便在家中设了个"老杨茶馆",朋友来了便可喝茶聊天。国画"水太深",每个人都这么说,圈外人如何介入?记者有幸来到"老杨茶馆",向杨老师请教了有关当代国画市场的一些问题。在作品选择上,杨老师讲到,过去看重艺术家的社会地位,而现在也要看作品质量、看作品传达的气息和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一、方法与思路1.要便于快速输入由于田径比赛的径赛成绩是时间,而时间的表示格式有多种,国内常用"12"23"来表示"12秒23",而"1'02"34"则表示"1分02秒34"。但国际上通用的方式却不是这样,而是采用"12.23"来表示"12秒23",用"1:02.34"表示"1分02秒34"。为了在比赛中快速地输入成绩,可以  相似文献   

12.
我选择书画家并与之成为朋友,甚至在艺术上长期合作的绝对条件,就是艺品要好,人品更要好。这或许在收藏界的朋友看来不太理性。但我行我素,反正书画的收藏及交流只是个人的一种无上的乐趣。至少我认为,有艺品但人品不为  相似文献   

13.
<正>一、促进学生"我要练",提升学生执行家庭"体育作业"的动机水平1.搭建竞赛平台,激发练习兴趣案例:某小学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完成家庭"体育作业",选取部分家庭"体育作业"的练习项目作为春季田径运动会、夏季趣味挑战赛、秋季体育节和冬季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分析与策略:案例中通过家庭"体育作业"与体育竞赛相结合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笔者认为搭建竞赛平台时,首先,面向全体,如,一年级一分钟跳绳项目,可以采用全员或抽签的方式计算集体  相似文献   

14.
退休有五年了,平时我总喜欢与三五朋友小聚品茶。一次品茶时,看到一个朋友手中正把玩的一对核桃与我平时见到的把玩核桃有所不同,四道棱,棕红色,表面光亮。我好奇地问:"这对核桃有名字吗?"这位朋友告诉我这种形状的核桃叫"狮子头",一般是二棱的,若是遇到三棱、四棱和有"鬼脸"的,可谓是珍品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新生像一条"牛",开学初我抱着很不情愿的态度接手了新生一年级四个班的体育课。记得那是开学的第一节课,"小调皮"程涛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队时他趴在地上"汪汪"地学狗叫;做"听号抱团"游戏时他揪着女生的辫子跑,…….短短四十分钟的课他出尽了风头,我被他搞得不知所措。接下来的几节课,"小调皮"成了我重点盯防对象,我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他,甚至用最严厉的态度批评他,可是"小调皮"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新生像一条"牛",开学初我抱着很不情愿的态度接手了新生一年级四个班的体育课。记得那是开学的第一节课,"小调皮"程涛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队时他趴在地上"汪汪"地学狗叫;做"听号抱团"游戏时他揪着女生的辫子跑,…….短短四十分钟的课他出尽了风头,我被他搞得不知所措。接下来的几节课,"小调皮"成了我重点盯防对象,我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他,甚至用最严厉的态度批评他,可是"小调皮"  相似文献   

17.
竞争与合作是现今体育活动的特点,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创造性地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往与合作氛围,提供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帮助,这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客观要求.我在一堂体育课"负重跑"中,用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演绎"新龟兔赛跑",让学生意识到化敌为友的好处,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约课"就是指体育教师以学校或者以个人为单位,相互预约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教研形式。为了搭建体育教师之间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约课"系列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收获"的良好氛围,打造"开放、自主、选择、发展"的新型教研形式。通过"约课",让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甚至有时候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会用一些"小花招",如果教师适当地介入、合理地引导,"小花招"可以变成"目标",谎言可以变成事实。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20,(2)
正临济宗有所谓"四料简",即引人悟道的四种方法。"引"的方法,称之为"夺"。面对不同的修为状况,有"夺",有"不夺";有"夺人",也有"夺境"。这不大好理解,史上学禅者,面对临济宗"四料简",也常如堕云雾。但"夺"字既特别,又很有趣,一旦"夺"下去了,禅境豁然而生。像"日照寒光淡,山摇翠色新",这动人心魄的领悟,却同"眼中尘"般,需一把"夺"去,真真干脆利落,痛快淋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