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文人无行,莫甚于抄袭,不仅盗人之名,而且窃取别人的智慧财产,完全是盗贼行径、所以现代文明国家无不重视抄袭问题,凡涉及抄袭,即严肃对待,毫不假借、"以上文字见诸于2014年2月19日《文汇报》所载汪荣祖的文章《抄袭之风何时了》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转摘了该文部分文字,编者给加了一个非常犀利的题目《抄袭  相似文献   

2.
期刊投稿人侵权违约行为剖析高亚森一、三种侵权违约行为:1、剽窃、抄袭别人作品,投寄发表“非创作”文章。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必须是以一定“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据了解,目前有不少期刊常常收到一些“非创作”作品,...  相似文献   

3.
侵犯著作权行为如何认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员卞昌久怎样认定剽窃、抄袭他人作品之侵权行为剽窃,即抄袭之意,是指抄袭他人作品的全部或部分作为自己的作品发表的行为。剽窃、抄袭他人作品是审判实践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它实际上是在智力成果领域内对...  相似文献   

4.
初学漫画的朋友所创作的漫画,有时会遇上“撞车”的情况.即构思、构图居然和别人发表过的(包括见到或没见到的)一模一样.读者对这样的作品没有新鲜感,因此不论画得多么好,其褒贬作用也有限.有时还会引起误会,被认为是抄袭行为.甚至造成作  相似文献   

5.
金帛 《晋图学刊》2001,(4):77-78
剽窃、抄袭他人的作品是一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非法行为.本文简述了制止这种侵权行为的意义,这种侵权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认定剽窃、抄袭行为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当今抄袭剽窃之风盛行,屡禁不止.“文窃公“不仅有当教授的,也有识字不多的农民.报载某村庄整村人都在抄,某农民将报刊上别人的文章打印寄往全国各地大小报刊,一年得稿费十几万元.……  相似文献   

7.
底层出版实况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作为出版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为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同时也为了增强实践能力,与书商合作,编辑了几本书.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这种遍地开花的出版方式与我们想像中的大为不同,追风、抄袭、模仿别人的作品,买卖书号等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刊去年第九期推荐被评为1985年好新闻的《李爱琴三改广告见风格》(此稿发表在陕西日报上)一文后,台前县史新同志来信指出,此文有剽窃抄袭之嫌.我们函请陕西省新闻学会查证,现将他们的答复和史新同志的来信同时刊载于此,以便澄清事实,彻底揭露剽窃抄袭的不道德行为,切实捍卫新闻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抄袭或者剽窃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表现为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全部或部分窃为己有(在极少数特定的情况下,也表现为自己抄袭自己创作的但著作权为他人享有的作品),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其特点是不仅侵犯了原作作者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其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0.
“抄袭”和“剽窃”是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而头痛的问题。抄袭是指公开的、比较完整地照抄窃取别人著作的行为;而剽窃,则指对别人著作中的研究成果、重要观点、思想或意念等方面的窃取,其特点是变换表述形式和词句,改头换面,比较隐晦。从版权角度讲,抄袭是窃取他人著作以为己作的一种侵犯他人版权(著作权)的违法行为。关于抄袭,除了“抄袭他人著作”外,还存在“自我抄袭”的问题。著作物应该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从这个角度看,抄袭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过这样一句话:"作家抄袭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笔者对他这种责任担当和救赎意识深表感佩,更为他兑现"拒绝自我抄袭"承诺而付出的艰辛努力高兴喝彩。莫言所说的这句话让笔者不由想到,以追求"文无新意不出手"为目标的新闻记者,应该也必须大胆地向可耻的自我抄袭说"不"。记者日复一日地采访和写作,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心理学分析证明,凡有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看了《新闻记者》1987年第一期潘敏写的《稿酬也应按质论“价”》一文,觉得似曾相识,经查,果然是抄袭之作。该文曾以《短篇与稿酬》为题刊登在1985年第3期《新闻知识》上。抄袭者不顾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把别人的“建议”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变成了自己的“建议”,真是太不象话了。希望编辑同志对这种抄袭行为予以揭露,以帮助和教育作者,维护新闻刊物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不当行为的比较研究项目(AM—BER)第二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的高校在抄袭他人作品的政策实施上各有不同,但也有着许多的共识。这项研究在英国尚属首次,是由JISC学术联合执行监督委员会所主持的,旨在对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在管理学生抄袭和剽窃行为的现有政策及实践进行比较。尽管所有的大学对学生个人的抄袭和剽窃行为都有一定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山西档案》1998,(4):47-48
<山西档案>上期刊出一组曝光文章,把于丽萍的剽窃行为晾出来晒一晒,极好. 一稿多投是个老问题,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也不是新情况,这对读者和编者都是一件头疼事.看得出,不论是<山西档案>编辑部,还是<广州档案>编辑部,对剽窃行为是非常痛恨的.为什么这种事会屡屡发生?我认为,舆论谴责时有些人是无所触动的,最有力的武器还是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针对抄袭、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剽窃者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7月11日上午,中央电视台直播十大电影厂诉版权被侵案庭审过程,为切实实施保护著作权的法律、法规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5.
“文抄公”不劳而获,固然可鄙。可是,“文抄公”也有“屡犯”与“偶犯”之分。报告文学《一个“抄袭专业户”》(见《野草》1986年第8期)中的“文抄公”秦汉,为了出名捞利,两年抄袭别人作品二十多万字,拿着自己的“大作”到处招摇撞骗,对这样的文坛败类应该严厉制裁.但是对于那种上稿心切的“偶犯”者,要以帮助教育为主,不一定要一棍子打懵,“再踏上一只脚”。朱伯儒同志抓到偷自己钱包的小偷之后,不是对他拳打脚踢,而是把小偷领到自己家里,进行耐  相似文献   

16.
刹刹出版跟风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著名大学“著名教授”的抄袭事件,前一阵子在中国的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一流大学里的一流学者也在抄袭,这个无情现实终于使人们看到了问题之严重和解决问题的刻不容缓。使人们感到遗憾的是,与抄袭事件有不可推卸的关联责任的另一方——出版界,却至今保持了惊人的冷静。似乎这件事与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诚然,文责应自负,抄袭是作者个人的事,出版社并没有直接的责任。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出版界的现状,恐怕我们不能不说,对抄袭行为的空前冷漠,与出版界一些人对抄袭行为的认识有关。这决不是责难出版人,愈演愈烈的出版物“跟风”现象是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以后,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训诫:“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在一些人看来,抄袭似乎成为写文章时天经地义的行为,于是,写作不在深入调研和独立思考上下功夫,却练就了娴熟的抄功,以至有的工作报告“上下一般粗”、有的理论文章官话套话一大堆。本来,新闻作品由其本质决定,应是最少抄袭的几率和成分的,但最近读到的两条消息,引起笔者对新闻写作中抄袭问题的思考。一是美国一家主流报纸近日披露,该报一名被提名参评普利策奖的老记者,在其文章中有抄袭和编造内容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自1989年新闻记者的抄袭行为首次被批评后,新闻抄袭的现象就一直被业界所关注。目前,虽多有业界人士谴责新闻抄袭行为,但鲜有研究者从学理的角度阐释新闻抄袭为何不可取。本研究从伦理和法律两个视角审视出发,认为新闻抄袭行为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且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是不可取的行为。杜绝新闻抄袭行为,新闻工作者应当提高自身的实务能力,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增强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收到一份样报,却发现与拙文刊于同一版的一文,其实还是拙文,只是作者换了别人的名字。从那名字看,抄袭者似是位女性。那天下午正好几位文友见面,我谈到了这件事,想不到一位文友告我说,他正在读的一本谈学人之丑陋的书,一边指责别人剽窃、抄袭,一边就抄了我谈读书的一篇。由此话题,我又谈到某研究员如何剽窃甚至全然复述他人观点的事。有位文友说:嗨,这还算好点儿的。于是就向我讲了他们学校研究生、教师甚至教授抄袭的种种劣迹。听后真令人感慨不已,感叹如今抄袭缘何竟成风气,由此自然就想到传媒披露的一起接一起的博导抄袭事…  相似文献   

20.
编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发生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六种:一、未征得作者同意,不能对作品内容作实质性的修改。凡更改书名、增删插图、更改或增删标题、增删前言或后记,均属于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作品进行修改属于作者的精神权利。凡对作品内容和观点的修改,应征得作者同意,最好是有作者的书面同意,并存档备查。二、未参加创作,不应在他人作品上署名。三、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剽窃、抄袭他人作品,是一种侵权行为。四、不能侵犯兄弟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五、重视自投稿的处理。编辑人员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